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东晋,我来了! > 第69章 过函谷渡黄河
    崤山与黄河之间有一条着名的峡谷叫做“崤函古道”。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据函谷关天险东拒六国,而崤函古道到咸阳畅通无阻,一马平川,还可以从黄河上运输粮草、军兵支援函谷关,所以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居关中四塞之首。

    自汉代以后,函谷关的战略意义就被崤函古道另一端的潼关所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传说和教科书中的一段文字,这里就不再详细赘述了。

    宁康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陈望一行人渡过洛水,沿秦岭支脉崤山的北麓余脉边缘,来到了函谷关。

    陈望本可以从崤函古道经潼关,再到长安向西北可以节省大量体力和时间,但历来谨慎的他深知去了长安风险更大。

    因为那里是氐秦的老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全部俘虏。

    堂堂大晋三品平北将军、兖州刺史、广陵公在长安被俘获,那就闹了大笑话,

    所以他选择了绕道从曹魏函谷关(历史上有三个函谷关,还有秦函谷关、汉函谷关)渡过黄河,走蒲阪向西渡过黄河,经氐秦把守不是很严格的冯翊郡(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周边)、北地郡(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附近),再去安定郡。

    其实这也是他参考了三国志中,曹操潼关大战马超而不能胜之,于是暗中遣徐晃、朱灵从后夹击所走的路线。

    只不过徐晃从蒲阪西渡黄河是引兵向南,陈望西渡黄河继续向西。

    一行人在函谷关外租用了二十几个当地村民的羊皮筏子,载着人马北渡黄河。

    陈望站在羊皮筏上,手搭凉棚向西望去,头顶是蓝天白云,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从远处天际奔腾咆哮而来。

    气势磅礴,逶迤不息。

    两岸崤山、中条山层峦叠嶂,绿意盎然,连绵不绝。

    耳畔响起船夫吟唱着古老的三秦地区民歌,高亢中带着嘶哑,朴实而又豪放。

    虽然听不懂,但此情此景让他心潮澎湃,胸怀开阔,仿佛化身一只自由自在的鹰隼,翱翔在广阔的黄土高坡上。

    他这是平生首次见到黄河,震撼不已,仰天长啸:“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另外筏子上的随行人员一起拍掌叫好,齐声夸赞。

    纪锡在一只筏子上高声赞道:“少东家博学多才,前面过了中条山就是蒲阪,您诗中的‘尧咨嗟’,远古帝尧的都城既在蒲阪啊。”

    陈望歪打正着,心中暗笑,这首李白的《公无渡河》如此应景。

    遂高声回道:“纪公方乃大才,到了蒲阪后,带我们好好浏览一番古都景色啊。”

    众人说笑间,到了对岸,顾恺之拿出提前兑好的氐秦圆孔钱付给了船夫,大家在岸边稍事歇息,吃了些胡饼,继续赶路。

    走了二十余里路,就进入了绚丽多彩,绵延起伏的中条山。

    中条山居太行山及华山中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

    此时已是日头偏西,大家牵着马匹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山风吹过,树木摇曳,发出海涛般的阵阵声响,和鸟鸣虫吟混杂一处,交相呼应。

    仰望苍穹,但见夕阳下碧空白云和山峰交相辉映,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

    “纪公,体力如何,要不要歇息片刻?”陈望转身问身后的纪锡。

    纪锡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笑道:“还可支撑,天色渐晚,再坚持坚持,看看能否找到借宿之地。”

    “看,少东家,前面好似有座山村。”柏华手指前方喊道。

    大家凝神望去,果然,在远处半山腰间,苍松翠柏中隐约有房舍坐落其中,露出了房顶的灰黑色瓦片。

    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了的陈望不禁大喜,高声道:“有村庄必有溪水,走,我们再加把劲儿,到村里去,先冲洗一下身上汗水。”

    在大山里行路,往往看着近,实际走起来却得翻过好几座低矮的山头,相当漫长。

    当众人来到山脚下,已是天色傍黑。

    山村里炊烟袅袅,不时传来了几声狗吠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34151/6249109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34151/6249109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