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华夏真相集 > 第八集 伊尹拜相
    距太康失国九十五年之后,少康正式完成复国伟业,建都纶城,重建夏后氏统治。

    鉴于太康失国惨痛教训,少康兢兢业业,勤于政事,不敢有丝毫懈怠骄纵。少康深知,有穷氏等东夷部落对夏国仍有抵触,为此积极笼络,化解误会,终于赢得东夷臣服。

    少康中兴,封庶子姒无余于越地(今浙江绍兴),祀奉大禹之墓,越国就此启端。自此国中无事,天下太平。

    少康在位二十一年,寿终正寝病死,享年六十余岁。众臣大悲,乃为天子举哀,葬于阳夏,拥少康之子姒杼继位。

    姒杼为巩固东方,将都城迁至老丘,即今河南开封附近。老丘作为夏朝国都,长达二百一十年之久,成为古都开封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至为光彩华丽一页。

    夏朝国力强大,东夷诸部只得前往老丘朝拜夏王,并受任命,自此夏、夷部落渐渐融合。

    姒杼制造武器兵甲,讨伐沿海东夷,获取九狐之地,版图扩张到东海之滨。

    夏后杼在位十七年死,子姒槐继位。沿袭父亲治国之策,发动九苑之战,先后征服淮泗之间九夷,使夏朝版图更向东南沿海扩张。数战之后,畎、于、方、黄、白、赤、玄、风、阳九夷来朝,姒槐就此实现父祖中兴遗志。

    少康、姒杼、姒槐祖孙三代励精图治,周边蛮夷来朝,创下华夏族盖世奇功。

    画外音:姒槐逝后,子芒继位;姒芒逝后,子泄继位。期间东夷族与华夏族逐渐同化,夏后氏开始向西发展,并对归附方国部落封土赐号,诸侯分封制自此起始。

    夏后泄逝后,子不降继位;姒不降死后,弟扃继位;夏后扃死,子廑继位。似廑继位后不久病死,由姒不降之子孔甲继位。

    孔甲继位之后,时逢天下大旱,于是率领众臣,设坛求雨。

    数日之后,便即阴云密布,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旱情消除。举国臣民全都泡在雨中跪拜欢呼,感念孔甲恩泽。

    孔甲由此威信与日俱增,亦更信天神保佑自己,于是整日外出游山玩水,放鹰逐犬,不理国事。大臣虽然不满,却只在私下议论,不敢明言。

    这一日,孔甲与侍从来到黄河岸边,忽见两个庞大怪物浮出水面,爬上岸来。孔甲不知此是鳄鱼,便要抹头逃走,侍从上前拦住,跪倒奏报。

    侍从:大王休惧,此乃天帝派来雌雄二龙,侍奉大王者也!

    孔甲:你怎知道?

    侍从:臣先祖曾为帝禹巫史,留有神龙画像,故此得知。你看,此二龙正向陛下叩拜!

    孔甲:既然如此,带回宫中供养。

    众侍从闻命上前,用绳索将鳄鱼擒住,装在车上,带回宫中。

    那雌雄二龙被擒入宫,极为惊骇不安,暴跳翻滚,人不敢近。孔甲命令关入笼中,并传命令,张榜宫门之外,悬以重赏,并赐高官厚爵,招募国内有能驯养此龙者。

    鳄鱼凶猛无比,京中臣民皆都不识此物,数日过去,并无一人敢揭王榜,当此重任。

    孔甲见那两条“真龙”已经奄奄一息,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却又无计可施。便在此时,有大臣宜生出班,进言献计。

    宜生:陛下息怒。臣闻东海之滨,有名叫刘累者,曾跟豢龙氏学过养龙之术。

    孔甲:既然如此,卿便为使出京,速请刘累前来驯龙。

    宜生:喏!

    宜生赍持重礼上路,飞车去请刘累。

    刘累字华美,出自祁姓,乃帝尧后裔。生于夏后廑帝三年癸未,亦即公元前1898年,诞生之时两手握拳,三年不舒。到四岁时方才将双手张开,两掌出现龙纹,并有文字,右掌书刘,左掌写累,故名刘累。

    刘累渐渐长大,乃向豢龙氏董父学习豢龙之术,十岁便精熟此道,故此天下闻名。

    据实猜测,刘累所学,应为驯马之术。

    宜生赶到东海,来请刘累,出示夏王孔甲诏旨,并颁赐重礼。

    因东夷诸部是为夏后氏藩属,刘累不敢拒绝,便与宜生离家西往。一路晓行夜宿,兼程驱驰,数日间便到夏都,赶到宫中。

    夏王孔甲见到刘累大喜,便引其至偏殿,来看神龙。

    刘累见到那两条龙被关在大笼之中,俱都奄奄一息,不由大为惊讶。

    刘累:这哪里是龙?明明是两条鳄鱼!但我若告知真相,则必有多人因欺君之罪,人头落地。且天子必令我为其去寻真龙,那便如何是好?只好将错就错,认作真龙罢了。

    想至此处,刘累于是假戏真作,正冠理衣,对鳄鱼恭敬施礼,回首对孔甲施礼道贺。

    刘累:恭喜大王,得此神物。但此双龙乃水中之神,不可养于笼中。若使保有神威,须修建水池,贮之方可。

    孔甲:真专家之论也。诸卿听命,立即于后园中修造水池。

    一声令下,众臣闻风而动,立即修建水池,放龙入池。鳄鱼入水,又吃过刘累所配食物,很快便恢复活力,数日之内便即生龙活虎,凶猛如初。

    孔甲喜不自胜,赏赐刘累许多财物,并当场封其为御龙氏官职。

    刘累养此二龙,长达七年之久,又得到夏王丰厚赏赐,好不惬意。

    忽有一日,孔甲前来观龙,竟突发奇想,喜不自胜。

    孔甲:刘累。

    刘累:臣在。

    孔甲:卿养龙有功,殊堪嘉奖。命你自即日起,务必训练双龙御车之术。今岁秋至,当使双龙为寡人驾车,去西昆仑拜见众仙之首王母。

    刘累:龙乃水中之物,正能陆地驾车?

    孔甲:我闻龙善变化,上可腾云驾雾,下可入海遨游,陆地驾车奔驰,有何难哉?若说不能,必治重罪。

    刘累:陛下息怒,臣愿勉力一试。

    孔甲得意而笑,转身出园回宫。

    刘累无奈,只得先拿雌鳄练手,逼其上岸,尝试驾车。

    未过十日,雌鳄不堪其苦,气性又大,便即愤然死去。

    刘累知道大祸临头,便思一计,将雌鳄之肉割下一块,装进食盒,入宫拜见孔甲。

    孔甲:卿来何事?

    刘累:奉大王之命,臣即日起便可使神龙练习驾车。但龙乃神物,臣有两请。

    孔甲:尽管讲来。

    刘累:其一,乘坐龙车者必为神仙之体,否则便有性命之危;其次,神龙练习驾车时,不可有凡人观看,否则前功尽弃。

    孔甲:如此说来,我终生不能乘此车耶?

    刘累:非也。臣有东海神鱼之肉献上,若大王连食七七四十九日,便可成仙。

    孔甲:竟有此事?速速献上。

    刘累声诺,便即掀开食盒,呈上一盘精肉。

    孔甲:即命宫内疱厨,烹饪食之。

    不移时,御厨献肉,夏后孔甲食之,感觉其味甚美,于是转忧为喜。

    孔甲:赏给刘累赤金百斤,回去速速驯龙。闲杂人等,皆不许靠近龙园五百步以内。

    自此之后,刘累每日必亲自送一盘鳄鱼肉进宫,搪塞夏王。却命养龙助手阿四,使其驾驶马车往返于夏都及东海之间,将夏王所赐财物,全部转移回故乡,藏于深山之中。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刘累锁上园门,偷偷出城而去。

    孔甲坐于内宫,不见刘累送鱼肉来。又攀纵跳跃,舒手展脚,不觉有成仙之兆。

    侍者见大王怪状百出,极其不解,又不敢问。好不容易熬至傍晚,眼见日头将落,孔甲再也等不下去,便召唤侍者。

    孔甲:你速往豢龙池,去将刘累唤来。

    侍者:大王前者有令,凡人不可接近豢龙池五百步以内;那御龙氏也曾说过,训龙时一旦被俗人冲撞,则前功尽弃矣!

    孔甲听罢大惊,勉强止住。又过五日,终不见刘累前来,再不能忍。

    孔甲:我食神鱼四十九日,今已成仙,何惧冲撞?

    遂率两个近侍,直奔豢龙池。刘累早已不见,园中空空,蛛丝封门。

    近侍:观此情状,御龙氏显是已去多日矣。

    孔甲:快些打开大门,随我去看真龙!

    二侍应诺,不敢怠慢,急以大木撞开园门,夏王进入内园。

    三人驻足凝目,往驯龙池中看时,见只剩下一龙,已经饿得半死不活;另有一堆龙头、龙皮堆在池边,苍蝇环绕乱飞。

    近侍:大王素日所食,便是此雌龙之肉!

    孔甲:即刻传旨,捉拿刘累!

    刘累怕死龙事发,被夏王问罪,带领家小离乡避祸,迁居豫州应国尧山东麓安家置业。乃隐姓埋名,改称丘公,隐居之地是为鲁山县邱公城。

    龙肉事件之后,孔甲脾性愈加暴躁,终日敬奉鬼神。

    不久天降大雨,又刮大风;风停雨止,城外山林又无故燃烧。

    孔甲本就信神奉鬼,更认定是冤魂作祟,于是乘车赶到郊外祈祷。祈祷完毕,孔甲登车回城,走到半路,在车中死去。

    孔甲既死,子皋继位。姒皋死,子发继位。姒发死后,履癸即位,便即内乱不止。

    履癸者,便即着名暴君夏桀。夏桀在位,复迁都于斟鄩。因其不修德政,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衰落,走向崩溃。

    夏桀文武双全,尤其善武,能手搏豺狼,足追驷马,孔武有力。因见诸侯不朝,夏桀仗恃武勇,常常出兵讨伐,以至穷兵黩武,国力益衰。

    夏王贪色,每击败一国,便会从其部落中挑选美女,带回宫中为妃。有施氏、岷山氏、末喜氏先后亡国,宗室之女被掳入夏王宫中。妺喜天香国色,入宫后被夏桀视为珍宝。

    夏桀以为天下太平,四方咸服,由是大兴土木。又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又造酒池于宫苑之内,名曰“夜宫”,可在池中航船;常引宫人泛舟其上,命令近侍与宫人痛饮,醉而落池溺死者时常发生。太史令终古见此,进宫哭谏。

    终古:帝王爱民,民爱戴之。似大王这般娱乐,如此奢侈,必将亡国矣。

    夏桀闻而大怒,斥责使出。

    夏桀:可恶!卿何敢出此不吉之语?念及初犯,今不斩你,速速退出!

    终古心知夏朝将亡,遂潜逃出京,投奔商汤。大臣关龙逄闻此,复进宫劝谏。

    关龙逄:臣闻天子谦而信,俭而贤,天下得安,王朝稳固。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民盼早亡,大失人心。只有改正过错,冀能挽回于万一也。

    夏桀:大胆,竟敢诅咒于我!若不杀你,谏者难止。令将关龙逄杀死,悬首宫门!

    关龙逄被杀,众臣皆都钳口缄默,渐至众叛亲离。

    夏桀命人放虎于市,自己立于倾宫瑶台,欣赏国人惊恐逃避,而与妹喜乐不可支。

    国人对夏桀恨之入骨,乃编歌谣传唱。

    民谣: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

    夏桀:此歌何意?

    侍臣:薄者,通于亳,乃是商国都城。此歌说明,商国将要大兴,夺我夏祚。

    夏桀:此乃商汤所作妖言,欲使我夏民投其商国,有何难解?此贼外表忠厚,内怀奸诈,来年孤必聚大军,亲自征之!你等来看,我夏后氏天下,便如这天上之日,其道大光。天上日丧,我夏国才会灭亡。

    侍臣:据为臣所闻,国中百姓便曾言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夏桀:混帐!将此贼拉出,乱棍打死。

    侍臣:陛下饶命。这可不是我说的啊!

    镜头转向东夷有莘国中,伊川之畔。有采桑之女,怀孕产子,因难产而死。其夫家贫,难以扶养,便将孩子置于桑树空洞之中,然后离去。

    孩儿啼哭不止,被另一采桑女发现,将婴儿抱出空桑之中,献于有莘国君。

    国王:可怜一条性命。厨师孤寡一人,年过半百未曾婚配,可领养回家。

    厨师:喏,多谢陛下。

    厨师将婴儿领回家中,取名为挚。因其生于洛阳伊川,故称伊挚。

    十数年后,弃婴伊挚长大成人,聪明颖慧,勤学上进。伊挚长大后耕于有莘国之野,乐于尧舜之道;又从养父学习掌握烹调技术,便为贵族厨师。由于研究三皇五帝施政之道,因而远近闻名,被称为国内贤士。

    夏桀十七年,伊挚来至夏都,要求面见桀王。因有朝中大臣推荐,夏王接见。

    夏桀:先生何以教我?

    伊挚:臣自有莘国来,愿说以尧、舜仁政,望陛下体谅百姓疾苦,用心治理天下。

    夏桀:民与其君,月附于日。月尚未灭,日岂会亡?

    伊尹见己言不能入于帝耳,于是告辞离去,回至有莘,以待天时。

    夏朝属下方伯商国君主,名曰成汤。乃帝喾次子契之第十四代世孙,子姓,名履,又名天乙,主癸之子。在夏朝各诸侯方国中,商国不甚强大,故此亦不被夏朝历代天子留意。

    自上甲为商国之君,平灭有易氏以后,势力便逐渐发展壮大。其后农业及畜牧业稳步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商族并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部落渐强,方为夏天子所知。

    商国为向外发展势力,掠夺更多奴隶财物,到主癸之时,商氏已具有国王权力,成为诸侯大国。主癸死后,子汤继位为商侯,建都商丘。

    商汤因见夏桀骄侈淫逸、宠用嬖臣赵梁、暴虐无道,残酷压榨奴役属下方国,便生异志。由此四处求贤,扩大势力,以求翦夏兴商。

    夏桀十五年,商汤将都城由商丘迁至亳(今河南虞城县谷熟镇),营建新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条件。

    当此之时,商国地域方圆不过七十里,但被夏王授予得专征伐特权,可不经夏王批准,便可出兵讨伐不臣诸侯。

    商汤为争取诸侯反夏,率先征伐邻国葛氏,以谫除夏王羽翼,去桀耳目。于是举国以出,一战而胜,消灭葛国。

    葛国被灭,消息传至夏都,满朝皆惊。夏王复想起前番有人所奏歌谣,由是大怒,便遣近臣前往亳城,责问商汤。

    商汤见天子苛责,急拿出葛国国君残毒证据,并以重礼贿赂来使,然后上奏说明奉先王之命,得专征伐之故。天使回朝,极力为商汤美言;夏王复得商国重礼贡献,于是怒息。

    商汤:此事虽然暂时糊弄过去,但我商国与夏朝早晚必有一战,必要聚草屯粮,招将练兵,并求贤纳士。尔等众卿,可举贤士于朝,休得隐讳不言。

    巫史:启奏大王,臣闻说莘国有大贤伊挚,曾进言于帝桀,天子不纳,因而归隐本国。

    商汤:既是如此,卿速派人,赍持重礼前往聘请。

    巫史:喏!

    于是商国派出使者,以玉、帛、马、皮为礼,三番五次前往有莘,去聘伊挚。

    时因伊挚乃是有莘国主家厨,莘侯难舍,五次不应商汤之聘。商汤无奈,只好再派出求婚使者,改聘有莘侯女为妃,但以御厨伊挚陪嫁为条件。

    莘侯早闻商汤之贤,意欲与其结盟,以为臂助,于是大喜应其求婚,并将伊挚作为陪嫁厨师,随同公主前往商国。

    伊挚到商国之后,遂以厨艺为例,教给商汤尧舜之道,说与伐夏救民之策。

    伊挚:臣闻老子曾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商汤:此言何意?

    伊挚: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商汤:善哉,真治国至理名言也。

    商汤遂先拜伊挚为师,而后任命其为宰尹,就此伊挚改名为伊尹。

    如此说来,伊尹实乃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

    当时妺喜被夏桀宠爱,因好闻裂缯之声,夏桀便为其征集举国之缯,使侍臣当面撕裂,以顺适其意。又因妺喜爱闻裂缯之声,帝桀就下令百姓制造大量丝绸,以供妹喜糟蹋,凡不能完成缴纳任务者,都要挨打受罚,直搞得民不聊生,许多织户家破人亡。

    时间既久,夏王得闻民间咒骂之声,对妹喜宠爱便疏,渐渐心生厌倦。

    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献琬、琰两女求降。夏桀见二女皆有国色,十分宠爱,赠以苕玉,各刻其名字于上。妺喜则因年长色衰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行宫,不使在朝。

    伊尹闻此,遂向商汤献计,自请前往伊洛,结交夏桀王元妃妺喜。

    妺喜对夏王心生怨恨,于是便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各项军政机密。

    伊尹通过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情报,回报成汤。当时天下雄兵皆在山东,乃为九夷之师,皆听从夏朝君主号令。伊尹献计商汤,先停止对夏桀王贡纳,以探其态度。夏桀闻说成汤断绝贡献,果然大怒,尽起九夷之师,来攻商国。

    伊尹:大王,九夷之师如今犹听夏桀指挥,可知夏朝势力尚在,不可猝伐。

    商汤:如此奈何?

    伊尹:可上表请罪,以浮辞解释,恢复对夏朝贡纳。

    商汤:然,即依此计行事。

    商国请罪,并恢复纳贡,夏王怒息,于是罢兵。

    伊尹则积极准备军马粮秣,并暗中联络周边诸侯,时刻筹备攻夏。

    时有仲虺,任姓薛氏,名莱朱,号中垒,薛邑华夏族人,奚仲十二世孙,薛姓始祖。仲虺出生之时,便闻空中雷声虺虺,闪电如蛇,继而大雨倾盆。因闪电就像长蛇飞舞,父亲故为子起名叫虺,并以赤蛇纹身。复因其排行老二,故曰仲虺。

    仲虺二十四岁,继任薛国国君之位。在仲虺带领下,薛国经济发达、实力强盛,成为中原强国。仲虺见夏朝江河日下、众叛亲离,遂主动与商汤联盟,加入其灭夏行列之中,并就任商国左相之职。

    伊尹见仲虺率举国入商,以为灭夏时机已至,遂向成汤出谋划策,亲请去夏都斟鄩,观察夏桀朝中虚实。成汤从之,遂准备大量方物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都朝贡。伊尹借贡使身份久居斟鄩,尽获夏朝虚实,乃回亳都,回见成汤。

    伊尹:夏禹建国以来,历四百多年,为天下共主。虽桀王暴虐无道,民有怨恨,但在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马上起兵,还需等待时机。

    成汤:卿言是也。我师可与仲虺各负军政之责,蓄积力量,继续谫夏,以待时机。

    夏桀出兵伐缗,终于灭之,但尽失国内精锐之师。

    东部地区时有三国,一为彭姓韦国,二为己姓顾国,三为己姓昆吾国。韦、顾、昆吾三国因执意欲以商国为敌,故此时刻监视成汤活动,常向天子夏桀报告。

    成汤灭葛,又陆续征服一些诸侯方国,经十一征,天下无敌。

    伊尹、仲虺:主公,今可除掉韦、顾、昆吾三国,谫除夏桀羽翼矣。

    成汤:就依二卿之议,厉兵秣马,先进征韦国。

    细作闻知,报入韦国。韦君闻知,急修奏本,上报天子。夏桀闻报大怒,遂派使臣来至商国,下旨征召成汤入朝,说有要事商议,其实是欲就而擒之。成汤领旨,虽知是个陷阱,但不敢拒绝,就带领数十随从,应诏来到夏都。夏桀得知成汤至京,并不召见,立即下令将其囚禁夏台,等候处置。

    伊尹、仲虺得知主公成汤被囚,心下大慌,急搜集国库中许多珍宝、玩器,并送二十名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成汤。

    夏桀本是贪财好色之徒,见商国送来许多珍宝美女,非常高兴,就下令将成汤释放回商。诸侯方国闻说商汤被囚,继而归国,便纷纷派使前往亳都,情愿助汤灭夏。一天之内,五百诸侯遣使归附,并接受成汤所授官职。

    商汤至于大垧,会盟诸侯,决意出师伐桀。乃命左相仲虺作诰,以告天下。

    仲虺诰文: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布诰已毕,大军出发,兵锋直指韦国。

    商汤率军首战,一举灭亡韦国,继又向顾国发起进攻。

    顾军力弱,更加抵挡不住商军,亦战而大败,国遂亡除。

    商汤翦除二国,上表夏朝,说明韦、顾二国不义,今代天子灭之。

    夏桀知道商国此时羽翼已成,为息事宁人,复诏抚慰成汤,下令罢兵。

    一年之后,昆吾国君夏伯率军向商都进攻。伊尹请成汤亲征,率军迎战。成汤遂率军而出,一战大败昆吾军马,再战而杀夏伯,由是遂灭昆吾,并其土地部众入商。

    伊尹再次建议,停止向夏王朝贡,以试夏桀反应。

    夏桀再次大怒,复召九夷之师勤王,会盟攻商。九夷首领见商国势力日渐强大,连灭韦、顾、昆吾三国,也看出夏桀不会长久,便就不听调遣,纷纷叛离。

    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乃与四十诸侯会盟誓师,并作誓辞。

    汤誓:格女众庶,来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785/6952828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785/6952828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