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三集 杨修之死
    定军山上,夏侯渊调兵遣将。

    因布下阵势,加强山上防备。派张合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

    是夜,刘备率一万兵来,舍却南山夏侯渊不理,只集中兵马全力猛攻东山张合。由此张合左支右绌,堪堪不敌,派人急往山南求救。

    夏侯渊不敢暂离南营,遂分军一半往救张合。

    刘备看看天色将明,即撤东山之围,转至南山走马谷,令众军放火焚烧围角。须臾之间,大火趁风燃起,烟焰涨天。刘备率兵缓缓而撤,退向山前黄忠大营。

    曹军守山军兵忽见火起,烧着南山寨栅,慌报夏侯渊知道,并请添兵救火。

    夏侯渊在南山紧张一夜,闻听东山打得便似开锅一般,这边却见不到一个蜀兵,又不敢擅离,憋了一肚皮怒气。此时见刘备放火,心下愈怒,急派人前去救火、修补鹿角。

    定军山大营本部兵原有三万,昨夜分兵支援张合,去了一半;此时救火又去了一半,大本营内只剩七千余军马。

    夏侯渊环顾左右,命斥侯入帐,问道:刘备昨夜攻我东山,共有多少人马?

    斥候答道:今日刘备弃了东山,前来南山放火之时,末将观其旗号,不足一万兵马。今刚刚撤去,尚未及到山下。

    夏侯渊懊恼不迭,暗道:原来是虚张声势。怪不得打不破某东山寨栅。刘玄德,你真乃大胆,且是无知之辈也。

    遂留两千余人守寨,点兵五千,下山追杀刘备。

    刘备闻听山上金鼓大震,知道夏侯渊发兵来追,遂令部下加快行军,一半散于山谷,一半奔向黄忠大营。

    夏侯渊见蜀军逃散,只有三五千兵跟随刘备,又无大将相护,不由大喜,举刀上前。马上行急,不计路程,转眼已离定军山大营十五里外。而且夏侯渊所骑乃是宝马,五千军在后步行,如何跟得上?到蜀营之前时,夏侯渊不知自己已成光杆将军,深入险地。

    刘备急走入营,令士兵安插鹿角,以挡追兵。

    夏侯渊抡刀来到,见刘备就在对面,而马前尽是鹿角阵地,可望而不可及。

    刘备下令部下吹号,散入山谷之众闻号复出,截住夏侯渊所带五千曹军,斗在一起,令与主将夏侯渊不得会合。

    黄忠听得山下杀声大起,又闻号角震天,先抬头观望山顶,见法正在山上举起白旗。于是任他山下天崩地裂,只作不闻。

    午时过后,法正在山顶上望见夏侯渊忍耐不住,单枪匹马去挑鹿角,深入险地;而其背后曹兵锐气已堕,离主将渐远,合兵不及。

    法正便知时机已到,令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众军呐喊。

    黄忠望见红旗,一马当先驰下山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夏侯渊。

    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大喝一声,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可怜昔日虎步关右之将,今日化作南柯一梦。

    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兵大溃,各自逃生。张合领兵来迎,刘备引军前来,与黄忠两下夹攻,张合只得败走。

    又见定军山上败军下来,报说:益州刺史赵颙战死,山寨已被刘封、孟达夺了。

    张合大惊,遂引败兵到汉水扎营,令人飞报曹操。

    刘备提兵而至,三面攻打,不能攻克。遂遣人报回成都,请军师孔明急发援兵。

    诸葛亮闻报,寻思若调成都之兵前出汉中,恐西川不稳,迟疑不决。

    从事杨洪劝道:汉中乃益州门户,若无汉中,益州能久安乎?军师勿疑,急发援军。

    孔明恍然大悟,立派赵云、魏延二将前去增援。

    张合见益州增兵,又闻带兵将领乃是常胜将军赵子龙,心生恐惧,退守阳平关东。

    刘备大聚众将,商议进兵直击南郑,夺取汉中。

    法正与黄忠前来合兵,并报战功:一举夺占定军山,杀了曹军主将夏侯渊。

    刘备却道:夏侯渊一勇之夫,杀之无用。张合乃曹魏名将,如若杀之,可封万户候!

    黄忠闻之,默默归营。

    镜头转换,按下蜀军,复说曹营。

    只因主将夏侯渊已死,曹兵于是四下逃散,群龙无首。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见军心惶惶,便商议道:众将无主,乃乌合之众,无能与战。张合将军乃国之名将,刘备亦深为忌惮。今形势紧迫,惟有相投,以安军心。

    于是率众齐投张合大寨,奉其为帅。

    张合与郭淮商议拒敌之策,诸将建议:可依汉水结阵,使蜀军不得渡河。

    郭淮:我谓不然。应远离汉水结阵,趁刘备军半渡而击,此为上策。

    张合即依郭淮之策,指挥士兵布置营寨,在汉水以北列阵,相迎刘备。

    刘备闻报郭淮结阵汉水以北,知道要对自己半渡而击,于是放弃渡河,隔水相持。

    就此此时,张合战报呈至南郑,递于魏王。曹操闻说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放声大哭,这时方悟管辂所言:“三八纵横”者,乃建安二十四年;“黄猪遇虎”,岁在己亥正月;“定军之南,伤折一股”,乃族弟夏侯渊死于此地也。

    曹操大哭道:夏侯渊本来并非善用兵者,只知杀戮,军中皆称其为“白地将军”。身为三军督帅,亲临战阵尚且不该,何况亲至敌营,以挑鹿角!痛哉,妙才我弟!

    遂亲统大军,令徐晃作先锋,前来定军山与夏侯渊报仇。大军行到汉水,张合、杜袭接着,请治败军之罪。曹操皆赦免罪,并以善言抚慰。

    二将因定军山已失,请将米仓山粮草移于北山寨中屯积,然后进兵,曹操依允。

    细作探明曹军动向,飞报主公刘备:曹操亲至,正在移粮。

    刘备闻报,遂命敛众拒险不出,却派黄忠、赵云各引一军,往汉水截取曹军粮草,断其运粮之道。二将领命,归于本营,检点兵马。

    黄忠惦记主公前日所说之言,一心要杀张合,即请赵云守寨,自与副将张着前去截粮。赵云欲出截粮,使老将军守寨,黄忠抵死不肯。

    赵云只得允诺,并与黄忠约定:将军要去,可约定时刻。午时不还,某即引军接应。

    黄忠允诺,当夜引军偷过汉水,直到北山之下。因见粮积如山,便教取柴,堆于米粮之上,准备放火。

    只听一通号鼓,张合飞马而至:老儿,某等你许久也!

    黄忠大惊,挥刀迎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败。正在相持之间,又听鼓角暴响,又一支魏军到来,马上之将手举板斧,正是徐晃:黄忠休走!待某与夏侯将军报仇。

    张着见老将黄忠被张、徐二将夹功,被困垓心,急挺矛来救。却忽听马蹄紧疾,大将文聘驰至,指挥部众,把张着围住。两军杀成一团,蜀兵寡不敌众,渐渐危殆。

    不知不觉,日色偏西。赵云在营等到午时,见黄忠不归,知道必是遇险,急引三千军出营接应,令副将张翼坚守营寨,多设弓弩,以为准备。

    赵云挺枪骤马,引军直杀至北山,见张合、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于是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抖起当年长阪坡雄威,如入无人之境,英勇无敌。

    张合、徐晃当之不住,眼见赵云救出黄忠,无人敢阻。

    赵云救黄忠杀透重围,因见张着尚在重围之中,便请黄忠稍待,挺枪跃马复又杀入,就东南角上救出张着。文聘见赵云勇不可当,远远避开,只在背后呐喊佯追,不敢近前。

    此时曹操已至,在高处看得清楚,不由大怒:彼能斩我夏侯渊,我不能斩其赵云耶!

    于是亲领所有将士下坡,在后急追。

    赵云杀回本寨,望见后面尘头大起,知道曹兵追来,遂喝令道:休闭寨门!弓弩手皆于壕中埋伏,营内偃旗息鼓,看某如何退敌!

    安排已定,又吩咐张翼如此如此,不可惊慌。自己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

    张合、徐晃领兵追至,见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外,寨门大开,二将不敢前进。

    曹操亲到,催督众军向前。赵云岿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反冲乱自家后队兵马。

    赵云把枪一招,壕中弓弩齐发,曹兵倒下无数,跑得更快,全军大乱。当时天色昏黑,不知蜀兵有多少在营中埋伏。

    曹操拨马回走,只听后面喊声大震,鼓角齐鸣,黄忠、张着引兵赶来。赵云亦招营中蜀兵杀出,三路兵马,衔尾急追。

    曹兵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赵云追杀甚急。又见北山火头大起,却是刘封、孟达奉法正军师之命率兵偷袭,烧了粮草,后从米仓山杀来。

    曹操见状,只得弃了北山粮草,回军南郑。赵云占寨,黄忠夺粮,大获胜捷。

    刘备同法正前至汉水,问道:如何胜敌如此之快?

    黄忠将赵云闯围相救、施空营计拒战汉水之事细述一遍。

    玄德大喜,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自此之后,赵云号称虎威将军。

    曹操回到南郑,复遣大军从斜谷小路而进,来取汉水。

    刘备笑对众臣说道:曹操粮草已失,今虽亲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乃率兵于汉水之西相迎,排列阵势。

    曹操命徐晃为先锋,王平为副,前来决战。

    字幕: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现充牙门将军。

    徐晃引军至汉水,令前军渡水列阵。王平劝阻,徐晃不听。结果扎营未稳,却被赵云、黄忠各引一军冲击,魏兵落水无数,败回汉水东岸。

    王平惧怕徐晃迁罪于己,遂引本部军投降刘备。

    玄德大喜,即封王平为偏将军,领向导使,引军渡汉水大攻。徐晃不敌,再次大败。

    曹操见在汉水立脚不住,只得下令撤出汉中,退守阳平关。

    刚到关上,门将入报:有一员大将引三千虎骑,打我魏军旗号,在城下叫关。

    曹操急率众将登城,见城外马上战将,却是次子曹彰。

    曹彰:父王,孩儿未奉诏命,自长安前来助战,尚请恕罪。

    曹操大喜道:有我黄须儿来,破刘备必矣!

    下令大开城门,迎入曹彰,置酒大会。次日一早,勒兵复回,于斜谷界口安营下寨。

    西蜀细作报与玄德,声言曹彰到了,要来复夺汉中。言犹未了,曹操使人来下战书。刘备便在来书背后批回:来日决战。

    来日辰时,两军会于界口,列成阵势。曹操出马,立于门旗之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天子执仗,擂鼓三通,亲唤玄德答话。

    刘备引领刘封、孟达并川中诸将,破阵而出,至两军之间立定。

    曹操十数年再见刘备之面,心中五味杂陈,不由扬鞭大骂:刘备忘恩失义,反叛朝廷之贼!前番若非周瑜和鲁肃救你,已粉身碎骨矣。今安敢抗我天子堂堂之师!

    刘备亦回骂道:天下谁不知某乃大汉宗亲,奉诏讨贼。你令华歆弑杀母后,自立为王,僭用天子銮舆,才是反贼,反有脸说他人反叛朝廷?

    曹操笑骂:孤这魏王是天子亲封,再三推辞不得,这才勉为其难。哪似你用诡计夺了人家荆州与益州本主家业,腼面自封?废话少说,各自派将便了。你有何将出战?

    刘备闻言,回身即令刘封出马。

    曹操见了,又是一阵大笑,骂道:织席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孤若唤黄须儿出马,你这假子便为肉泥矣!

    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径取曹操。

    曹操只顾在阵前卖话,见刘封转眼间已至马前,不由着慌。忽听背后一声大吼,便似半天云里响起一个炸雷,曹彰出马,已接住刘封,迎面便是一槊。

    刘封却也不惧,摇枪与曹彰交战,三十个回合过后,便有些抵敌不住。

    刘备在对阵看得清楚,即令孟达上前助战。

    孟达方欲上前交锋,只见曹兵大乱,原来马超、吴兰两军杀来,冲动曹兵阵角。玄德大喜,便令孟达乘势引兵夹攻。

    马超在下辨蓄锐日久,未曾交战,到此耀武扬威,便即势不可当。

    那曹兵都是在潼关被马超杀怕了的,今见此公忽来,如何不惧?于是不听主将约束,纷纷回身败走。马超心系家仇,只冲着曹操一人,直撞过来。

    曹操大惊,避走不及。曹彰见状,撇了刘封,来救父亲,却遇吴兰前来拦截。

    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大喝一声,一槊刺吴兰于马下,复上前与马超接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操亦有惧马之症,见马超领兵前来,不敢强战,传令收兵。

    曹彰又战二十余合,亲自断后回营,马超军见其英勇无敌,亦不敢十分逼近。

    刘备传令回兵,与马超设宴庆功。

    镜头转换,阳平关前,曹军大营。

    曹操在阳平关前屯兵日久,前被马超拒守,进兵不得。欲收兵回长安,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适逢庖官进献鸡汤,热气腾腾,端入帐内。曹操因喝得急,被汤中鸡肋硌了左腮。遂搁下汤碗,令内侍献茶漱口。内侍即将孙权前番所贡香茶取出,要去烹煮。

    曹操见匣中剩茶不多,叹道:万物皆有定数,便如人之寿命修短。孤之余寿,莫非亦似此匣中之茶,所剩无几哉!

    随手自匣中捏出一撮,放入口中嚼吃。内侍倾茶入壶,自去火炉上烹煎。

    曹操品了片刻,忽觉口味怪异,吐茶于掌心,以手指拨弄翻看。偶见其中一梗颜色浅绿,混与众叶之间,其色大异。再以舌舔之,味道各别。

    曹操不由疑心大起,忽忆起建安五子同日之死,便此大悟。

    此时茶已烹熟,内侍小心奉上,请魏王享用。

    曹操置之案上,问道:此茶本在我书房存放,起兵之时,是何人放入行李之中?

    内侍答道:是主薄杨修。

    曹操:尚有好茶否?

    内侍:此茶另有一匣,未曾开封。

    曹操:将其开封取之,另烹一壶。

    内恃应诺而去,自将新茶翻拣出来烹煮。顷刻新茶烹就,内恃奉上,曹操就两个茶盏内各饮一口,心头更是明白。回思此茶献来邺都之后前因后果,遂唤主薄杨修入帐。

    杨修闻魏王呼唤,急忙进帐,施礼侍立于侧,等候吩咐。

    曹操思索片刻,温言问道:孤有一事不解,故请先生来,为孤解疑。今日之论出于我口,入于卿耳,幸勿为外人道也。

    杨修受宠若惊,施礼答道:向蒙大王信任,小臣怎敢藏私?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曹操:先说这汉中之战。那刘备既依地势之利,又仗法正多谋,截某粮道,毁我军资,因此战之不利。卿父杨彪乃当今大儒,诗书传家,卿当通易。适才孤喝鸡汤,误为汤中鸡肋伤腮,卿试卜之,应何吉凶?

    杨修: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曹操:卿思辩如流,真奇才也。某恨未早用,事到如今,悔之晚矣。

    杨修:臣安敢当大王如此谬赞?

    曹操:自然当得。卿在孤身边日久,奇才之誉,绝非谬赞。孤尝于相府中造园一所,因嫌其门宽,欲试匠作之才,即于门上书一“活”字。大监不晓其意,唯卿解之“门内添活乃阔”,遂命匠作再筑墙围,改造其门,大中孤怀。又塞北送酥,孤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卿又不奏而斩,取匙与众分食,并以“一人一口酥”巧言解说,令孤无言以对。某恐人暗中谋害,曾梦杀近侍以警众人,又是卿猜中孤意,说破“是众人皆在梦中,非丞相在梦中也”。凡此种种,皆大才也,卿何必过谦?

    杨修听了,心中怔忡不定,后背冷汗大出,不知曹操今日揭出过往之事,究竟何意。

    曹操察言观色片刻,微笑道:此皆小事,不足挂齿。卿与曹植素来交厚,是必知道孤亦素喜子建,奈受人蛊惑,误立子桓,悔之不及。若卿能告发子桓阴谋夺嗣之事,并有人证,孤此次班师回都,即可重行废立。幸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于我曹家便是大恩。

    杨修闻此,不禁欣喜若狂,遂侃侃而谈:大王既以心腹待某,小可岂敢知而不言?太子当初阴谋夺嗣,某尽知之,但因是大王家事,某官小职微,不敢浪言,以免自取其祸。

    曹操:卿试言之,但说无妨。即便空穴来风,孤亦不怪。

    杨修:大王初晋魏公之时,便欲立子建为世子,满朝文武皆知。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府,商议谋夺世子之位。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往府中运送绢匹。主公得知,令人于曹丕府门伺察,惜被吴质发现,即教曹丕真就装绢入府,故令主公使者搜看回报。主公由此便中吴质之计,以为是小臣谮害曹丕。某知其事,便不再敢言。

    曹操:德祖,为我家事,难为你也。你为使曹植得嗣,知某好恶,故作答教十余条,但某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每次对答如流,讨某欢心。岂料曹丕亦足狡猾,竟暗自买通曹植左右,偷来答教告我。孤即受曹丕之惑,已立太子,岂能妄行废立,使天下不安?若欲再立曹植,只有一策,便是毒死曹丕。卿谓如何?

    杨修闻此,如何不惊?一时无语可答,只得唯唯。

    曹操见杨修不言,续道:此事不宜张扬,最好以慢药毒杀,七八日见效,令其死于自己府中,便无可究查,亦可塞太子府众臣之口。但若曹丕死后,众臣谏孤另立他子如何?那便又有一计,索性也毒死孤王,且让孤死于曹丕之后。则曹植党众,又有卿之大才相助,非但太子,直可袭魏王之位也。杨德祖,此计若何?

    杨修愈听愈怕,已知事败,顿从座中跪地,连叫:魏王饶命。

    曹操大怒:匹夫安敢欺我!那贡茶之内,有何蹊跷?

    杨修见阴谋败露,惧不能言。魏王冲帐外大喊:来人!

    夏侯惇值守帐外,闻声而入。曹操指着杨修:此贼勾通刘备,推出去砍了。

    夏侯惇虽然不明所以,但既是魏王有令,焉敢违抗?当即提出杨修,命军士拉出辕门,送他一声追魂响炮,一刀斩讫。

    可怜杨修出身名门,终敌不过曹操大智,不免因其聪明而死,寿止三十四岁。

    曹操既杀杨修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785/6952849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785/6952849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