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九十三章 养廉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贤胆小怕事,听闻顾正臣拉了生员补缺,顿时坐不住了。

    搁在前面两年,生员绝不会轻易当吏员,毕竟有科举一途可走,努力读书,一日登天。

    可现如今,朝廷停罢科举,生员本就迷茫,不知未来何处,不知何年何月可入仕。在这种情况下,顾正臣趁虚而入,许给举荐的好处,他们可是会下死力办事的。

    刘贤算看明白了,集体病倒不办事,难不住这位新来的知县,他是一个做事有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有心计的人。

    再不站出来投效,下一个被赶出县衙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刘贤着急,不管县丞、典史的安排,找到顾正臣就是一顿输出,末了还不忘说一句:“县尊,我对你的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顾正臣还以为这位认识姓韦的,结果连“布仇”都不知道。

    “欺瞒本官,实属可恶。但念你一片诚心,本官就留你一段时日,若再阴奉阳违,绝不留你!”

    “若有二心,五雷加我身!”

    刘贤发了毒誓。

    顾正臣不相信老天爷会为他浪费电量,但笼络刘贤可以树立一个典型,打破县丞、主簿、典史等铁板一块的局面。

    “明日点卯之后,诸位可愿一起出城登高?”

    顾正臣召集众人,笑着询问。

    骆韶、陶贞等人面色一喜,赵谦走出来:“明日重阳,正是登高之日,若县尊准允,定当同行。”

    顾正臣拍了拍手,顾诚抱着一个小箱子走了进来。

    骆韶等人不解地看着。

    顾诚退至一侧,顾正臣走过去,打开箱子,里面是一堆铜钱,众人错愕不已。

    骆韶吞咽了下口水,不安地对顾正臣说:“县尊,这,这是何意?”

    顾正臣伸手,抓起一把铜钱,又任由铜钱从手中滑下,落在箱子之中,发出叮叮的声响:“本官考察过,仅靠朝廷每个月六斗米,任何吏员都不足以养家糊口,即使有妻女帮衬,纺织缝补,有老人砍柴售卖,自种蔬菜,日子也过得困顿潦倒。”

    “时间尚短,怀揣赤子之心,一腔热血,两袖清风,自不会害民、扰民。然日子长了,吃苦受累,连家都养不起,愧对老父母,妻子儿女,身为手握权力的吏员,又有几人能固穷终年?一有机会,定会上下其手,抢食百姓。刘贤,周茂,是不是如此?”

    周茂、刘贤两人不安地走出来,对视了一眼,都低头承认:“确实如此。”

    顾正臣将最后一枚铜钱丢下,看着骆韶、陶贞等人,严肃地说:“本官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骆韶、陶贞、赵谦等人彼此看着,重复着这句话。

    周茂敬佩地看着顾正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简单的一句话,却旗帜鲜明地告诉了所有人,任何人都不得动百姓手中的东西,除了合法税赋外,不伸手,不盘削!

    顾正臣指了指箱子里的铜钱:“只要你们能做到这一点,每个月考核清廉,那这里的钱,你们每人可拿走四贯,以激励廉明!”

    “什么?”

    骆韶惊呆了,一个月四贯钱?

    陶贞脸色不定,眼神艰难地从铜钱箱子上移开,看向顾正臣:“县尊,这算不算公然行贿?”

    赵谦白了一眼陶贞,见过下官行贿上官的,你见过上官行贿吏员的?这顶多算是瓜分利益,只是,县尊哪里来的钱,他刚到任才多久。

    这是私财?

    那可要不得。

    以私财养官吏,和以私财养军士都差不多,这是当下朝廷绝不允许之事。

    一旦发现,必然是死罪。

    因为这个举动,打破了“恩出于上”的规矩,也意味着衙门内的官吏成为了知县的“私僚”,不再需要向朝廷负责,而是向知县负责,一人独大,反而容易成为地方祸害。

    若这是县库存银,那也要不得。

    县库里的钱,每一笔都需要做账,收支对不上,迟早会被追罪,而每人每月四贯钱,这么大一个窟窿,不是找个简单的由头能补上的。

    周茂冷汗都要流出来了,刘伯钦、赵斗北、陈忠办事的时候,都是偷偷地来,一个个叫过去,私底下瓜分利益,收买人心,你倒好,这是县衙二堂,不是知县宅,这是十几个人,不是一两个人,如此公开做这等事,你就不怕出事?

    先要分钱给徭役百姓,现在又要分钱给吏员,你哪里来的钱?你是知县没错,但县衙的钱不是你家的钱啊,说分就给分了,这是找死啊。

    刘贤有些渴望,四贯钱啊,老子跟着刘伯钦的时候,一个月也才两贯钱,这转了立场,突然好处翻倍,幸福来得太突然……

    顾正臣看着众人,知其顾忌,走回桌案后坐了下来,语气变得严厉:“四贯钱,让你们活得有尊严,但你们记住了,这笔钱领了,谁若是再贪,再伸手拿走不该拿的东西,本官只能请旨,将他移步土地祠!”

    众人打了个哆嗦。

    土地祠?

    县衙的土地祠,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朝廷对待贪官使用的酷刑之一是剥皮揎草,把皮剥掉,塞上稻草,而“稻草人”摆放的位置就是土地祠!

    句容县衙还没有稻草人,但有些府县已是出现!

    骆韶不无担心地看着顾正臣,提醒道:“县尊,这样做的话,恐怕不合适吧?”

    顾正臣摆了摆手:“放心拿吧,这是朝廷给你们的养廉银,不是本官给的。”

    “朝廷?”

    骆韶、陶贞等人无语。

    朝廷会舍得给吏员钱,还是四贯钱,开什么玩笑。你一个七品知县,一个月还不到四贯钱,我们不入流吏员,朝廷会给这么多?

    打着朝廷的招牌,办着朝廷不准许的事,合适吗?

    刘贤不管这些,谢过顾正臣之后,点数了四贯钱,周茂见状,也伸了手。

    赵谦见骆韶等人一动不动,看向顾正臣:“县尊,若此举……”

    “拿钱,该回哪里回哪里去,日暮时各自回家,明日点卯后登高。”

    顾正臣一拍桌子,发了脾气。

    赵谦、骆韶等人见状,也不再客气,各自拿钱,谢恩之后离开二堂。

    顾正臣见箱子里还剩下几贯钱,对顾诚说:“数四贯钱归入咱家账上,另外去备点菊花酒,重阳糕,摘一些茱萸回来。”

    顾诚欢喜地答应。

    重阳节,后世人不怎么重视,连个假期都没法定。但对于古代而言,这可是大节日,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极是重视。

    老朱在重阳时也不办公,毕竟是祭祖节日,他也需要找个地方和朱五四唠唠嗑。

    士人需要插茱萸,登山秋游,赏菊,喝菊花酒。

    百姓需要做重阳糕,带儿子看望先生,送女儿回娘家。

    金陵。

    天界寺住持宗泐安排人将两千贯钱送入东宫,朱标拿着一封书信,命人抬着两千贯钱到了坤宁宫。

    朱元璋正在与马皇后说笑,见朱标来了,目光扫向院子里的箱子,问:“那是何物?”

    朱标见礼之后,递上书信,面带笑意:“父皇,母后,这是佛门送来的重阳礼。”

    “重阳礼?”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58688/5636258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58688/5636258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