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第十三章:四书已通,八股已掌(1)
    鸳鸯楼的三人吃完。

    金喜财皱眉道:“那贾小公子平白无故来结识我们,定有目的。”

    “先看看再说,毕竟放印子钱的就是他们府里的人,说不定”

    高富全将烟袋在桌沿上敲打,倒出一些墨色烟灰。

    忽然,楼梯口旁边一桌传来几声大笑。

    犹如来自地狱的桀桀鬼笑,田有福惶恐:“陈御史笑了,咱们快走。”

    先前还人满为患的酒楼,如今只剩下陈东生一个客人。

    他却旁若无人一般,笑赞道:“讽刺世人入木三分,此书作者真乃大才哪!”

    话分两头

    且说巡城御史陈东生当差完,便径直去了工部找营缮郎秦业。

    秦业是“秦可卿”的养父,和陈东生是同年进士。

    同年→同师→同乡,朝廷的关系网大多也由此而来。

    不出意外,陈东生给秦业推荐了笑林广记。

    秦业看过倒是笑了,却也说作者太不厚道,只知一味讽刺。

    碧纱橱在贾母房屋北边的暗室内,中间相隔开了客厅。

    黛玉进京后便居住在此,贾宝玉搬到了碧纱橱外边的明室里。

    两者亦不过一墙之隔,出门即可见面。

    贾宝玉近日在一场勋贵公子的宴会上忽闻笑林广纪这本奇书。

    便托小厮“茗烟”偷偷去买,茗烟买来书提前看过,发现这书有点不正经。

    万一日后被老爷、太太发现,他定是要遭罪的。

    索性回见了宝玉便推脱说卖完了,贾宝玉自然不信,一番撒泼耍赖、威逼利诱。

    茗烟无法,只得偷偷摸摸带来,以银钱骗过门房盘查。

    贾宝玉这才亏得一见笑林广纪的庐山真面目。

    迫不及待的翻到一页,那故事如下↓

    话说有一新妇初夜,新郎不甚在行,将小将军放进而不动。

    新娘呻吟曰:“哎哟,不好,胀痛!”

    新郎曰:“拿出罢?”

    新娘又呻吟曰:“哎哟,不好,空痛!”

    新郎无奈曰:“进又胀痛,出又空痛,汝欲怎么?”

    新娘曰:“你且拿进拿出间看。”

    “哈哈”

    贾宝玉看完咧嘴大笑,手舞足蹈,不停拍打坐垫。

    他早通了男女之事,去年就已和袭人姐姐共赴云雨……

    这些荤段子自然一眼便懂,十一岁的老司机,未免让人艳羡。

    林黛玉见状,过来欲要抢看,贾宝玉嫌书不正经,不给!

    黛玉小嘴一嘟,耍起了那傲娇的小脾气。

    贾宝玉立刻慌了索性妥协,林黛玉唇角扬了扬,往绣墩坐下随手翻得一页是:

    一日,偷儿入贫家,遍摸无一物,乃唾地开门而去。

    贫者床上见之,唤曰:“贼,有慢(怠慢)了,可为我关好了门去。”

    偷儿不忿曰:“你这样人家,亏你还叫我贼。

    我且仔细问你,你的门还关他做甚”

    林黛玉掩唇轻笑却没出声,只拿帕子抿在嘴边,笑亦不露齿。

    接着又翻看了几页。

    黛玉笑意忽凝,而后红晕爬上了耳根,啐道:“呸!什么污言秽语的烂书!你且仔细舅舅拿你的不是。”

    贾宝玉傻呵呵笑着,上前不动声色的拿回书。

    黛玉白了他一眼又道:“明儿你去不去学里?对了

    那位琮三哥应该搬出来了,他定是要去的。”

    贾宝玉听了她的话,眉间升起几分无趣:“横竖是去混几日就回来,什么八股文章,我又不稀罕。

    琮弟如今那副德行,不过是个沽名钓誉——贪慕荣华的禄蠹。”

    贾宝玉开始长篇大论地愤世嫉俗。

    林黛玉笑了笑并不在意,将目光移向他手里的那本笑林广纪。

    心里想是自己抢看在先,倒也怪不得宝玉:“虽然这书多含污浊不堪之处,但那些世态人情,却是我从未见过的。

    想必撰写此书之人,要么是自个儿龌龊,要么是看透尘世。”

    冷风继续吹,酒幡继续荡。

    主仆二人出了西便门,出门不远就见有个佛寺,叫牟尼院。

    此地的景象荒草萋萋,空空荡荡,牟尼院归礼部僧录司管辖,放眼望去香客一个也无。

    入目所见,皆老柳残败,护城河水泊泊流过,难民三五成群地匍匐。

    有些人想要偷偷混进城,却没有身份凭证为由。

    都被步兵统领衙门、顺天府衙门、五城兵马司的衙役拦住。

    难民太多,此番出动的部门也多。

    贾琮沉默不言,待铁牛买完果点回来,问他话。

    铁牛笑道:“刚才听酒铺子里的人交谈,说是永定河发了桃花汛,浪涛滚滚,固安、永清、良乡。

    三个县的数千众难民都跑京城来了,指望大户人家能发善心收为奴才,可这么多人,肯定不能放进城的。”

    贾琮皱眉道:“难道顺天府就不管管?他可是三品掌印官。”

    “嘿嘿,这都是官家的事,小的可就不明白了。”

    铁牛三缄其口,见自家爷犹豫不决的脸色,遂揣测道:“爷是准备散财消灾么?”

    贾琮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算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心下暗叹,自己前世也是普通的农民家庭。

    从六七岁就开始拿镰刀割草喂猪,上山放牛,还不时拿锄头下田地。

    深知农民的辛苦艰难,如果他当下身负官位、朝中有关系,未尝不能出一臂之力。

    列如建立义仓、考察永定河,救救这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可即便如此,想要指望朝廷拨款,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

    “城内的富人们整日醉生梦死,大鱼大肉,城外的难民们匍匐于野。

    一日一餐都难得可贵,当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亦莫过于此。”

    贾琮忽地咳嗽了几声,只觉那春风倍觉寒冷。

    他方才看到了一位冻死的妇人和孩子,被衙役拖向化人场。

    在这一刻。

    贾琮不得不信天命,其实大部分人的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吃不饱饭的和尚“朱元璋”只有一个!

    被解雇的驿卒“李自成”只有一个!

    包括那不知妻美“刘强东”也只有一个!

    在这封建时代,底层人的命卑微如蝼蚁。

    那么运?或许可以改变。

    毕竟某东子不就是如此么

    可即便是放在后世的盛景下。

    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今年好像是壬申年对吗?明年癸酉。

    子—午—卯—酉乡试,那我今年就去参加宛平县试。”

    贾琮仰望着云卷云舒的蓝空,半响——自言自语道。

    这话像是对仆人说,又像是对自己说。

    铁牛欲言又止,县试哪有那么好考啊!

    当年东府的贾敬老爷、西府贾珠大爷都考了好几回。

    不过如今的琮三爷脑袋灵光了,若是能十一岁中个秀才,那就神了。

    上学的前一日,贾琮顺理成章的搬出了东路院。

    住在三春倒坐抱厦的斜对面的小院子里。

    院子虽小五脏俱全,厢房、书房、正堂齐备。

    当下和贾赦的关系有所缓和,贾琮亦可不必搬出东路院来,那样王熙凤就管不着他了。

    但是,现在的他根本斗不过这个大权在握的便宜嫂子。

    人家有老太太宠着呢,那倒不如将计就计,趁此一劳永逸,以绝后患。

    书房没有挂匾,需要取个名字。

    贾政的书房叫做“梦坡斋”,贾宝玉书房叫“绮霰斋”。

    贾琮沉思了片刻,决定给自己书房取名“匪鉴阁”。

    灵感来源于诗经:“我心匪鉴,不可茹焉”之意。

    今日之夜寒月羞藏于银河,只余漫天星光点点。

    贾琮将孟子看完后,颇有些心得,再又临摹一会颜体,便提笔开始写笑林广纪第二部。

    然后门外响起了一阵银铃笑声,兄弟姐妹们笑吟吟地掀帘子进来了。

    “恭喜琮弟,姐姐恭贺小弟乔迁之喜。”

    贾迎春眉眼带笑,送来一些纸砚笔墨。

    一副象棋,一副围棋并棋盘和几张棋谱。

    “要燎锅底么?”贾琮放下小豪,看向众女打趣道。

    贾家虽然根儿在江南(金陵),但却也融合了北方人的习俗。

    一句话便逗得众人一笑,连平日里冷言少语的贾惜春都说更热闹了。

    贾探春的目光四下乱瞟,忽然眼睛一亮,在柜台上拿下一本时文精选,宝钗也跟着来翻看。

    薛宝钗从小就请了先生教导诗书礼仪,为了往后预备选秀。

    薛家此番进京一方面是为了到户部领取皇商内帑。

    一方面就是到礼部登名造册,给宝钗选秀。

    她是红楼众女子中最为博学多才的,无出其右。

    她的穿着也素来简约,头上挽着黑漆油光髻,不点珠钗。

    上搭一件蜜合色的棉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3892/6987441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3892/6987441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