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风唐 > 第50章 一心想出征
    玄甲军、陌刀营、十六卫精锐,这李宽要干什么啊?这很多都是犯忌讳的,大唐很多的军事力量,只能是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的。

    而且,这些力量和各地府兵相配合,那随时就能保证弹压一些不安分的势力。

    但李宽却很淡定的向李世民说出要求,他感觉自己心中很坦荡,父子俩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但李世民会这么去理解吗?

    常涂都感觉李世民先前的表现,很不像平时,要知道,这帝王威严,是不容侵犯的,即使这当儿子的也不行,其他的皇子,包括太子李承乾本人,都多多少少会有所畏惧。

    唯独你赵王李宽,却没这份畏惧,难道帝王之威,也无法撼动你心中的那份霸气吗?

    李世民感觉眼前的儿子,似乎跟那隋乱时期的自己很像,因为那个时候,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就不断的设想自己的战略意图。

    无论是收瓦岗军,战窦建德,征刘武周,伐刘黑闼,一步步的去想去做,一步步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从大局观上来看,李宽的想法,很有他自己的那一份道理,但李世民会给他机会吗?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将近一万匹战马,因为不光是是李宽要求的那九千匹,陌刀营很多辎重,一定要更多的马来驮装备,那战甲,那陌刀都是很重的。

    虽然,你李宽要求三千士兵的数量,那你万一在征伐靺鞨室韦的同时,继续招募士兵呢?如若真的让你凑齐一万骑兵呢?那这个军事力量,就有些可怕了吧?

    就算李世民手头有帅才李靖、李绩、李道宗,战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那又怎么样呢?

    你能发明新式弓箭,万一再来个什么特别的武器,配合这万人骑兵,兵临城下,那这皇帝该怎么办啊?

    李宽出征的心思,一时间让李世民把握不准,如果是李承乾想要这么做,李世民就不会考虑这么多,最起码他是了解李承乾的。

    但这李宽,思维太跳脱了,不是那么好驾驭的。而李宽之所着急出征,那是因为他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明年大唐就要出征突厥,自己如果没赶上的话,那得多遗憾啊?

    而且,无论从眼前的局面来看,还是长久的计划去分析,这三千兵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刚刚春季,马上就是东北方向的暖流天气,如果是冬天的冰天雪地,打死李宽也不去啊,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就足够抵挡十万大军的了。

    在隋朝三征高丽的时候,粮草和天气,就是最致命的客观条件。

    只要战事进入胶着,那就会让你的大军原路返回,高丽就是凭借这一点,就在辽东将隋朝的十万军队牢牢困死,京观之痛,让隋唐两朝的百姓都明白了,什么叫亲人骨埋他乡。

    “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每当想起这些,李宽都感觉,这是一种耻辱,一种对灵魂的亵渎。

    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确实是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因为人家所说的,都基本在理,你反对,那你就是错的。

    你赞成,那你该怎么去满足他的要求呢?全部满足?那以后再有其他皇子效仿呢?

    不满足,那人家李宽小朋友所说的那些道理,你就是没“纳谏”了。

    人家没用房谋杜断常规的那些手段,更没用那“魏人镜”同志的过激手段,李宽始终用他的微笑和一口大白牙,在跟李世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但李世民为难的就是兵权,这要是有战事,临时将这兵权,交到李宽手上那还算说得过去。

    那也得是其他大将军没合适的人选,去领兵的情况下,但眼前这还在为征突厥做准备呢?

    万一李宽过早的表现出战略意图,让突厥方面有了防备,那该怎么办啊?要不还是听听枢要大臣的意见?

    一时间,李世民也拿不准主意了,而李宽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李宽先是恭敬的对李世民拱手,按理说这是没必要的,但这一拱手,李世民感觉这小子,似乎又有什么惊人的话语了。

    李宽说道:“父皇,儿臣还想将这三千兵马分为十队,每队有个统领,那统领嘛,就让各位大将军伯伯家的长子或次子来担任,这样也好互相制衡。

    我们年轻人在一起,也算从战争中积累经验,以后我大唐的官员,也得一代代的传下去嘛。

    就从这武将开始,另外,那些文臣也可将自己的子弟派出,做军中的书记官,司马,记室参军之类的职务。

    也好让大唐的下一代去战场上看看,领略一下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知道这战争的残酷,不能做那温室的花朵。

    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准我们这些年轻的小将,会比那些大将军伯伯们更加厉害,也说不定呢?”

    本来李宽想挤眉弄眼的来个丰富的表情,但一想这是面对自己的老爹,还是算了,严肃的对待吧,还是招牌微笑加大白牙好办事。

    结果这么一听,李世民是明白了,这是捆绑了很多人,也是让各个大将军或者李世民往这队伍里掺沙子,谁知道这些勋贵武将的子弟,哪个是李世民的亲信啊?

    就算你李宽有个什么不同心思,那你得拉拢多少人啊?这也不是那些武将们允许的,他们肯定会嘱咐自己的儿子,不许想那些没用的事情,老实的做自己该做的事,心生异象,不可以。

    而李世民也感觉,这要是正常派兵出征,那勋贵武将的子弟在其中也是好事,正好利用此事,看看大唐的官员子弟如何,没准能发现几个优秀的人才,也说不定呢?

    但李宽也是知道,这是在给自己的皇帝老爹吃个定心丸,自己就一心想出征,也是为了大唐的未来着想,就看李世民的态度了,如果皇帝支持,其他人也没办法,但李世民呢?却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啊。

    面对这样僵持的局面,李宽也是心知肚明,一时间很难让李世民明白,这个决定将给大唐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李宽也没想要速求到什么,而是转移了话题,说道:“父皇,儿臣本不该问的,但儿臣也是好奇,如果我大唐真的将突厥这个大问题解决了之后,那将如何安置这突厥子民呢?

    羁縻州的制度,真的就适合在草原吗?儿臣有点想法,但出于身份的原因,儿臣还是想听听父皇心中所想。”

    这哪是你个皇子该问的话啊?一旁的常涂都感觉,这在挑战李世民的敏感神经,但李世民何许人也,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伟大的帝王。

    那他的容人之量,更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而且,这是关系到他的帝国,李唐江山的百年社稷,其实也是他作为一个皇帝,不断在考虑的事情。

    而且,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李宽想问李世民,李世民算是明白了,这李宽自己本来就已经有答案了,这是要告诉李世民他的建议啊。

    听还是不听?这是个问题,是漠然的让李宽回他的武德殿去当小武痴?还是让他再来个语出惊人的设想?

    其实李世民已经做好了准备,从这半年多来,跟李宽的几次对话,都感觉这孩子的有些想法,在给自己引导出一条新路。

    但老爹听儿子的,这似乎有点不合适,但李世民也曾经标榜,当年太原起兵,是自己建议李渊那么做的,虽然,没人知道那真实的成分,究竟占据多少比例。

    但今天的李世民,是做好了听李宽的话语,到底能否有点用处。

    李世民向后靠了靠,这是准备长时间的,去听李宽的话语,这个小动作,李宽自然明白,他也打算好好的说上一说。

    李宽说道:“父皇,那不如让儿臣猜一猜您的想法,儿臣就索性抛砖引玉算了。

    那突厥目前的情况,我大唐将其灭之是一定的,但其子民一定会成为未来的隐患。

    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十几年最短,几十年最长,他们还是会重新发展起来的。

    羁縻州似乎也不是长远之计,儿臣感觉让这草原人,去管理草原,就像让那老猫看着咸鱼。

    现在鱼很咸,它舔舔就算了,但主人一旦没看住,那它还不咬上一口。

    主人及时阻止,那也许还剩下个鱼头鱼尾,如果主人没时间去理睬它呢?

    估计等主人腾出手来的话,那就剩下鱼骨头了,也说不定。

    与其让老猫去看着咸鱼,不如把猫跟鱼分开,让猫去看花草,偶尔给它一点甜头。

    没准它还能帮主人,抓个老鼠什么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1766/6916854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1766/6916854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