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安置俘虏,编号在册
    东宫?

    周茂、林山、骆韶、陶贞四人瞪大双眼,满脸的惊骇之色。

    姚镇轻松如常,站在顾正臣身侧充当护卫。

    周茂手微微颤抖,猜想过顾知县在朝廷中有人,可没想到那个人在东宫!林山猛地打了个哆嗦,郭家摆不平顾知县是有道理的啊……

    骆韶、陶贞张大嘴巴,困惑多日的事终于在这一刻想明白过来。

    顾知县给服徭役百姓发放工钱,公然发放养廉银,如此落人口实,授人以柄,郭家活动再三,依旧没有将知县赶出句容,原因都在这里!

    郭家蚍蜉,知县大树。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顾正臣看着眼前苍苍老者,脸颊上没了多少肉,皮已枯皱,上唇与下巴上的胡须都已花白,眉毛如霜微垂,凹陷的眼眶里藏着一双并不算大的眼睛。

    很难想象,这就是运筹帷幄,为大明开国立下不朽功业的刘基刘伯温!大明开国才六年,他已是如此老迈,如疾风之下悬在枝头的枯叶,随时都可能落叶成泥。

    后世中一些人认为,刘基只被封为诚意伯,认为其功劳不值一提,没多少建树。

    这群人太过肤浅。

    他们不会想到,刘基跟在朱元璋身边,参与军机,筹划全局,运筹帷幄,出尽智谋,解决陈友谅有他,解决张士诚有他,解决元朝还有他。

    他虽很少出现在拼杀前线,却用他的智谋,帮助着朱元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开国之后,大明卫所制的完备建立,也是朱元璋听从刘基的建议推行各地。明初时的诸多制度,礼仪规制,开科举等等,刘基都有参与。

    他是一个对大明王朝有着重要贡献,不可忽视的智谋之人。

    民间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亲口说,刘基是“吾之子房也”。

    子房是谁?

    张良!!

    一个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

    只不过,张良功成身退,成了留侯。

    刘基成了诚意伯,与他退不退关系不大,与朱元璋的猜忌与顾虑有关。

    当然,刘基没有当张良,功成身退是有原因的。

    大明开国时,大都、山西、陕西等地依旧在元朝控制之下,敌人依旧存在,敌人依旧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刘基想退,老朱也会挽留。

    顾正臣崇敬地看着眼前的老人,轻声说:“你老人家之名才是真正的如雷贯耳。”

    刘基呵呵笑了笑:“不过都是虚名。”

    顾正臣与刘基寒暄两句,便侧身请道:“诚意伯,毛同知,请。”

    刘基与毛骧欣然应下。

    因为身体缘故,刘基再次回到马车之上,毛骧则翻身下马,与顾正臣并肩而行,刘基从马车里掀开帘子,问道:“顾先生,毛同知护送的这一批鞑靼俘虏,多达两千二百五十六人,若是安置不当,很可能会生出事端,难行陛下化蛮夷为中华之策。若你认为有难处,还需早点告诉毛同知为上。”

    毛骧哈哈大笑:“顾先生有难处,直接找陛下便是。不过我想,顾先生早已准备妥当,否则也不会提前近月时间,让俘虏早入句容。”

    刘基微微凝眸,心头暗惊。

    传闻之中顾正臣与太子、皇帝关系密切,如今经毛骧证实,传闻非虚!

    眼前的年轻人到底有什么通天手段,一个个不起眼的滕县举人,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他为什么会住在沐英的府邸之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东宫中秋宴上,又为什么能赢得朱元璋的青睐?

    这个笑容和煦的年轻人,藏着未知的神秘。

    阅人无数,细看顾正臣,却发现此人如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看到了他的真面,实则只是一道虚影。

    这种古怪的感觉,让刘基心头更是凝重。

    军队与鞑靼俘虏浩浩荡荡,近三千人抵近句容县城,没有直接入城,而是前往城外安置区。

    城西北。

    刘基下了马车,跟着毛骧等人看着眼前的“营地”,笔直而平坦的道路如“丰”字延展而出,沿街皆是规整如一的茅草屋,篱笆院的门上还挂有木牌。

    毛骧指向木牌,上面写着“丙二十六”,疑惑地看向顾正臣:“这是??”

    顾正臣上前解释道:“为便于管理,也方便这些人适应句容,熟悉句容的家与田地,县衙在每一户中都挂了木牌,房屋,腰牌,田地,都是同一个编号。”

    刘基赞道:“这心思倒是细致,鞑子虽不识字,却也知比对模样,拿着腰牌找住处、找田地,准错不了。”

    毛骧深以为然,点了点头,侧身对身旁的副手道:“将火寻、马术、阿古拉与赛罕传来。”

    不久,四个魁梧大汉便走了过来。

    这四人皆是膀大腰圆,面庞较胖,走路生风,只不过此时也戴着头巾,穿着大明的寻常衣裳,乍一看,并不像鞑靼人。

    毛骧指了指顾正臣,威严地介绍道:“这位是顾知县,日后你们将在他的管辖之下生活,他决定着你们的生死,万不可怠慢,顶撞!”

    火寻、马术等人连忙下跪,口中喊着:“草民见过县太爷。”

    顾正臣刚想让人起身,毛骧拦住了顾正臣,继续说:“他们曾是鞑靼人,成为了大明俘虏,皇帝有好生之德,何况天下一家,大明当有容人之量。顾知县,这些人我可就交给你了。”

    刘基从袖子中掏出两份文书,递给顾正臣:“这里有一本俘虏名册,依册入户。另外一本则是安置俘虏要义,按策施行便可。”

    顾正臣接过之后,翻看了下,将其交给骆韶、林山:“你们拿名册去核对人数。”

    骆韶、林山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刘基看了看周围的房屋,皱眉道:“这里房屋数量,貌似不多。”

    毛骧看向顾正臣,也很疑惑这个问题。

    顾正臣让火寻等人起身,然后推开了一扇篱笆门,伸手道:“这里房屋数量九十四,安置五百六十四人。”

    刘基手指掐动,皱了皱眉:“六人一个房屋,这样安置,也是没问题。”

    毛骧附和:“拥挤点不碍事,只要能挡风遮雨,不让人流落街头,无有居所便是好事。”

    两人并不在意一个房屋安置多少俘虏,爱住几个就住几个人,反正住的人又不是自己,俘虏嘛,没给安排到小监房里蹲着,没送到菜市口跪着,已经是天恩浩荡了,还要求啥好条件?

    火寻、马术、阿古拉与赛罕四人看了看庭院,倒是平整干净,还安置了水缸,一旁还有水桶,只不过没有水。

    陶贞找出钥匙,将房门打开,然后退至一旁。

    顾正臣看向毛骧与刘基,微微一笑,随后对火寻、马术等人说:“你们先进去看看,安置六人,是否妥当。”

    火寻、马术等人苦涩不已,看都没看,连忙说:“妥当,定是妥当。”

    直至在催促之下,火寻等人进入房间里,看到尚且宽敞的房间,设计奇巧的双层床,脸上浮现出了浓重的笑意。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58688/5636264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58688/5636264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