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 第116章 根基已成,两院已定!
    对于朱元璋而言。

    此刻对他最大的诱惑,并不是苏闲的画饼。

    而是这种气力的延伸,以及对大明最为重要的“军器”的提升!

    他能感觉到自己此刻的心潮澎湃,但正因为此,他却更要冷静。

    蒸气缭绕,四周的水汽还没消散,禁军站立在四周,手中紧握着武器,似乎朱元璋一声令下,他们就要立刻冲杀。然而,从始至终,朱元璋的整个身形,仿佛已经定格。

    方孝孺、李希颜等人看着这一幕,心神却是忐忑起来。

    今日的相争,在苏闲说出最后那一段话后,他们清楚的知道,对于陛下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甚至在某一刻,连他们自己都为之失神!

    可是,如此一个崭新的东西,如果真的出现,并且不分时宜的普及整个大明,还要波及选仕,这个局面,朝堂中枢真的能把控吗?

    历史上,多少善策一旦下发,就变成了恶政?

    允许匠户通过手艺,步步升高,先不说天下的读书人怎么看,就说对当下这好不容易的“初定局面”,又会引起多大的波澜?

    这些,可都是未知!

    “若真能如你所言,的确不错。”

    良久。

    朱元璋才再度从沉吟中回过神来,而他的第一句话,就吸引所有人的视线。

    李希颜方孝孺等一众夫子,只感觉心头惊跳,不会圣上只是看了两个“稀松平常、随处可见”的实验,然后听了苏闲一阵画饼,就直接认可了吧?

    “但……若是以此要代替全天下选仕,不行!”

    突兀的一句话。

    让前者一众还在忐忑不安的一众夫子,顿时睁大眼睛,闪过喜悦。

    方孝孺甚至顾不得自己胳膊上的淤青,顿时大笑起来。

    “圣上英名!此举一旦施行,便是破坏四民,破坏好不容易来的稳定。全天下百姓若是全都沉浸在奇技淫巧之中,那谁去开垦土地?不如都去入这个格物学大门算了!”

    方孝孺这句话,说的分外有道理,甚至连朱标也不由得点头。

    当下稳定胜于一切。

    谁都想往上走,若是百姓沉浸在这种格物之中,想着提升一些工艺进步,突然发明某个东西,就能高升庙堂。

    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纵观千古历史,哪怕是未来,也不可能有这种景象。

    原因很简单。

    甚至李希颜此时,话语沉肃,对着苏闲就说出这些原因。

    “要达到方才你说的那一幕,你可知要历经多少困难?”

    “朝局从来不是画个饼就能到达,未来这天下百姓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工造,就能一步登天!”

    “技术的提升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虽然有看似灵光一现的闪烁结晶。但这中间,却是因为百姓需要,大势推动,很多利益者参与其中想要搏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才会在漫长的更新迭代中,突兀出现一次改变!”

    这一刻。

    李希颜恢复大儒本色,不再像方才焦急,而是逐渐说出理由。

    “确实,一旦某些技艺得到突破,正如铁器、造纸术、火药等等……一旦出现,便是足以改天换地的变化。”

    “只是这种成果,固然令人垂涎。可过程,却要耗费不知多少资源,经历不知多少漫长的时间。”

    “大明……能耗费的起吗?”

    李希颜声音一顿,又对着朱元璋恳切道:

    “大明的百姓又能不能接受这种改变?以后会不会有倾家荡产,借此朝廷所提议之格物,去满足自己的一己之利?会不会有官员推诿,在这里面取巧?这些都是扩大之后,要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着不慎,我大明恐怕还没有到达,其所说的朝有沧海暮苍梧,恐怕就要毁灭在这天下人的无所事事,以及对格物,如空中楼阁的狂热追捧之中。”

    “归根到底,选仕是要立好根基,让大明更好。哪怕是更稳定,也要比这未知要强上太多。”

    李希颜一叹,最后的一句话,他已经是跪地恳求着朱元璋。

    “陛下!千事万事,国事最大!”

    “涉及我大明六千万子民之身家性命,无论如何,也不能搏,而是要稳!”

    朱元璋看着李希颜的恳切态度。

    他没有犹豫,因为内心早已下了决定。

    “几位先生说的都不错,此法看似远大,但尚且还不能代替朝廷选仕。”

    朱元璋下了决定。

    顿时,几人再度大喜,结合陛下之前的态度,这句话一出,便是圣意不可改。

    而苏闲身旁,不知道为什么,方才明显被调动兴趣的朱椿、徐膺绪等人,却是闪过一抹失望。

    就连朱雄英也是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皇爷爷,有些不解,明明皇爷爷刚才情绪已经激动了,结果回答的和之前没什么两样?

    苏闲的表情倒是没有多少变化。

    因为他很清楚的听到了朱元璋那句话的,其中一个词――还不能!

    “还不能”和“不能”可完全是两个意思。

    而就在他心中浮现这些想法的时候,却见朱元璋忽然再度说道。

    “然而

    ,格物虽然不能直接强加于,广义的选仕科举之中。”

    “但基于目前所见,却有必要在我大明当先开展。”

    嗯?

    此话一出,方孝孺和李希颜顿时抬头,其它皇子,也是纷纷朝着朱元璋看去。

    “不能扩大,那就凝练。”

    “百工之学,只探究于技艺,但对于民间管理地方,却并不实用。”

    朱元璋继续呢喃,此刻,他的思绪交错,似乎有万千道信息汇聚、挑选,总结……

    忽然,他看向苏闲等人。

    “尔等先回大本堂。”

    “妹子、标儿,你们跟咱来。”

    说着,其脚步匆匆,竟然是直接离开了此地。

    一众先生学子,却均是看的眉眼错愕。

    所幸,朱元璋三人,并没有离开太远,而是直接去了前方的文华殿。

    似乎有什么东西,需要单独思考。

    路途中,朱元璋唤来毛骧,轻声说了几句,后者顿时领命。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95321/6378303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95321/6378303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