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161章 排众议光华挺蔡京
    谁都不会想到,蔡京在抓到代皇上阅批奏章这个权利之后,在奏章上做了大量的文章。比如说,凡是有弹劾和检举蔡京的亲朋好友之奏章,蔡京虽然不敢扣押,但他每次都提前给被弹劾、检举的人通风报信,让他们有应对之策。如果问题严重还可以有逃跑躲避、或转移赃物和销毁证据的时间和条件。当然了,后来慢慢的随着蔡京权力的扩大,随着徽宗一门心思扎在了书画和游乐当中,基本不再过问朝政,蔡京所批阅的奏章也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对此,杨光华一直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此为后话。

    争取到奏章阅批权之后,蔡京立即启动了他施政的第二件大事:兴起土木工程建设,即扩建或修建殿堂。

    蔡京之所以把兴起土木工程建设作为他施政的第二件大事,是有他独到而深远的考虑的。他作为在官场打拼了近三十年、历经神宗、哲宗、徽宗的三朝元老,再加上他自己的观察和研究,他深知徽宗喜欢什么,渴望什么,追求什么;他也最清楚什么事情最能出政绩、见效最快、收益最好、影响最大。而土木工程建设,恰恰最符合这些条件。同时,他还要考虑,建设什么项目才能既让徽宗喜欢满意,又能让朝野都能支持,最起码不会有阻力。因此,他决定首先重建景灵宫,然后再修缮并扩建元符万年宫。

    蔡京先把这个想法跟杨光华作了沟通,他说:“敬先祖、尊道教,都是皇上最重视、也最感兴趣的;同时也是不用大兴土木,不会劳民伤财的事情,皇上应该能同意吧?”

    杨光华显得非常兴奋,也很是惊讶地说道:“肯定没问题,皇上不但能同意,而且一定非常满意特别高兴。蔡相您真是智慧超强、思路超广、眼光超远大呀!不过也得谨防个别官员会挑刺。当然,充其量是一两朵小浪花溅在身上。”

    蔡京点点头:“嗯,我有这个思想准备。只要你这里通过了,皇上同意了,其他的不管什么人,都翻不起大浪头的。我有这个把握。”

    果然如杨光华所料,徽宗还没听完蔡京汇报,就高兴得在大殿里大步走动起来。这是徽宗的招牌性动作,只要高兴了就在大殿里走动,小高兴小步走,很高兴大步走,特别高兴了就又跳又走;不高兴就坐着不动,很不高兴就挺着脖子望房顶;愤怒时就拍案而起,并颤抖着手直指对方鼻子却说不出话。当然,徽宗是出了名的好脾气,所以愤怒的情形,只章惇当堂顶撞他时有过一次。杨光华一看徽宗大步走动,就知道他对蔡京提出的方案很满意并且很高兴。当然,蔡京还不了解徽宗的这一经典动作密码。徽宗一边听着蔡京解释建设方案,一边走动了一会儿,等蔡京解释完了,又走了几步,等走到蔡京面前,突然停了下来,右手攥拳啪地一声打在左手掌心,说道:“好,好哇,这个设想,这个方案太好啦!这两天朕还一直在想呐,再有半年就到太祖174周年诞辰了,要去景灵宫祭拜,不但路程远,而且听说景灵宫内外多有破损,朕正在担心呐,你这已经想到了,马上要着手修缮,而且还要在京城另建一座,真是太好啦!想朕之所想,为朕排忧解难,这才是好宰相,好首辅呐!”

    蔡京受到皇上的首肯,既高兴又得意,自己的头两脚都踢得挺准,也挺顺,总之就是一个字:好!两个字,挺好!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早朝向全体官员通报的时候,却遇到了障碍。又如杨光华预料的,他刚通报完毕,就有人发难。御史中丞林清明向皇上发问:“皇上,大宋自从跟辽国定下《澶渊之盟》,连年赔钱赔绢,加上跟西夏的战事,钱粮出的多进的少,还有前朝后期江淮连年水灾、北方旱情不断,百姓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间已有对朝廷不满的民谣,在这种情况下修缮一下景灵宫倒也无可厚非,可要另行新建,臣以为不妥,特请皇上考虑。”

    门下省给事中肖永健附议,说:“皇上青春方壮,正是创业进取的时候,我们为能在徽宗朝效命而自豪。可是,如果朝廷只为满足自己的一点私欲、或者虚荣心,而大张旗鼓搞工程建设,这显然不妥。景灵宫不同于画院。画院是一项文化设施,他承载着大宋的历史和文化。而景灵宫是祭祀先皇和祖先的宫殿,有现成的并且一直在用,对破败的地方进行修缮当无异议,再建新的不就是劳民伤财么?。”

    这两个大臣的发言,令徽宗一时无言以对,蔡京也张口结舌。朝堂上一时陷入了静默。此时,又有三位大臣附议,支持他们,并且还有多人在左顾右盼,这些人基本是见风使舵者,如果附议的人多,反对另建景灵宫的人势盛,他们就会公开站出来助力。显然,两大臣的发言切中了要害,并且与他们持相同观点者不在少数,若这种情况不能快速改变,蔡京的方案就会被推翻。很多人看到,徽宗和蔡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既尴尬又不安。特别是徽宗,扶着御座扶手的两手已经开始发抖,显然十分焦急。虽说,只不过是因为一个宫殿的建设问题,并非什么特别重大的事项。但这是徽宗亲政以来,第一次把已经首肯了的事情拿到朝堂上来,让大臣们共议,倘若被大臣们在朝堂上推翻了,皇上的脸面往哪儿搁?不就等于把皇上的尊严扔在地上踩踏?所以,事情不是特别重大,但性质却极其严重。

    正在此时,杨光华站了起来。前面咱们说过,按照杨光华的秘书身份和朝廷有关规定,杨光华刚做秘书时,只负责记录,没有资格在朝堂上发言。但自从杨光华提升为正二品官员之后,皇上已经有特别圣旨,杨光华有了在朝堂上发言的资格和权力。当然,杨光华自己心里有数,在朝堂上从不轻易说话。但此时,他看到皇上已经被架在火上了,马上就被烤着,因此,他才不得不站起来,说道:“皇上,臣有话说。”

    徽宗一听,双眼顿时唰地射出两道强光,立即说:“快说。”

    蔡京和所有大臣也都把目光聚到了杨光身上。杨光华得到皇上的恩准,便侧转身体,面对皇上和朝堂上的大臣们,用既清亮又沉稳的语调说道:“二位大臣的看法没错,你们的分析也是对的。”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这一停顿不打紧,徽宗的脸色顿时又暗了起来,眼光也开始看着杨光华快速地游移着。许多人脖子伸得长长的,跟受了惊吓的大白鹅似的,呆呆地盯着杨光华。

    朝堂上的这一切,尽在杨光华视野中。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皇上,我想特别说明一点,新建景灵宫,完全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咱华夏子孙,是炎黄子孙。而黄帝,是赵姓始祖。也就是说,咱们大宋万千子民能够安居乐业,大宋江山能万世永固,全靠黄帝的庇佑。倘若咱们大宋朝廷和全国官民不能好好对黄帝尽孝道表忠心,黄帝一定不高兴,也就不会再给咱们提供庇佑和保护。试问:黄帝都不庇佑保护咱们了,咱们还怎么生活、怎么发展、怎么稳江山求勃兴?而景灵宫远在仙源县。一旦在皇上重大节日和重要日子,皇上要亲自前往景灵宫祭祀和朝拜的时候,遇到恶劣天气,或雷雨暴雪、或大水断路,岂不会耽误大事?特别是五年一次祭拜黄帝,每年太祖的忌日,要先往东六百多里到景灵宫祭拜,再从仙源折返,往西九百多里去先帝陵祭拜,每次从启程到回京,全部路程要一千七百多里路,耗时大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16499/5751760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16499/5751760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