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东晋,我来了! > 第24章 争议又起
    对了,杜炅和孙泰呢?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柏杰遇害一案怎么办?

    对江北同样是垂涎欲滴的桓温、鲜卑、氐秦有没有什么动向?

    什么都不得而知。

    那个最关键又最神秘的人物——陈安,他去徐州干什么了?怎么还没露面?

    父亲去世的消息早晚会公布于众的,自己能顺利接任吗?

    带着诸多疑惑,陈望又回到了外间的书房。

    如何自保?

    唯有自强啊。

    怎么自强?

    读书吧。

    既然不能用前世知识顺应历史潮流而为,只能读书学习,力求在这乱世中得以存活。

    于是从书架上拿起父亲的书籍,开始阅读起来。

    《吴子》、《尉缭子》、《孙膑兵法》……父亲书架上的书基本看了个遍,好在下午没有人打搅他,看着看着趴在书架前的案几上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陈望在一阵敲门声中醒了过来。

    遂起身,擦了擦嘴边的口水道:“请进!”

    房门打开了,只见小环走了进来,屈了屈膝道:“长公子,王蕴大人请您到中堂去一趟。”

    “哦,哦,好,这就去。”陈望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

    小环转身出去了。

    陈望心道,一天没看见王蕴了,不知他带来了什么消息。

    整了整小冠,去墙角边的铜盆里洗了把脸,清醒了片刻,走出了北屋。

    初夏傍晚的洛阳,霞光漫天,洒在空荡荡的后院里,依旧是没有人。

    也不知道母亲,阿姐,两个弟弟此时在干吗。

    陈望迈步向中堂走去,路过西厢房,听到里面有女人盈盈哭泣声,略一停顿,心知又是大娘在伤心了。

    心里想着王蕴,匆匆走了过去。

    来到中堂,刚刚从屏风后转出,不由得大吃一惊。

    以为只是王蕴自己,却见中堂上满满当当坐的都是人,比昨天还多。

    满座寂然,鸦雀无声。

    再仔细看时,连中堂后侧都站着一些文武官员。

    不知有什么重要事情宣布,或者有什么突发事件?

    陈望依旧走到王蕴身后,双手抄在肚皮上,垂首低眉,挺身站立。

    见陈望进来,王蕴轻咳了一声,向东面武将首席的杨佺期,次席的谢石微微点了点头。

    双手撑在身前的案几上,然后沉声道:“今日下午,我拜会了谯国夫人,咳咳。”

    陈望心道,我下午睡着的时候你已经单独见了大娘。

    “我代陛下、太后、琅琊王询问了太尉之病因及病情,”王蕴向双手在空中虚拱了一下,接着道:“谯国夫人做了详述奏对。然即便是杜、孙二位道长救治,太尉病情依旧未见丝毫起色,太尉乃大晋之柱石,江北之保障,天下皆知;临出京时,陛下、太后分别召见了本使,皆对太尉之病情,更对大晋江北四州的安危,不胜担忧。”

    说着,王蕴端起案几上的茶盏,呷了一口,话锋一转,语气更加沉重起来,“正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与诸公皆为大晋重臣,大晋之江山为大,个人安危再大与之比拟也为琐屑,陛下、太后赐我了便宜行事之权,今日征求了谯国夫人的意见,本使……决定……”

    王蕴故意把最后四个字拖长了音调,意在令众人消化一下。

    一番话说的也极为得体,先表明自己是代陛下、太后问询,打消了其他人不能见太尉的忌妒之心。

    再颂扬太尉,最后强调以大晋国体,以民族利益为重。

    不愧是太尉陈谦当年倚重的江北文官之首。

    来了,来了,这一刻终于要来了。

    陈望抄在一起的双手微微沁出了汗,一颗心狂跳不止。

    中堂之上,落针可闻,甚至能听到几处油灯偶尔发出的“噼啪”燃烧声。

    百十余名文武官员屏气凝神,面容庄重肃穆。

    只有王蕴那浑厚中带有嘶哑的声音回荡在中堂上空。

    “由长公子陈望,代行使兖州刺史职权——”

    王蕴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中堂之上顿时一片惊叹之声,继而发出了悄声议论,演变成了嗡嗡之声。

    陈望偷偷抬眼皮扫了一眼中堂众人,有人默默点头,有人叹息摇头,有人在向身旁人面红耳赤地说着什么。

    看来老王的开场白虽然抬出了陛下、太后、还有大娘,但也未能弹压住众文武官员。

    又是杨佺期用手敲击了两下身前的案几,他剑眉一挑,不悦地道:“尚书大人还未讲完,肃静!”

    中堂上渐渐安静了下来。

    “由辅国将军、左卫将军辅佐长公子处理兖青二州日常事务,威远将军即刻回弋阳郡坐镇,整顿军马,加强防御,以防秦、燕胡虏来犯——”

    谢石在座中躬身一揖领命。

    王蕴接着道:“三日后,由长公子亲赴下邳,查办镇北将军之死一案,陛下口谕,因徐州连年出事,升平三年的徐州刺史郗昙行刺太尉;升平四年的下邳战俘之乱;太和元年的下邳太守成恒纵火犯上作乱;徐州刺史一职将由朝廷另行任命——”

    此话一出,中堂上不似方才发出的小声议论,就像一瓢冷水倒进了油锅里,炸了开来。

    作为陈郡谢氏的代表谢石,沉默不语,不动声色。

    谢家在此次后事处理中得到了豫州,离开了颍川陈氏的控制,这是相当满意的一个结果。

    虽然谢石本来就是豫州刺史,但多年来都是由陈谦掌控四州,从来没有真正独立自主过。

    至于谁接替陈谦,与他何干?

    只见兖州长史褚歆“啪”地一声,撑案而起,因身体过于肥胖,所以拍不起来。

    令中堂上暂时恢复了平静。

    他摇晃着肥胖的脑袋,大声喊道:“太尉本是都督四州诸军事,为何现在变为了两州?我看这分明是别有用心之人,趁太尉患病,想谋取太尉呕心沥血打下来的基业!”

    此言一出,中堂上又是一片议论纷纷,江北四州的命运是和在座位息息相关的。

    只听有人朗声接话道:“褚长史此言差矣!”

    大家不用看就知道又是恃才傲物的青年才俊张玄之,他一直认为褚歆无才无能,之所以做到了长史位子,那是因为他乃太后唯一一个弟弟。

    “太尉呕心沥血这是有目共睹,但要说是他的基业,谬也!”张玄之冷峻秀气的脸庞上充满了不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太尉安好时也从未讲过江北四州是他的基业。”

    褚歆一时语塞,白净的胖脸上顿时成了酱紫色,他指着张玄之大声道:“你,你,你,太尉对你一直不薄,如今他患疾卧床你就如此放肆……你!”

    忽然,东边武将里有人不疾不徐地道:“褚长史息怒,张别驾此言也没有什么不是,方才尚书大人也讲了,以大晋江山社稷为重,个人为轻嘛。”

    大家顺声音看去,是兖州主簿刁彝。

    王蕴见褚歆下不来台,摆手道:“褚长史请坐,大家都乃太尉麾下能臣干吏,不必动怒,有事慢慢说嘛。”

    “他们,他们——”褚歆还待反驳,被王蕴挥手制止,只得愤愤地一屁股坐在了座榻上。

    东面武将中有个粗嗓门瓮声瓮气地道:“我看褚长史说的没错!你们左一个大晋江山右一个社稷为重的,这话你们怎么不跟那边的人说?”

    说着,他抬手在空中向西边指了一下。

    大家一看,也是来自江南土著大族的年轻将领朱序。

    陈望暗笑,大家都不敢提“桓温”二字啊。

    朱序说完,众人都哑口无言,确实是啊,大晋十三州有八个州的刺史之位是桓温兼任或是他的弟弟任职。

    怎么没有人敢跟他说那是大晋江山,你应该让出来由朝廷任命?

    沉默了片刻,又有人开口道:“次伦此言不妥啊,太尉赤胆忠心,光风霁月,怎能与那个那个……相提并论。”

    陈望抬眼皮望去,说话的是东边武将第三座,紧挨着谢石的一位须发花白老将军。

    “建武将军,我们在这里争论有何意义,既然朝廷和谯国夫人都有意让长公子暂接兖州刺史之位,何不听听他的意见?”

    陈望不用抬头,一听会稽口音就知道,这是“中国爱神”梁山伯在说话。

    暗忖道,建武将军是刘遁,听王蕴说起过,资历颇深,初从中军将军殷浩北伐败后,又随前将军谢尚北伐,后谢尚调回朝中任尚书仆射,一直效力在父亲麾下。

    堂上一时间又安静了下来,王蕴转头对站在身后的陈望道:“长公子?”

    “啊?啊……何事?”他想着刘遁的资历,走了神,竟忘了梁山伯刚才当众说的话。

    看着张大嘴巴,有些呆愣的陈望,中堂上发出了一阵轻声哄笑声。

    王蕴现在是双重身份,太尉陈谦的旧部和朝廷钦使,不便当众太过于倾向陈望。

    他眉头一皱,沉声道:“请长公子讲讲对豫州、徐州的看法。”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34151/5333137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34151/5333137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