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的无功而返,林宝初有些急了。

    她连夜把芦荟的模样画下来,还用菜汁上色,尽量把画画得逼真。

    把画贴在县衙前后门,直接悬赏!

    “芦荟,叶大而肥厚,叶沿披针,呈尖齿状,喜温怕冷,生于野中,如有发现者,县衙愿以两文一斤购之。”

    “这东西,好眼熟啊……”

    看到县衙悬赏买东西,百姓们一下就来了兴致。

    叫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看告示。

    然后,开始组队去寻找。

    他们对于告示上的这个东西,多少都是有点眼熟的。

    但碍于叫不上这东西的名字,平日里也用不上,就没在意。

    这会儿县衙说要买,百姓们都恨不得敲自己的脑袋。

    “这脑子,咋就记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呢!”

    两文钱一斤啊,比菜卖得都贵。

    “敲脑子有啥用,还不快去找,省得被别人抢了先!”

    农闲的百姓几乎全家出动,只要是能走路的,三岁孩子也得出去找。

    一时间,丰耕县的田间、山里、河边,全都是人。

    甚至还有去别的县找的。

    这么大的阵仗,隔壁的丰织县百姓自然收到风声,也开始加入寻找芦荟的行列中。

    有百姓们帮忙找,林宝初无需出门,守在县衙里等消息。

    一旦有人找到芦荟,送上门来,她也能第一时间接收。

    葵瓜子的花盘晒得半干,已经能轻松脱粒。

    趁着等芦荟的时间,林宝初把晒干的花盘取下,用洗衣棍把葵瓜子敲下来。

    葵瓜子有大有小,有干有瘪。

    她拿了两个筐,开始低头分拣。

    把粒大饱满的放到一个筐里,留着开春做种子,粒儿小的,她也挑出来。

    晚点可以炒来吃。

    秦让从城里回来,穿过县衙后院。

    林宝初看到他,笑着跟他打招呼,“秦公子,你回来啦?正好沈戟砍了几根黑甘蔗,你拿两根去尝尝吧。”

    今年的黑甘蔗马上要砍收了。

    “甘蔗?”

    秦让看了一眼立在厨房墙边的,一节节的东西。

    他在丰耕县的这段时间里,偶尔也能听到扶贫小队或者百姓们谈及糖厂熬糖的事儿。

    在他们的谈话中,糖厂熬糖离不开甘蔗这个东西。

    秦让也曾在县衙公休时,去地里看过林宝初种的甘蔗。

    但他想象不出来,这种硬梆梆的,像竹子一样的东西,怎么煮?

    用水煮吗?

    煮出来的糖水又怎么凝成红色的糖块?

    秦让拿了一根,徒手掰断,按照扶贫小队的描述,吃进嘴里干嚼。

    “林姑娘,甘蔗熟了,你是不是要熬糖了?”他漫不经心问。

    “不熬糖。”林宝初笑着说,“今年的黑甘蔗我打算卖出去,当水果吃。”

    “不熬糖?”

    秦让咀嚼的动作一顿,“为什么?糖不是卖得很好吗?”

    林宝初说,“黑甘蔗种得不多,熬出来的糖不过几千斤,不够卖,动火动工太麻烦。”

    “而且,黑甘蔗本来就适合生吃,我索性就直接卖,不熬糖了。”

    秦让还是不肯放弃,“可你总不能一直不熬糖吧,你的红糖生意不要了吗?”

    他来丰耕县的这段时间,就没见过糖厂开火。

    只有一些女工在把熬制好的糖进行包装、分售。

    林宝初再不开火,他何时才能禀复父亲?

    “谁说不要了。”林宝初说,“我地里那些紫皮甘蔗今冬也能砍收,到时候就能继续熬糖了。”

    第二年种植的甘蔗,比头一年长得快。

    而且今年还特地雇了长工给甘蔗施肥、除草、剥叶,甘蔗长势比去年好多了。

    还有紫皮甘蔗!

    秦让眼底闪过一抹异彩,看来他要吃透林宝初的糖厂,还需要很多时间。

    “谢谢林姑娘的甘蔗,我回去了。”

    秦让刚走,前院便传来兴奋的咋呼声。

    “小夫人,我找到芦荟了,我找到芦荟了!”

    “人呢,有人在不?”

    林宝初一听找到芦荟了,她立刻丢下手里的葵瓜子,激动得差点没把箩筐踢倒。

    秦让只感觉身旁有一阵风吹过,下一秒,那个小小的身影就消失在转角。

    “这么急。”他笑了笑。

    加快脚步,跟上去看热闹。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7921/7113292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7921/7113292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