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仙侠修真 > 重生之我真不是股神 > 第289章 再建一个大学城
    李志刚自不会直截了当的说出他的顾虑。

    而是先顺着胡玥跟厉荷嫀的话,说了一下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看法。

    很明确的表示,从他个人角度来看,未来十年,乃至二三十年内,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将会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产业。

    现在进入这些高新产业,提前布局,时机正好。

    他个人是极力建议东来投资这些产业。

    将这些产业引入高新区,他也是赞成的。

    但前提是,得综合考虑当前云城的一些现实情况。

    云城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

    首先说高新区那边,一片荒芜。

    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

    连最起码的公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都没有。

    怎么引进高新产业?

    种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梧桐树都没种下,金凤凰来了睡鸡窝吗?

    还有,一个新区想要发展起来,最重要的是得有人气。

    得有人愿意去。

    去买房,去工作,去生活。

    李志刚知道盛海要在那里建一座城。

    可说到底,没有产业支持,只是孤零零的建一座城,除了一帮投机分子,谁会跑那里买房?

    别的不说,住在高新区,在市区上班,光是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就得好几个小时吧?

    也别提什么地铁,等地铁修好,那估计得十年以后了。

    所以,当下对高新区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升那里的人气,得把人主动引到那里去。

    怎么引?

    就得把这些大工厂搬过去。

    一个大工厂,少的有上千员工,多的有几万员工。

    搬十个工厂过去,光是员工,差不多就得十几万吧?

    再算上员工的家属,二三十万人口。

    高新区的人气是不是就起来了?

    盛海建的那个城,房子是不是也更好卖了?

    关键是,人气起来之后,各项配套设施成熟了,这个时候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是不是更好一点?

    其次还有一点,就是市区这边的现状了。

    不得不说,这些大工厂在市区,占据了大片的土地,现在看还都是些黄金地段。

    那么好的地段,被这些大工厂给占据着,太浪费了,而且严重制约了城市空间发展。

    所以这些大工厂必须搬。

    往哪里搬?

    乡下?郊区?甚至邻市?

    所以最好的选择,还就是高新区。

    然后,李志刚又看着厉荷嫀,语重心长的说:“厉院长说,要趁此机会,把这些大工厂都给甩掉,或是关门,或是整改,来一个彻彻底底的大革新,让云城轻装上阵。可现实是,哪有说的那么容易啊?别的不说,光那几十万的员工,怎么安置?难不成,直接辞退,官府不管不顾了吗?那成什么了?咱们的官府,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那些好看的数据,说到底,还是为咱们老百姓服务的。咱们作为学者,又是官府的顾问,那咱们在提建议的时候,就得为百姓负责,为历史负责,咱得从实际情况出发,看问题不能理想化,更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发展,忽视民生建设。”

    李志刚的这番话,说的很是冠冕堂皇,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以至于,有那么一刻,李东都觉得,李志刚好像说的也有点道理。

    但是,厉荷嫀这位经济学教授,可不是徒有虚名。

    而且在高新区这个问题上,厉荷嫀是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的,李志刚说的这些问题,她都考虑过了。

    甚至,这些问题,也不算是李志刚提出来的,而是罗庚良他们那些人提出来的。

    之前的几次论证会上,罗庚良他们便是用这些理由,来佐证他们要将工厂都搬到高新区的观点是正确的。

    至于背后的真实原因,大家都清楚。

    就是罗庚良、魏晓鹏他们那些人,盯上那几家工厂的地皮了。

    那些工厂占据的可都是黄金地段啊。

    面积还一个比一个大。

    都是几百亩上千亩那种的。

    把工厂迁走,把地皮腾出来,开发建设成其他项目,他们就能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至于说那些工厂搬到高新区会怎样,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反正高新区又不归他们管。

    背后的这些原因,李志刚不可能不清楚。

    可他还拿这些理由来搪塞。

    显然,他还是打算继续打太极。

    厉荷嫀当场就反驳道,不要把工厂的问题和高新区的问题混为一谈。

    这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

    工厂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高新区这边,也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

    把工厂搬到高新区,短期来看,市区的问题是解决了,可这等于是把问题扔给了高新区。

    就那些工厂,一个个都半死不活的,一年到头,那业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要不是官府的各种补贴,那一个个还能撑到现在?

    把这些工厂搬到高新区去,干什么?

    这是把高新区当成收容站了还是养老院了?

    这些工厂的问题,必须从根上解决,远远不是搬到高新区就能解决的。

    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标都没治。

    至于说靠着那几个工厂提升高新区的人气,简直就是纸上谈兵,无稽之谈。

    那些工厂的员工,大多都在市区安家,一家老小都在市区工作、生活,孩子也在市区上学。

    让人家都跟着工厂迁过来?

    这不是折腾人吗?

    这哪里是为百姓着想啊。

    何况,工厂搬迁,哪里是说搬就能搬的。

    三年五年能搬完就相当不错了。

    三五年的时间,高新区这里,难不成一直这么耗着,不发展了?

    最重要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契机就这几年,不赶快抓住这几年的时间,尽快引进,大力发展,等拖到后边,哪还有云城的份?

    所以眼下当务之急,一则是尽快的建设高新区的相关配套设施,该修路修路,该建桥建桥,决不能耽搁起来没完。

    然后就是,尽快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并且官府这边尽快出台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

    这才是正事。

    工厂的问题,那再另外想办法解决。

    李东听了厉荷嫀这番话,一想,有道理。

    还是厉院长水平高。

    那边李志刚还要质疑,胡玥说话了。

    胡玥说,其实市里边的那几家工厂,不是不能搬到高新区那里,而是不能一股脑的全搬过去。

    可以选择其中几家经营比较不错的,尚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工厂企业,先在高新区那里建分厂,分批次、有规划的往那里搬迁。

    这样既能缓解一部分市区的压力,也有助于提升高新区的人气,而且操作上也要简单一些。

    同时,高新区那里可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双管齐下。

    除此之外,在市区的这几所高校,其实也可以搬到高新区那里。

    在高新区那里集中建一处大学城。

    如此一来,既能带动高新区的人气,同时还可以帮助云城的这几所高校,改善硬件设施建设,扩大学校规模,提升学校实力。

    最主要的是,这些高校可以跟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交流。

    高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更加专业、优秀的人才,而企业得到这些技术人才,也能更好的发展。

    并且,人才的聚集效应,会引来更多的企业进驻高新区,这些企业又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高新区,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优秀学子,选择到云城的这些高校来求学。

    这是一个地方、企业、高校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良性发展业态。

    听了胡玥这番话,李志刚愣住了。

    胡玥的这个建大学城的想法,可以说是戳到他的心坎上了。

    云大现在两个校区,老校区是在老城区那边。

    上百年的历史了。

    校区不大,好多教学楼、办公楼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建筑。

    外面看,确实是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云大老校区现在已经是云城的一个著名景点了。

    可漂亮是漂亮,用来当学校,就多有不便。

    老校区周围全都是狭窄的小路,在李志刚的印象中,那几条路上,好像就没有通畅的时候。

    那车一直满满登登的,堵得是水泄不通。

    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去老校区了。

    进不去出不来。

    而且,老校区都是些老建筑,外面是漂亮,可里面狭窄、昏暗,无论是办公还是上课,都很憋屈。

    关键是还有安全隐患。

    前年刮大风,一栋办公楼的楼顶直接被掀跑了,差点砸着人。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93791/6334623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93791/6334623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