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 > 第187章 望狼烟〔上〕
    漠南草原。

    这里离京城两千余里,自从明朝太祖在南京建立王朝,迫使北元皇室“北逃”后,蒙古人再次占据了这片无垠的草原。

    此时正值春夏交替,晴空万里,微风拂面,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气。

    蓝天下,无数帐篷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巨大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令人敬畏。

    戒备森严的营地中,一队队装备精良的女真岗哨骑马而出,毫无顾忌地在蒙古人的领土上驰骋。

    多年前,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帝后,漠南草原的科尔沁部便急于与他结盟,形成了所谓的“金蒙联盟”。

    接下来的几年,建州女真在辽东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使得一些旁观的蒙古部落也主动靠近。

    等到皇太极继位为汗,他迫不及待地进军漠南草原,迫使最强大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不断“西迁”。

    一时之间,建州女真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号令众多蒙古部落。

    在营地中心,一顶特别的“蒙古包”里,十几位穿戴整齐的将领严肃地站在两边,面容尚显年轻的“墨尔根戴青”多尔衮毫不谦让地坐在中间,大家的脸色都有些微妙。

    “大汗命令我带兵回去?”短暂的沉默后,多尔衮平静的声音从帐篷中传出。

    “是的,贝勒。”听到这话,站在多尔衮面前的女真士兵连忙鞠躬答应,同时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恭敬地递给多尔衮。

    多尔衮点头示意,随手打开信,发现皇太极在信中并未透露太多“情报”,反而像兄长一样关心他的身体,希望他早日领兵回去

    自从“锦州大胜”之后,漠南草原上的内喀尔喀等部落突然变得不安分起来,开始与明朝暗送秋波。考虑到皇太极的汗国刚在锦州城外吃了败仗,国内民众人心惶惶,加上内喀尔喀等部落势力强大,他并没有立即出兵惩罚这些动摇的蒙古盟友。

    直到皇太极稳定了国内动荡的局面,并发现明朝没有任何动静,这才派多尔衮率军去蒙古部落“问罪”。按照皇太极的意思,虽然不至于与“蒙古盟友”反目成仇,但也想给他们一个狠狠的警告。然而,才过了几天,大汗就突然命令多尔衮带兵返回,这让人觉得有些异常。

    想到这里,多尔衮的眼眸一缩,有些焦急地看向面前的女真族士兵:“是不是明朝那边发生了重大事情?”

    咕噜。

    可能没想到多尔衮这么快就猜到了事情的始末,帐篷里的女真族士兵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犹豫了一下,他终于在多尔衮锐利的目光下拱手报告:“根据从明朝京城传来的情报,西南土司安邦彦和奢崇明又造反了。”

    呵呵。

    轻轻一笑后,多尔衮的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他挥手让士兵离开,同时把目光转向明朝的首都。今天已经是六月初一,按时间推算,恐怕在五月中旬,不甘寂寞的安邦彦和奢崇明就已经再次起义。

    这么说来,四川贵州的混乱局面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以上。以明朝卫所的疲软状态来看,安邦彦等人应该已经在川贵地区重新站稳了脚跟。

    凭借水西土司在川贵的势力,只要站稳脚跟,就能煽动其他虎视眈眈的土司一起反抗。到时候,整个川贵地区的战火将会再次燃起。

    尽管只有十六岁,但多尔衮的脸上却流露出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深沉。周围的将领们也都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坐在上方的多尔衮。

    作为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小儿子”,他不仅被努尔哈赤亲自抚养长大,还在八岁时就被封为“和硕额真”,地位显赫。除了这个封号,努尔哈赤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甚至有了立多尔衮为继承人的想法,并将代表“汗权”的两黄旗军权交给了他和他的同母哥哥阿济格。

    然而,正是这两黄旗的军权让皇太极感到威胁,甚至伪造了努尔哈赤的遗诏,逼死了他的母亲阿巴亥,然后用各种手段收回了多尔衮手中的两黄旗军权,转而把镶白旗交给阿济格。

    军权是他立足大金的根本,而表面上的沉默和忍耐,其实是他在皇太极面前的“伪装”

    多尔衮心里清楚,皇太极一直对他们三兄弟保持着警惕,不然不会一边提拔他,一边又剥夺了他亲哥哥阿济格的镶白旗主职位。

    就在他被派去率领军队“问责”蒙古部落之前,大汗皇太极找了个借口,免去了阿济格的旗主职务,然后把镶白旗交给了他。

    这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掌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3551/7038171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3551/7038171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