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 > 第十七章:革命整合
    3月,葛荣包围信都的消息传到了首都洛阳。

    元诩、胡太后、元徽等人像待宰的羔羊,浑身直打哆嗦,脑子陷入一片空白。

    1元鉴造反

    “微臣请求破贼。”

    元徽扭头向说话的人看去,他似乎找到了救世主:“呀,原来是源将军!皇上,救援冀州非源将军不可!”

    源子雍,出身鲜卑将门世家,礼贤下士,待人文雅,曾经与破六韩拔陵、宿勤明达战斗过,屡立战功,他被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

    皇帝点了点头,他下令:“源子雍为北讨都督,裴衍、李神轨协助,前往信都解围;相州刺史元鉴进攻信都。”李神轨是老将军李崇的儿子,李崇已经病故,他是胡太后新任男朋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胡太后急于让男朋友树立军功。

    李神轨出发之前,胡太后私底下对他说:“李郎,此番出征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情况不对,就立马回朝,放心,一切有我呢。”李神轨握着胡太后的手,看着她的眼睛点了点头。

    源子雍等人领命而去。

    此时的冀州刺史是元孚,就是之前被朝廷派去柔然阿那瑰那位,善于处理政事,声名在外;再加上封隆之、高乾、高昂这些大人物在渤海郡镇守,牵制着敌军,信都城如铁通一般,葛荣捞不到半点好处。

    不知不觉,双方已经僵持了几个月,尽管革命军没有进展,信都城却日益艰难。就像一桶水,每天被太阳暴晒,迟早有一天是要干涸的;信都城每天的补给只出不进,迟早会人亡城破。

    葛荣顿兵坚城,对士气不利,又听说源子雍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他陷入了焦虑,他需要胜利来维持自己的帝王尊严。而独孤信给了他这样的机会:“陛下,信都已经危如累卵,咱们不妨给它来个釜底抽薪!”

    “噢?独孤郎有何计策?”

    “朝廷军,并不是铁板一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葛荣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他努了努嘴:“你接着说。”

    独孤信把手往地图上的相州(河南安阳、河北临漳)一指:“这个安乐王元鉴,他可是我们争取的对象。”

    元鉴自从上次救援彭城被陈庆之击败后,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元徽又一直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坏话,他觉得自己就是炮灰,哪里需要被派往哪里。看到信都被围那么久,自己这近在咫尺的邺城迟早也要沦陷,惶惶不可终日。

    葛荣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独孤信。本来元鉴就惶恐不安,独孤信一到邺城就虚张声势,不怎么费力,元鉴就答应倒戈加入了革命军。

    “给谁打工不是一样呢?为何不跟着葛荣?”元鉴心里这样想着,随后就扯开大旗公然和朝廷叫板。

    胡太后听说元鉴反了,她立即下令源子雍等人去相州平叛,她愤怒的双眼扫到了一个人,李宪。李宪是元鉴的岳父,也是寿阳沦陷的主要负责人。同样是陈庆之的手下败将,胡太后怕李宪也跟着元鉴搞事情,于是逼令李宪自杀。

    源子雍一行来到汤阴县,遭遇了元鉴之弟元斌之的伏击,不过在裴衍、李神轨的夹击之下,源子雍军队先败后胜,直奔邺城而来。

    在相州行事李神(李崇之弟)的暗中帮助下,源子雍很快攻下了邺城,元鉴被杀,元斌之投靠葛荣。

    2围点打援

    葛荣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击垮了信都。

    11月,葛荣帐下的怀朔高欢一系、广宁任祥一系以及武川宇文洛生一系全军出击,给信都城来了致命一击,元孚出城投降。葛荣为了发泄围城之苦,把城中的百姓全部赶出城,冻死过半。

    元孚见状,对着葛荣大喊:“休伤我百姓,要杀就杀我!”

    葛荣被元孚的气节所感动,他召集众将士决定元孚的生死,元孚以及哥哥元佑二人争相去死,都督潘绍等几百人看后,泪流满面向葛荣哭诉,表示愿意自己去死,以便饶恕元孚兄弟。

    高欢等人看着葛荣,葛荣长叹一声:“这都是忠臣义士呀!”随即释放了元孚等五百余俘虏。

    听说信都已经沦陷,胡太后急忙命令源子雍为冀州刺史,北上救援,令李神为相州刺史镇守邺城。

    而此时的葛荣已经带着胜利的余威,把枪口对准了源子雍。

    源子雍知道自己错过了最佳时机,去信都必定凶多吉少,他上书皇帝:“贼兵虽然大胜,粮食不够他们吃的,现在我们进兵,恐怕是羊遇饿虎;如果我们高垒深沟闭城固守,他们无处劫掠,必定无所作为,我们再伺机而动,方能大获全胜。”

    朝廷最终讨论的意见是不同意。胡太后、元诩等人现在就是红了眼的赌徒,他们太渴望胜利了,只有胜利才能给他们重新带来权威,才能向天下人证明他们才是北魏帝国的统治者。

    源子雍又提出让裴衍先带兵前进,自己随后进军互为犄角,毫无意外,仍被拒绝。无奈,源子雍、裴衍只得一道行动,北上进攻葛荣,李神轨以押运粮草的名义,带领后军跟进。

    在阳平郡(山东莘县)漳水曲,源子雍、裴衍遭受到葛荣十万大军包围,这一战没有悬念,也没有什么神奇的战术,以多打少,只需要碾压即可。12月,源子雍和裴衍殉国,李神轨见势不妙迅速撤离战场,逃回洛阳。

    葛荣兵锋直指邺城······

    元诩的双眼已经失去了光泽,他顾不得源子雍的全军覆没,顾不得冀州丢失、相州告急,因为他刚得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关中的萧宝寅造反称帝了。

    3萧宝寅称帝

    萧宝寅自从依靠羊侃的神射平定莫折念生后,进驻长安,成为关中地区实际上的领导。长年征战下来,士卒疲惫,在高平又有万俟丑奴虎视眈眈,关陇一带的义军全部聚集在他名下。

    渐渐地,萧宝寅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北魏朝廷对萧宝寅自然不放心,乱世之中,北魏的宗室元法僧、元鉴都敢造反,更何况萧宝寅这个南齐的宗室?

    胡太后决定要派个人去关中试探下萧宝寅。朝堂上,大家就这件事展开了讨论。这事儿危险系数都知道,名义上是代表朝廷去抚慰萧宝寅,实际上是去监视,万一萧宝寅真的要造反,那这个人去了正好是萧宝寅的投名状。

    元徽的眼珠子转了一转,他想起来一个人,郦道元。郦道元上次替元渊说好话,元徽十分恼火,在他看来,帮自己情敌的男人不是什么好人,应该跟元渊一起死掉才好。

    元徽对胡太后说:“太后,此行非郦善长不可。他有过前线作战的经历,又有文采善于辞令。”

    元诩听后赶紧把话接过来,看着郦道元:“对呀,朕怎么没想到!之前郦爱卿去抚慰六镇的流民,因为道路断绝,没有成行。这次正好。”

    郦道元朝皇帝行礼,并没说什么,但他心里知道前途凶险。

    元诩可不知道元徽的毒计,他只觉得郦道元为官正派、踏实可靠,值得信赖。元诩下令,任命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前往长安巡视。

    萧宝寅一听郦道元要来,他心里七上八下:“有了我这个雍州刺史,还需要什么大使来安抚?这皇帝是不信任我了么?”

    正当萧宝寅疑神疑鬼之际,元徽派亲信送信给萧宝寅,暗示他帮忙“好好招待”郦道元,萧宝寅瞬间就懂了。

    萧宝寅想起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在北国飘荡了快三十年,背负着国仇家恨,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着一朝能复国么?难道真的是要为鲜卑人效力?乱世之中,有几个兵就可以称王称霸,为什么我萧宝寅不可以?

    反正朝中有人盼着郦道元死,自己也可以趁此机会脱离北魏的控制。萧宝寅派郭子恢去迎接郦道元。

    郦道元很快就被郭子恢的军队包围在山岗上,郦道元盛气凌人,质问道:“你是想造反吗?”郭子恢不回话。郦道元叫人在山岗上挖井取水,不过挖了十几米还是没有水,最后,全部人马因为口渴而奄奄一息。

    郦道元被砍死前,不停痛骂郭子恢及萧宝寅。

    萧宝寅为了配合元徽演戏,上书给皇帝,说郦道元被盗贼杀害。元徽看到目的得逞,还在皇帝面前说萧宝寅的好话。

    4萧综的心思

    不久,萧宝寅给元徽以及北魏高层重重一记耳光,他称帝了!建国号为齐,是的,他励志复兴南齐。河东的薛修义、薛凤显兄弟响应,从朝廷拉拢的大族摇身一变成为了义军。

    大将军卢祖迁也支持卢祖迁。卢祖迁是元诩指派的最早前往关陇平叛的人,资历比萧宝寅还老,战功赫赫,他能臣服,只能说明萧宝寅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萧宝寅搞革命,第一个阻力来自他的主簿韦子粲。韦子粲出身京兆韦氏,是长安本地士族,他严词拒绝萧宝寅的拉拢,并且还联络其他官员举兵反抗萧宝寅。不过很快,萧宝寅掌控了局势,杀了一批人,韦子粲只身逃走。

    朝廷很快就得到了萧宝寅造反的消息,然而胡太后并不惊讶,这几年已经见怪不怪。胡太后第一个想到的平叛人选是长孙稚。

    长孙稚近来状态不怎么好,从前线回来后,毒疮发作,在家养病。胡太后为了帝国能苟延残喘,她只得去请长孙稚出山。

    “我本来想让你休息,可现在朝中四下无人,只能请承业出马。”胡太后挤出两滴泪来。

    长孙稚也动了情:“我们长孙家世代一心为国,怎么能不尽力呢?”长孙稚叫长子长孙子彦去宫里,长孙子彦拄着拐杖拜谢皇帝,上次在战场上受伤还没好。

    元诩看后,感慨不已。他瞪着群臣说:“咱们堂堂大魏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么?要一个受伤的老将军出兵,你们不惭愧么?”

    堂下的元徽、元雍等王公大臣低着头不敢说话。

    “微臣该死,请赐臣死罪!”

    说话的人是萧综,他哆哆嗦嗦跪在地上。对于叔叔萧宝寅的造反,他并不兴奋,更没有要去投靠萧宝寅的意思,反而十分恐惧,害怕惹祸上身。

    萧综心心念叛逃北魏,一心要报国仇家恨,可惜来到北魏后,他就像离开了水的鱼,难以为继。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为的是什么?为了那三十年前的仇恨?

    萧综最终才发现,带着仇恨的生活是痛苦的。他前几天刚写了一首《悲落叶》,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怀念:

    悲落叶,连翩下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

    悲落叶,落叶悲。人生譬如此,零落不可持。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

    萧综是真的想家了,死人不能复生,自己的选择真的对么?他开始后悔起来。

    萧综跪在地上,失声痛哭,想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想到了南梁故土,想到了可能会被杀头,总之,他满脸充满绝望和悲哀。

    元诩当场赦免了他:“朕知道,你和此事无关。”说完,元诩将他扶起身,并把姐姐寿阳公主许配给萧综。

    5杨侃的眼光

    长孙稚带着病体来到弘农(河南灵宝市),萧宝寅派出郭子恢攻打潼关,又派张始荣围困华州,双方对峙。

    万俟丑奴开局的时候并不顺利,因为他遭到了原州高平李氏三兄弟的抵抗。李贤、李远、李穆,出身陇西成纪李氏,祖父是镇守高平的都督,三人是当地的官三代,当仁不让的地头蛇。

    有这样的狠人在,胡琛、万俟丑奴一直不如南边的莫折念生、萧宝寅发展快。不过,随着时局发展,关中地区已经进入了淘汰赛,万俟丑奴最终赶走了李氏三兄弟,和萧宝寅二人进入决赛圈。

    万俟丑奴是真正的革命者,他自然瞧不起萧宝寅这个混入革命队伍的皇亲贵胄,双方仅仅保持着表面的和平。

    长孙稚向副手杨侃问策:“关中形势严峻,杨公有何高见?”

    杨侃出身弘农杨氏,定州刺史杨津的侄子,他是弘农一带的名门望族,对自己老家自然十分清楚,长孙稚问对了人。

    杨侃建议道:“以前,曹操和马腾、韩遂在潼关交战,东方僵持不下,不是因为马腾韩遂才能高过曹操,只是因为他们占据了天险。现在潼关、华州危急,如果沦陷,即便曹操再生,也望洋叹息。

    “依我之见,长孙将军不如北上蒲阪,向西渡过黄河,深入敌人腹地,那么,华州潼关之围迎刃而解,长安也唾手可得。”

    长孙稚若有所思,接着问:“你的计策倒是好,现在蒲阪一带有薛修义、薛凤贤等人围攻,如何是好?”

    “薛修义这种人我最了解,出身豪门的人最容易见风使舵,他们永远是地头蛇,造反只是投机而已,家里面坛坛罐罐太多,怎么可能放手一搏?”杨侃似乎看穿了薛修义的底裤。

    长孙稚看杨侃成竹在胸,便问:“杨公可有良将推荐?”

    “我的司马韦孝宽可以一战。”杨侃斩钉截铁。韦孝宽出身京兆(西安)韦氏,与韦子粲、韦黯等人是同宗,时年20岁,性格深沉谨慎,喜好经史。萧宝寅在长安称帝搞事情,作为本地人,韦孝宽早已燃起了保卫家乡建功立业的雄心。

    长孙稚坐镇弘农指挥,派杨侃、韦孝宽救援蒲阪。

    韦孝宽虽然年少,但极其有耐心,将蒲阪的防御工事布置得像铁桶一般,无论薛修义、薛凤贤二人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1670/6914548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1670/6914548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