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家师诸葛亮 > 第三十七章 丞相来信
    第二天,姜阳早早等在驿道上,想要一睹赵云的风采。

    赵云的样貌,小书童的记忆里自然是有的,只是那毕竟不是亲眼所见。

    不多时,一队汉军士兵缓缓行来,军容严整。

    领头战将骑着一匹浑身雪白的战马,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身穿白袍、手持银枪,威风凛凛。

    不是赵云是谁?

    他虽已年过半百,但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眼神依旧犀利如鹰。

    姜阳仿佛看到了银枪如龙,单骑救主,在敌阵中穿梭自如,无人能挡。

    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崇拜之情,快步上前,深深一礼:“晚辈姜阳,见过赵将军。”

    赵云哈哈一笑,翻身下马,快步扶起姜阳,然后双手抱拳:“末将赵云,见过军师。”

    姜阳顿时有些尴尬,立刻道:“将军折杀晚辈,还是贤侄听得更加亲切。”

    “哈哈哈…”

    这就不得不提赵云的官职,由于刘备喜欢搞原创,赵云此时还是虎威将军,听着唬人,实际上仍是杂号将军。

    在原来的历史上,明年刘备去世以后,赵云才先提拔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后来又升为镇东将军。

    如今,拜姜阳所赐,在荆州的各将,因为战功都得到提拔,基本都是常设将军,傅肜更是成了安东将军。

    寸功未立的赵云,军职确实是有些低了,见谁都得见礼。

    可这也没办法,刘备要提拔他也得有理由才行。

    姜阳一旬前得到军报,说赵云已在来夷陵的路上,便专门去找刘备,要把夷陵城留给赵云。

    刘备经过这一年多的煎熬和那晚的大火,对赵云也是心有愧疚,当即应允。

    黄权、赵融等将求战数次,姜阳皆不答应。

    很是任性了一回。

    两人寒暄一阵,赵云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这是丞相给军师的信,昨日与军报一起,八百里加急送来,正好交于军师。”

    姜阳一时愣住。

    穿越过来一个多月,他还没来得及请安。

    老师诸葛亮的信竟然先到了。

    姜阳赶紧双手接住。

    那薄如蚕翼的帛书,此刻却重如千斤。

    原来,这就是“家书抵万金”的感觉。

    见其他将领纷纷上前与赵云寒暄,姜阳便拱拱手,独自走到江边。

    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

    “孤崖忠勇断后,夷水力战破营,涿乡阵斩敌将,夷陵巧计退敌。

    吾徒仲贤,智勇双全,力挽狂澜,师甚欣慰。

    《孙子兵法》曰: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

    何以为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攻城伐地,保民而王;民为贵,社稷次之。

    师劝农于汶山,羌人臣服,感激涕零;

    武陵蛮夷,宜教化,知人伦,晓礼仪,是为大德。

    静候佳音!”

    短短两百字,道出了诸葛亮对姜阳的认可,对姜阳的要求,对姜阳的期许,对姜阳的关心。

    甚至,诸葛丞相还拿出自己在汶山郡教化羌人的事例,教姜阳接下来该如何治理荆南四郡。

    徒行千里,师亦担忧。

    姜阳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就是诸葛丞相,这才是我的老师诸葛亮。

    千百年来。

    有人赞他“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

    有人赞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有人赞他“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有人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而流泪。

    有人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心碎。

    这些说得都很对。

    可在姜阳心里,老师最让人尊敬的,是他高尚的品格和对人民的爱护。

    姜阳前世,曾行程数千里,探访丞相足迹。

    在四川,诸葛亮“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劝农商”,在都江堰设“堰官”,创专职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例。

    在汉中,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设施,一直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在云贵,诸葛亮帮助他们改变原始的狩猎生活生产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6462/7044341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6462/7044341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