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诡三国 > 第2667章先行一步
    诡三国  说实在的,斐潜从未想过,当下大汉竟然也可以做这种手术。

    即便是斐潜知晓华佗很厉害。

    百医馆很早就能够做盲肠的手术了,但是郑玄的这个手术的难度,显然不能和割盲肠相比。

    即便是在后世,说不得也是要照ct,然后才有医生敢做手术。当然不是说后世的医生就多么差,而是华佗在没有任何诊断仪器之下,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并且解决了,这即便是放在后世,也恐怕是会让人瞠目结舌,不敢置信的吧!

    华夏古代的医术,竟然发展到了这种地步?

    带着这种惊讶,还有心中的疑问,斐潜在次日的时候又到了百医馆。

    斐潜没进郑玄的病房,而且手术之后,郑玄只是脱离了危险区,还不能算是康复,所以斐潜他只是站在病房外面看了看。

    病房之外,弥漫着酒精的味道。

    特别是在门窗之处,似乎刚有人喷了一些高度酒在上面。

    房屋之内原本用艾草熏蒸过,所以现在血腥味并不是太重。

    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无菌,但是百医馆内已经对于手术伤口的护理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如果说郑玄的伤口能够顺利愈合,说不得就像是华佗所言的那样,可以再延长几年的寿命。

    虽然说郑玄确实有后续感染的风险,但是相比较来说,后世动不动就是什么层流手术室,无菌炸药包,呃,手术包,然后就这样,还时不时的会留一块纱布或是止血钳作为付赠品…

    所以斐潜感觉,西医更多的像是对症,而中医则是治人。

    如果说中医的手术能够流传下去…

    斐潜摸着下巴上的胡须。

    毕竟西医的手术史,竟然不是从医生那里开始的,而是从托尼老师那边发源起来的。

    在后世想要手术,必然是找一家正规的医院,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就只能是找一个托尼老师,因为多才多艺的托尼,不仅是会剃头剪发,还同时承接拔牙放血开刀等等一系列的工程项目。

    什么?

    无菌无尘?

    别开玩笑了,中世纪都还要穿高跟鞋上街,要不然就是一脚的屎尿。

    因为宗教的关系,所以在中世纪很多人认为接触血液是一种低贱的职业,所以在宗教体系当中的神职医疗人员,大概率就是圣光一脉的,基本上就是圣水画符而已,是不会沾染血液的,所以时常因为剃刀不锋利而导致剃头刮脸出现伤口的托尼老师,就自然开始了他的兼职历程。

    同时为了一些手法不精妙的人混到托尼老师的行列之中,中世纪还特别给托尼老师颁发了理发手术执照。有了这个执照才能上岗手术,否则就只能剪个头发剃个毛。

    但是有这个执照,并不能代表什么,而且从中世纪到近代,西医的手术发展其实也就那样,甚至为了清除伤口的毒素,便是往伤口上泼滚油,还有动用烙铁烫的…

    后来才由一名随军医生发明了油膏清理包扎伤口,用止血钳钳夹缝血管等方法,也才使得死亡率开始下降。当然,这名随军医生,并不是医生,他拿的依旧是理发手术师的执照。

    一直到了十八世纪,才将理发和手术分开。

    而且在手术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荒谬的做法,就像是滚油泼伤口和用烙铁止血,还有很流行的放血疗法,救活的并没有多少,但是因为后续并发症,或是感染而死掉的人则是很多,就像是米国花生炖,一开始的时候只是喉咙痛感冒,顶多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一顿神操作,放了四次血,最后花生炖死于失血过多…

    但是从无序混乱到有序发展,从出现手术到各种手术理论的建立,严格说起来只是两三百年的时间,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手术试验品,然后西方的手术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迅速的发展起来了。

    没错,医学的基石,就是生命。

    想到这里,斐潜不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在斐潜的后世观念当中,中医几乎是拱手让出了所有手术的地盘,但凡是动刀的,基本上都是西医,所有人对于中医的概念都是保养啊,养生啊,慢性病啊,防范于未然啊,像是昨天那种急症,立见生死的手术,几乎就不是中医做的事情…

    这个观念,还不是一两个的人的,甚至是全华夏的都这么认为,连很多中医院里面的中医医生自身都是如此认为的,看病也不再是望闻问切,而是先开个单子去找机器,验血验尿做彩超做ct等等。

    诊脉?

    很抱歉,不会。

    华夏本土不觉得中医有多好,反倒是隔壁邻居天天叫嚣着改了名的中医有多好。

    这个现象…

    嗯,其实很有意思。

    说起来,没有人想要死的。或者说,正常的人,都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而在赖活之中,最为关键的并非是有没有多少的钱财,而是有没有病痛缠身…

    《踏星》

    如果说病痛带来的痛苦让人不堪忍受,说不得就会选择还不如直接死亡了。

    所以能不能够赖活着,其实医生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能活着,能好好的活着,或许就是普通百姓最为朴素的期盼了。

    但是这个原本握在华夏手中,可以让百姓活命的医术,却在某个时段,某些人的或明或暗的手法下,交出去了…

    所以斐潜很想要找华佗聊一聊。

    在斐潜原本的观念里面,后世的西医并不是不好,而是太贵了。但是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办法呢?病痛缠身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找医院,像是在屠宰场上的猪羊一样,躺倒任凭医院宰割。

    注意,不是任医生,而是任医院割肉。

    虽然说确实有很多医生在后世那样的环境之下沦陷了,主动的成为了帮凶,但是依旧有很多的医生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更没有对抗医院的能力,只能被动的接受,或者和患者一样,成为医院体系压榨的对象。

    斐潜在后世似乎听说过一个说法,说西医之所以最终能够压倒中医,并不是因为西医比中医就一定有多好,而是西医比中医一定更贵!

    但凡是华夏能够自主生产的,就便宜,便宜到了全世界都不得不从华夏进口的程度,而那些华夏不能生产的…

    所以,就跟种子,化肥等等一样,医术同样也是一把收割的利刃。

    在拼刀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是拼赢了,但是伤亡惨重,而还有一些,依旧是输的,而且还要持续失血,送上更多的血肉去拖延,为铸造下一把刀创造时间…

    所以很多时候,华夏是不得不用人命去填的。

    填着,填着,有时候就让某些人会觉得很自然了,然后百姓不愿意的时候,这些人还会跳着脚骂,表示这是恶意行为,该抓,该罚!就没想过他们实际上已经从跟我上变成了给我上。

    斐潜忽然发现,其实早在汉代,华夏就已经有了这样一把利刃了啊!

    那么又是什么时候,华夏将这把利刃丢弃了呢?

    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是自身没有意识到,还是被奸细所坏?

    斐潜不知道,他只是意识到,他必须做一些什么。

    所以斐潜再次来到了百医馆,找到了华佗。

    昨天所有人都很疲惫,斐潜就算是想要说一些什么,也不合时宜。

    华佗今天也没有诊治病人,或许是昨天的手术也同样消耗了他非常多的精力…

    在斐潜到的时候,华佗正在写诊治病历档桉。

    将军…华佗放下笔,向斐潜致意。

    华佗有些疑惑,当然,华佗以为斐潜是在关注郑玄的病情,所以他很快的就说道:郑公风涎淤于脑内,故而有危,今既已取出,虽说征伐有损躯体,然慢慢调养,至少三五可期。

    华佗说得很平静,就像是在说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就像是郑玄的手术和普通人割个盲肠一样…

    斐潜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某方才去探望了…没进屋,就在外面看了看…郑公依旧在沉睡,似乎并不痛苦…

    麻沸散之效也。华佗应答道,不过到了晚上之后,麻沸散的药效就会退了…

    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西方差不多到了十八世纪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麻醉药,可惜的是,历史上麻沸散后来失传了。

    麻沸散…斐潜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看华佗,听闻麻沸散可是元化独传之学?为何愿献于百医馆?

    如今不仅是在百医馆当中有麻沸散,在随军医生那边,也有一定量配置好的麻沸散。这都得益于华佗好不藏私,将麻沸散的配方贡献了出来。

    华佗微微怔了片刻,然后摇头笑道:我原先也有想要独传的…将军,可知我这麻沸散究竟是怎么来的么?

    斐潜摇了摇头。

    华佗轻轻叹息了一声,是一名流民传给我的…

    流民?斐潜问道,没有姓名么?

    不知姓名。华佗摇了摇头,我曾跟随流民,一路迁徙…在兖州之时,遇到了一人,腹部肿大,涨如鼓,上下不通…我到的时候,他正在准备自己给自己开腹…

    什么?斐潜不敢置信,自己给自己破腹?

    华佗点了点头,他自己备好了砭刀…还有这麻沸散…当然,如今麻沸散是我后来改了一些…当时他只有一味主药,少则难以镇痛,多则便是昏厥,便是含于嘴中,渐而食之…

    砭刀,就是用砭石做的石刀。

    砭石,便是华夏最早的外科手术用具了,以砭石为针刀的,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就有记载,可以破痈肿。人们用砭石制作成各种医疗器具,如砭针、砭镰,并且有大小不同的尺寸。砭镰类似于刀片,可以用来割去肿瘤,削掉腐肉。砭石本身也用于养生治病,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后世之中有出土商代的砭镰,有3400年的历史,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

    然后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砭石含有至少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问题就在这里了,在没有任何什么研究仪器的华夏古代,甚至是在上古时期,究竟是谁发现了砭石的功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后来呢?斐潜问道。虽然斐潜也猜到了一些结果。

    华佗摇摇头,死了。肠断必死。不过他也成功的给自己刨开了腹,取了肠中硬结之物…他流亡一路,草根树皮早已经食尽,便只能食土,结果…

    华佗叹了口气。

    观音土。

    吃了就迟早去见观音的土。

    斐潜也是叹息。

    而且斐潜知道,别看是同样是开肠破肚,割盲肠和割大肠,虽然是一字之别,但其实是天壤之别。盲肠只要打个结就好,肠子不漏什么问题不大,而大肠么…

    腹腔感染,必死无疑。华佗虽然不着什么叫做腹腔感染,但是他知道几乎是同样的一个结论,就是肠子没断,还有的救,肠断,则必死。

    后来,我就用他的主药,在加上了臣左之药,制成了麻沸散…华佗仰起头,似乎陷入了一些回忆之中,起初麻沸散的效用不好,我也是前前后后调整了很多次之后,才找到了用量…所以,我不能私藏…

    虽然华佗说得好像是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每一次的用量调整,或许都代表了一条人命。

    华佗觉得,之所以能有他的麻沸散,是人命试验出来的,所以为了尊重这些人的性命,他不愿意私藏。

    历史上华佗也确实没想过要私藏,他知道自己将死,就想要让狱卒代为传授自己医学,把青囊书交给了狱卒,只可惜狱卒只是一个普通的狱卒而已,害怕被牵连,便是烧了青囊书…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112469/2648786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112469/2648786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