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故事在民间 > 第133章 郎中走夜路,美妇叫他去诊病,他撒泡尿逃过一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洛阳府虽小,但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孕育出了很多名人贤士,如洛神,后羿,嫦娥,商汤,老子,华佗等,数不胜数。

    洛阳府西部有一个洛宁县,县里有一个姓李的郎中,李郎中六十多岁,他医术高明,几十年如一日,悬壶济世,救治过无数病人。

    李郎中不但医术高明,心地还特别善良,穷人家诊病从来不收诊疗费,富贵之家来诊病价格也很公道,因此李郎中的医馆很是红火。

    洛宁城里有大大小小十来家医馆,城里的人口就那么多,来李家医馆诊病的人多了,其他家医馆自然就会很冷清,因此李郎中也遭受到不少人的嫉恨和陷害,可他一次次化险为夷,并不忘初心,一直坚持行善。

    李郎中年轻时到处云游,拜访各地的名医,三十岁才安定下来,他一边诊病,一边夜以继日地撰写出一本医学秘籍《本草全集》,这本书完成的时候,李郎中已经四十岁了。

    他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医药事业,因此一直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直到四十五岁的时候,才与县令家的千金徐媛媛结为了夫妻。

    这徐媛媛生的花容月貌,温婉贤淑,她十八岁嫁给李郎中,第二年就为李郎中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李郎中为儿子取名李广仁,希望儿子是一个心胸宽广,博大仁爱之人。李广仁从小耳濡目染,在行医治病上有较高的天赋,十来岁就能给人把脉诊病,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郎中。

    李广仁人如其名,与他父亲一样善良,走到哪里都把仁爱之心带到哪里,当地的百姓提起来都对他是赞不绝口,可李广仁知道自己与父亲还相差甚远,他决心传承父亲的医德医术,白天给人诊病,夜晚挑灯研读医书。

    李广仁长相英俊,又为人善良,这样优秀的小伙子哪个姑娘不眼馋?如今他到了适婚年纪,前来提亲的人家不计其数,但李广仁都婉言拒绝了,他要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医术上,不想过早成亲。

    李郎中对儿子的决定也很是赞成,说男子汉就应该心怀大志,不能为儿女私情牵绊。李广仁得到父亲的支持,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李广仁每日都是三更睡觉,五更起床,一日五更,李广仁正在整理前一天的看诊记录,突然就有一个中年人急匆匆地跑进了医馆里。

    来人说他姓吴,是吴家村人,他的老父亲病重,要请李广仁前去医治,李广仁见来人满头大汗,看来病情紧急,背起药箱子就跟着那人去了。

    来到病人家里,他看到一个面容消瘦的老汉躺在床上,床头的被褥上还有斑斑血迹,李广仁心头一紧,就开始给吴老汉把脉。

    把过脉之后就把吴老汉的儿子叫出门外,问了他一些情况,原来吴老汉的身体早就出现了异样,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药,吴老汉又是个正直之人,不愿去找李郎中,就这样忍着,直到昨夜他咳出很多鲜血,儿子才瞒着他去了李家医馆。

    李广仁听了吴老汉儿子的话,说道:“如今你老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只能为他开些缓解的药,让他少受些罪……”

    他写了一个药方递给吴老汉儿子,又给他几两银子,让他去镇上的药房买药,做好这一切后,李广仁就离开了吴家。

    刚走出吴家大门,就有一群村民围了上来,这些村民都是吴家村人,身体有病没有钱诊治,今日有人看见李广仁来到了吴家,大家都在大门外等着他出来,好让他给把把脉。

    一个老太太说道:“李郎中去我家吧,请你给大伙诊治一下!”

    李广仁就来到了老太家里,开始为大家把脉诊病,然后又给每人开了药方子,周围村子里的人听说李广仁来了,那些生病的人也都赶了过来,要李广仁为他们诊病,一直到太阳落山,李广仁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就背着药箱子回家去了。

    李家医馆在洛宁城郊,距离吴家村有十几里路,途中还要走一段山路,这里山高林密,走夜路确实有些瘆人,但李广仁一身正气,从来就没有惧怕过。

    他背着药箱子,大步流星地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李郎中,等等……李郎中……”

    这荒山野岭的,又是晚上,怎么会有人叫他呢?李广仁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觉,就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可走了几步,觉得不放心,回头一看身后果然有人。

    一个年轻女子,手里拿着一个火折子,喘着粗气跑了上来,“李郎中,我母亲病重……我正想去城里请您,没想到在这里看见了您,请您去给我母亲诊治诊治……”

    李广仁一听,二话没说就跟着女子去了,走了一段山路,又穿过一片密林,就来到了女子的家门前,这是两间破旧的茅草屋,看起来也是贫苦人家。

    一个中年妇人躺在床上,她面容苍白,黑眼圈很重,看到李广仁就挤出一丝笑容,说自己最近经常做噩梦,根本不敢闭眼睡觉,让李广仁为她诊治一下。

    李广仁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出妇人是阴血两虚所致,就为她开了方子,说道:“这几服药吃完,三天后我再过来。”他说完就告辞离开。

    妇人赶紧对年轻女子说道:“雪娘,赶紧去送送李郎中!”

    雪娘就把李广仁送到门外,说道:“麻烦李郎中了……”

    李广仁说道:“姑娘不必客气,赶紧回去吧!”

    雪娘却说道:“这里岔路太多,李郎中第一次来,我怕您迷路,我把你送到山路上。”

    从雪娘的家到山路上还有一片密林,李广仁就不让她送,说一个女子走夜路不安全,可雪娘说道:“这路我都走了十几年了,没事的。”

    李广仁见她执意要送,也就不再说什么,一男一女走夜路难免有些尴尬,为了打破尴尬,李广仁就说出了心中的疑问,“你们母女怎么住在这荒郊野外呢?”

    原来,雪娘父亲早亡,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没有男子撑腰,村里的恶霸就欺负她们母女,为了远离那些人,母亲苏氏就带她来到这里,盖了两间茅草屋,也算安了家,她们又开了几亩荒地,靠种地为生。

    李广仁听了觉得这雪娘很是可怜,临分别的时候就说道:“姑娘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去找我,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雪娘说道:“我早就听说李郎中父子都是大善人,您那么忙,我哪里好意思麻烦您呢……李郎中路上小心。”

    李广仁说道:“姑娘赶紧回去吧!我走了。”他刚走了两步,雪娘就叫住了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他跟前,说道:“我知道李郎中白天很忙,三天后,你就晚上来吧!”

    李广仁确实很忙,父亲在医馆坐诊,他每天就要出诊,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拥出来很多病人,一去就是一天,很多时候都是天黑才返回家中。

    说道:“好吧,你母亲的病没什么大事,三天后的晚上我再来复诊,好好调理一下。”

    李广仁回到家里鸡已经叫了,他睡了一个时辰就赶紧起床,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三天后的傍晚,一段崎岖的山路上,一个年轻男子正匆匆赶路,这个男子就是李广仁。

    就在这时,雪娘就迎面走了过来,说道:“李郎中,我怕你找不到路,已经在这里等你很久了!”

    李广仁就跟着雪娘穿过密林,来到了母女二人的茅草屋前,妇人见李广仁进屋,赶紧微笑着打招呼,说道:“李郎中辛苦了,大晚上的还让你跑一趟!”

    她又对雪娘说道:“赶紧给李郎中倒杯茶来,让李郎中润润嗓子。”

    李广仁说着不用,可雪娘已经端来了一碗茶水,说道:“李郎中请喝茶!你坐下歇歇再为我母亲诊病!”

    李广仁接过茶放在一边,说道:“我不渴,还是为夫人诊病吧!”说着就走到床前。

    雪娘却端起茶又递过来,说道:“这是我亲手为李郎中泡的茶,请李郎中务必尝尝小女的手艺!”

    李广仁见她这样,出于礼貌就接过了茶碗,放在嘴边轻轻地抿了一口。李广仁感觉这茶寡淡无味,而且还有一种怪怪的味道,像是土腥味,又像是血腥味。

    当他再次瞟向碗里的茶时,胃里顿时是翻江倒海,马上就要吐出来了,他强压着胃里的不适,对母女二人说道:“对不起,我今日来时喝水太多,先出去方便一下……”

    三天之前,雪娘把李广仁带到家里,这母女就准备谋害他,可他身上的阳气太重,她们怕失手,就放他走了。

    为了万无一失,她们就到鬼巫那里买了摄魂茶,准备先用摄魂茶迷惑李广仁,然后再下手,谁知李广仁却识破了二人的诡计。

    他对着墙根就撒了一泡尿,面前的茅草屋就变成了一座荒坟,坟地周围杂草丛生,李广仁就要逃跑,苏氏就挡在了他的面前,面目狰狞的说道:“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你跑不掉的!”

    雪娘伸出手就朝李广仁扑过来,她一边冷笑一声说道:“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我要让你为我们一家人陪葬……”

    李广仁怒道:“我与你们无冤无仇,你们为何要害我?”

    “哼,无冤无仇?你父亲害死了我们九族,这是不共戴天的仇恨……”雪娘的手长出了长长的指甲,眼看就要刺进李广仁的脖子里。

    就在这紧要关头,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道闪电,就有一个相貌丑陋,满面胡须,身材魁梧的男子挡在了李广仁面前,而苏氏和雪娘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男子怒道:“大胆的苏氏,王雪娘,你们不去地狱赎罪,居然跑出来害人?当年的事情,是你们王家自作自受……”

    原来,洛宁城有一个王大奎,王大奎家世代行医,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据说他的爷爷还进宫给皇帝看过病,这光辉的历史让他家的医馆生意兴隆,

    其实这个王大奎只是个半吊子郎中,只是他爷爷名声在外,很多人长途跋涉来到王家医馆治病,他仗着自家名气,给人诊病收费奇高,因此王家也积累了万贯家财。

    王大奎只能治疗像头痛脑热这些小病,一般的疑难杂症他根本治不了,可人家的名气大,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原本能治好的病也给耽误了。

    王大奎治不好的病,大家也不愿意去找其他郎中,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王大奎看不好的病其他人就更不行。

    李郎中那时候跟着城里的一个老郎中学习医术,他目睹了很多人因为找王大奎而耽误病情不治身亡的事实,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就出去云游,吸取百家之长,学成之后回来造福乡民。

    李郎中云游回来之后,就在洛宁城开了一家医馆,一开始,并没有人找他看病,李郎中就把诊台搬到大街上为人免费诊病,可依然没有人来,直到有一天,一个病入膏肓的老者来到他面前,说自己没钱治病,恳求李郎中为他诊病。

    李郎中赶紧把老者扶坐在椅子上,然后给他把脉,把完脉就为他开了几服药,并给了老者银子让他去买药。

    几日之后,老者又来了,他走到跟前就要给李郎中跪下,说他的病已经完全好了,他这是来感谢李郎中的。

    围观的众人听了都议论纷纷,慢慢地就有人来找李郎中治病了,很多重病都被他治好了,就这样,不出一个月,李郎中就成了洛宁城的名人,大家都说他是活菩萨,是神医。

    因为李郎中的医术好,而且收费公道,还免费为穷人诊病,一时间,李氏医馆人满为患,而一向门庭若市的王家医馆却是冷冷清清,一天也没有几个上门的,巨大的落差让王大奎对李郎中产生了怨恨。

    一日,有几个大汉抬来一个病人,要李郎中诊病,李郎中看到病人就说这人已经不行了,让他们抬回家去,这几个大汉一听就对李郎中的医馆一通乱砸,一个大汉骂道:“什么狗屁神医?连这点小病都治不了,还有脸称神医?”

    另一个大汉怒道:“我限你三日之内滚出洛宁城!否则后果自负!”几个大汉把医馆弄得横七竖八,就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这几个大汉是洛宁城的恶霸,他们就是抬着一个将死之人来找茬的,若李郎中不离开,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可他又放不下这里的百姓,心中就十分纠结。

    正在他不知是走是留的时候,就有一个小乞丐跑进了医馆里,说道:“李郎中,徐县令家的女儿病重,很多郎中都束手无策,吃了王大奎的药也不见好,你去徐县令家里给小姐治病,若治好了,那些恶霸就不敢再来找你的麻烦!”

    李郎中听了小乞丐的话,决定去试一试,于是就背着药箱子来到了徐县令的府上,其实徐县令早就想请李郎中了,只是他妇人王氏不同意。

    这王氏不是别人,正是王大奎的妹妹,王氏不是徐县令的发妻,而是填房,徐媛媛也不是她的亲生女儿。王氏说道:“我哥哥得到爷爷的真传,连他都医不好的病,你认为一个江湖游医能行吗?简直是笑话!”

    此时李郎中却主动上门要给徐媛媛诊病,徐县令也就没有推辞,王氏却说道:“小姐都成这个样子了,你们还不让她安生,都安的什么心?”

    徐县令说道:“既然来了,就让他试试吧,一切听天由命!”

    李郎中给徐媛媛把脉之后,就为她开了六服药,说吃完之后病就会痊愈,徐县令也是半信半疑,谁知吃了第五服药后,徐媛媛的病就好了。

    徐县令非常开心,就带着女儿去感谢李郎中,当他们来到李氏医馆时,却发现几个大汉正在打砸,李郎中也被绳子绑着,嘴还用东西塞着。

    几个大汉见知县大人来了,就要逃跑,却被衙役们抓住了,其实是那个小乞丐去县衙报了官,知县是有备而来。

    几个大汉被抓之后,就把幕后指使供了出来,此人正是徐知县的小舅子王大奎,因为李郎中的医术高,又经常为穷人免费诊病,王大奎的生意一落千丈,他就怀恨在心,找来城里的恶霸报复李郎中,想把他赶出洛宁县。

    徐知县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就要大义灭亲,王氏就跪下为哥哥求情,若徐县令不放了王大奎她就常跪不起,此时的王氏已经身怀六甲,这让徐县令很是为难。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281185/4597809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281185/4597809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