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七百六十七章 遇到氪金玩家了
    赵括在蓟城待了半个月,车驾缓缓向辽东驶去。沿途官员战战兢兢,生怕被赵括抓住把柄。

    赵括也是丝毫不留情面,凡是贪赃枉法的官吏,全部抄家斩首,不思进取,不作为的庸官则直接罢免,永不录用。

    赵括积威甚重,整个国家几乎可以说是他的一言堂,只要他做出的决定,没有人能够阻止。他要处死的官吏,也没有人能够护得住。

    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百姓拥护的官员,赵括也毫不吝啬的进行赏赐和升官。

    被杀的官吏多为燕国故吏,这些人还沉浸在过去,没有意识到赵国和燕国的不同,等到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燕地的主要官道已经建成,每个郡都铺设了官道,但即便如此,依然改变不了偏远地区的缺陷。

    但至少在赵国的努力下,百姓的面色不再蜡黄,身体不再骨瘦如柴。绝大部分百姓能够吃饱饭,不用担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和官府的剥削。

    这一切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五月,赵括来到这个时代东北最为有名的大泽:辽泽。

    赵括不清楚辽泽具体有多大,但放眼望去,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沼泽,上面长满了各种水草。

    沼泽边有不少人在辛苦忙碌,他们一步步填土固水,将一望无际的沼泽一点点变成良田。

    这些人都是赵国的俘虏,包括去年俘虏的近十万楚军也被送到这里,赵国为这些俘虏建立了奖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能够获得积分,一定积分可以换取减免服刑的时间。

    俘虏们不仅不敢偷懒,反而拼了命的干,只为能够早一天回家。

    俘虏们的后方,是一条狭长的农田带,里面种满了稻谷,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莎莎莎的声音,很是悦耳。

    这是他们努力两年多的成果。

    赵括亲自慰问了这些俘虏,将这两年多以来,表现最为优异的一千名俘虏放回,并提供回家的路费。

    赵括告诉剩下的俘虏,只要好好干活,服刑满之后,就会放他们回国,绝对不会食言。

    俘虏们顿时士气大增,赵国在这方面的信誉还是很好的,而且刚刚放回了一千名俘虏,因此大家都愿意相信赵括,总共也就是几年的事,现在已经过去一半了,再忍一忍就过去了。

    郑国变得更加沧桑了,面色黝黑,岁月在脸庞上雕刻出一道道深邃的痕迹,犹如老松树皮一般,两条腿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上面已经没有汗毛。

    只有两只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这些年辛苦你了。”赵括拍了拍郑国肩膀,当年郑国虽然称不上美男,但也算得上容貌俊朗了,如今看上去比他还要苍老的多。

    “臣不辛苦。”郑国摇了摇头,他从小就学习了很多治水方面的知识,希望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水利大师,是赵国给了他这个机会。

    如果没有赵国,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传寡人命令,册封郑国为平辽君,封地为析陵县。其余人等,皆有封赏。”赵括下令道,虽然从表现上看,郑国的功绩远远比不上攻城夺地来的直观,但是对于赵国来说,郑国无论是功劳还是作用,都超过一个名将。

    赵国不缺名将,但是像郑国这样的水利大师,只有一个。

    “臣不敢受。”郑国连忙跪在地上,惶恐的说道。众所周知,封君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功勋卓着之人,他这种小人物哪里有资格受封。

    “寡人向来有功必上,寡人说你受得,爱卿便受得。若是爱卿心里觉得有愧,就替寡人好好治理辽泽。”赵括扶起郑国,和蔼的说道。

    “臣一定不会辜负大王的期望。”郑国郑重的说道。

    自古以来,他从未听说有人以治水而封君者,光是这份知遇之恩,就足以让他以死相报。

    “寡人听闻爱卿一家老小全部在邯郸?”赵括问道。

    “正是。”郑国说道,他刚刚加入赵国的时候,家人也被赵国接到了邯郸,后来独自一人前往河套,在河套待了几年,又来到辽泽,一直和家人分居两地。

    “若是想念家人,可以接过来一起居住,我赵国没有这方面的忌讳。”赵括说道。

    一般情况下,领兵在外打仗的将军或者封疆大吏都会将亲人留在国都,其中有万一出现意外,拜托国君照顾的意思,也有为质的意思。

    防止将军投降敌军或者自立。

    郑国虽然不是将军,也不是封疆大吏,但是其手中掌管着大几十万人,而且全部都是壮丁,天下掌管士兵最多的将军,手下的人都没有郑国多。

    虽非将领,胜似将领。

    因此郑国很自觉的将家人留在邯郸,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赵括竟然主动提出来让他把家人接过来。

    “臣拜谢大王。”郑国再次跪在地上,无比感动地说道。

    “好了,起来吧,陪寡人到附近看看。”赵括说道。

    “诺。”郑国说道。

    很快,两人来到治理辽泽的现场。可以看到,数十万俘虏在郑国的管理下井然有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几乎不会出现乱子,即便偶尔出现乱子,也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单单是从这方面,郑国的能力就绝对不仅仅限于治水。

    天下能够玩转几十万人,不出现乱子的,可没有几个人,而郑国恰恰是其中之一。

    不过赵括并没有让郑国转行的打算,毕竟赵国更缺是水利大师,而不是文官。

    “按照现在的速度,治理整个辽泽还需要多长时间?”赵括问道。

    “禀大王,还需要五到八年即可。”郑国说道,这和他上次说的时间,足足缩短了一半,毕竟这数十万俘虏可不是白忙活的,如果不是俘虏服刑只有五年,时间还能缩短。

    “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么多的人呢?”赵括问道。

    “嗯?”郑国惊讶的看向赵括,治理辽泽的俘虏中,最多的就是秦国俘虏,按照赵国答应他们的条件,还有两年多他们就可以回家了,到时候辽河平原的治理速度必然会大幅度下滑。

    而他刚刚给出的时间,也是基于此的。

    “若是能够一直保持这么多人,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臣有信心,在五年之内将辽河平原变成万顷良田。”郑国郑重的说道。

    “好。寡人相信你。”赵括说道。

    不过赵国不可能为了治理辽河平原,把前不久才许下的承诺给吞回去,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得到新的俘虏了。

    赵括的目光掠过茫茫大山,落在长城之外的北方。

    那里是东胡的疆土。

    在赵国的多重打击下,如今的东胡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

    数年前,李牧俘虏了东胡王,抢走了东胡金鹰。

    东胡各个部落当时发下誓言,夺回金鹰者称王。

    如今,东胡金鹰还在赵国的王宫中,东胡却出现了三个东胡王。

    曾经发下的誓言也如同放屁一般烟消云散,再也没有人当回事。

    内部乱成一团散沙的东胡,在实力上可以说完全不是赵国的对手,再加上还有范统这个内奸不断通风报信,赵国早已将东胡各个部落的实力,连带着地形地貌研究个通透。

    挡在赵国面前的,只有一个问题:粮草如何运输。

    为此,赵国将官道直接通到长城边,并在塞外筑城,用来囤积粮草,不过即便如此,赵国也无法出动大规模军团。

    “大王是想……”郑国顺着赵括的目光看去,数息之后,瞳孔猛然放大,他明白了赵括的想法。

    “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明年,到时候可能还需要从你这里征派俘虏运输粮草。”赵括说道。

    “哈哈哈,这些俘虏都是大王的,大王自然想征派多少就征派多少。”郑国笑着说道。

    离开辽泽平原之后,赵括终于抵达辽东,这也是赵国最东面。

    经过李牧的提醒,范增终于展现了他的能力,辽东可以说是燕地诸郡中,除了广阳郡之外发展最好的。

    范增带领百姓修建道路,将一些破旧的房屋翻新,将居住在深山中的百姓迁出来,免费为他们建房屋,分发土地,在范增的治理下,辽东郡去年冬天更是没有一个人冻死。

    辽东学院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学子有近千名,是燕地除了广阳郡之外学子数量最多的学院,甚至有箕子朝鲜的士子慕名而来求学。

    赵括继续向东,抵达辽东和箕子朝鲜的边境,两国之间有大河和大山阻隔,中间荒无人烟,只有少数敢于冒险的商人前往箕子朝鲜,沟通两地。

    当然,赵括对箕子朝鲜并没有想法,至少现在是没有的。

    和中原相比,那里就是蛮荒之地,即便打下来也要开发很久,赵国可没有那么多人口和时间去开发。

    如果不是辽河平原是沟通东北的要道,赵括短时间内连辽河平原都不会开发。

    不过赵括现在并不知道,之后的李牧会给他送上一份怎么样的大礼。

    七月,赵括从辽东坐船返回邯郸。

    “几个月没见,有没有想爹爹。”赵括没有去政事堂,而是一路来到王宫,抱起好几个月没见的赵盈,高兴的用胡子蹭赵盈的小脸。

    赵盈几个月没见到自己老爹,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又被胡子扎到,顿时吓得嗷嗷大哭。

    赵括乐得哈哈大笑,抱着赵盈不撒手。

    “大王,相国在外求见。”就在这时,郭开在门外禀报道。

    安凝见状,连忙接过赵盈,瞪了赵括一眼,示意他可以离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266923/6478575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266923/6478575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