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新评水浒说 > 第 2章 史太公第章 王进第章 魯达第章 朱武相继出力改造“史进〞
    秋老师:九纹龙史进是第一个出场,年龄十八、九岁,一大早就开始练武艺,青春活力四射,好一个前途光明、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明事理的青年小伙。他曾经说:

    “我是一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玷污,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

    在经过短短一年多之后,他却一步步心甘情愿上了少华山,做了落草的土匪头领。

    他的改造过程,真正体现了教育和正确人生路上引导的重要性。

    第一:史太公的错误。史太公年近五旬,老来得子过度溺爱史进,却没有一个正确方法。请武学高人教武艺,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一身花绣。

    郭威:后周开国皇帝,纹了一只雀儿。

    史太公“望子成龙”请高手给儿子史进纹了九条龙,是否是满满的期待?

    明老师:每次看到这里时,我的脑海中就会联想到被逼上梁山的另一位好汉:

    “美髯公朱仝”

    一是史进是青春小鲜肉、朱仝年纪大一点是明星脸,颜值都好, 二是两人的家庭都很富有,

    三是两人的武艺都很高。

    唯一不同但又最关键的差异是:

    朱仝家有妻小,进鄆城县做捕快,用钱疏通已是都头,后又升任节级一职,让雷横都头都羡慕不已。

    秋老师:史太公做为正常的父爱,又在县里做里正,一旦儿子武艺学好(王进离开)就应该立即介绍儿子到华阴县去做捕快。

    史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环境是正面(捕快代表官府势力)引导下逐渐建立,在抓查办案的工作环境引导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重要。

    史太公也要张罗媒婆提亲,一旦成了家,有媳妇的约束,男人的心思就稳定了。

    很遗憾,这倆件父亲必须给儿子考虑并及时实施的大事都被史太公给缺位了。

    等到半年后,史太公去世时,竟然没有只字片语提及,好像史进不是他的儿子。

    这么一个好的富二代,妙龄男,就没有媒婆上门提亲的吗?

    明老师:第二:史太公“怠慢”了王进教头。

    史进的第一个师父是打虎将李忠也是有真本事的教头。

    史进那时还小,年轻任性,当李忠把自己的本事倾囊相授之后,开口告辞而去,史进当时年纪轻轻,还是不太懂事,所以没有开口挽留,史太公也就没有了挽留的意思,李忠不可能食言,也就只好不情愿地离开,又开始了他的漂泊人生。

    但当史进接下来练的时候,当初师父讲的一些理论性的功法史进都有些模糊了,没记住,有遗漏。

    史进肯定是后悔了,自己不应该放走李忠老师。

    史进只能求父亲另找师父,但是随后找了来的多位师父刚上任可能会带来一些新招式,但一练下来,史进发现还不如第一位师父,史进心中就出现一种逆反心理:

    “就李忠师父武艺好,但好可惜被我放弃,好后悔啊。”

    后来七、八个所谓师父都是来骗钱骗財的,都没有真本事。

    秋老师:史进一见到王进才会有先和王进比一比,看我怎么揍你,现在的骗子太多了。

    但一接手就败了,史进知道了王进的厉害,是有真本事的大高手,是一流高手中的巅峰境界,打翻了史进,却没有任何伤害,从这一点来看比他的父亲王升还要强,王升要教育高俅一下,却把高俅打伤了,双方还结下仇怨。而史进却是心悦诚服地拜师父了。

    王进教了半年多,教完之后王进还是开口要告辞。

    这个时候史太公这个角色的态度太重要了,但史太公对史进请了七、八个师父的经历早已习以为常,以为还可以和以前几个师父一样的对待。

    谁也想不到史太公半年不到就去世了,史进一下竟成了一个无人约束的无业青年。

    和朱仝的差距一下子拉大了。而王进的想法是:

    “你对我好,有诚意把我留在史家庄,就不存在“坑”史进。”

    你们现在对王进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放我离开那就可能“坑”了史进:

    所有的问题的关键还是史太公没有把诚意做到位,这史家庄有三、四百家都姓史,好大的一个史家庄,这半年多了,难道就没有一个合适的女人介绍给王进,那怕是招女婿上门也能留下来,

    “在此虽好,只是不了”有道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是王进的内心“独白”!

    史太公也不是史家庄的庄主或史家的族长,只是县里的里正。

    明老师:讲王进,就要先讲这本书的反面“书胆”高俅。

    在京城周边大宋朝建立了八大军营拱卫,合计守备兵将八十万“禁军”编制。

    高俅长辈出身宣武军营,到高俅这辈承袭的仅是个武职,也就是小兵编制,没有官职的“泼落户”,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曾任都军教头王升一棒打翻,王升的武艺不太高,下手没有分寸,高俅有三、四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应该是情况属实吧。此时,因为端王做了皇帝—宋徽宗,就把自己身边喜欢的那一帮人的做了官,升了职。

    高俅因为高超的球艺获得徽宗的宠爱。

    几年后(1117年)高俅升任“京营殿帅府”太尉,上任第一天就直接点了王进的卯,很明显是抱着复仇心理。其实这些下属有些是知道个中内情,当然不会让高太尉如愿。 “高太尉错了”。

    高太尉的手伸的太长了。帅府里属员层次多,教头又是体制内最低位的编制,在体制内是讲“官场规则”是分级点卯,所以大家都来求情。高太尉想报复未能如愿。

    这就是“不怕官、只怕管”

    也就是高俅在体制里混得时间太短,升职太快的原因,那以后呢?没有什么以后了。

    双方地位太悬殊了,平时连面都见不到一个。

    但是这王进也犯错,以为高俅还会来第二次,所以选择做“弃职潜逃”

    秋老师:在大宋朝,战场上讲求是各军兵种和各种军械的配合阵法作战。对各人的武力值和各种技能并没有太大要求。王升和王进父子是武呆子。

    为什么呢?这是可以从个人平时习惯话语中品出来。

    王进一看到史进练武,王进失口到:

    “这棒使得好看,但不中用,赢不了真好汉。”

    明老师:武呆与常人并无太多差异,只是内心的执念比正常人要更强、而且很倔,每当众人讨论到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就会过度地追求所谓“完美境界”容不得他人对此领域有不同的声音。

    想当年,高俅是很聪明、也很努力的小伙,在宣武军小兵圈子有名气、最擅长的是踢球,而且吹弹、歌舞、诗书、词赋均能,可能疏于训练,刺枪使棒不好。

    王升是都军教头见高俅如此不上心,肯定是要管,王升是好心恨铁不成钢,而高俅有点飘,双方都倔犟。

    王升就想教训一下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学生,只用一棒就打翻,这就是王升下手是分寸上差一点的。说是三、四个月将息不起,

    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

    高俅面子上挂不住,干脆说严重点,就成了一个借口,再也不来学,有更多时间去练球。

    许多读者和专家说,王升把高俅打坏了,不能生育。只好认一个堂弟做干儿子—高衙内,这都是“水浒世界”演义。

    秋老师:在历史上“六贼”是没有高俅的。

    高俅是有三个儿子都在南宋朝廷任职。

    那为什么说王进“坑”了史进,那就是王进也是武呆,追求的也是“完美境界”

    离开时,王进肯定会强调徒弟继续练得完美,保持童子身打熬身体,别急着娶媳妇。

    明老师:但史进和他们不同。

    史进直接面对的是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更容易接受外来各种人群对他的影响。

    王进和史进对比:就好比一个十八、九的在读大学生和直接混入社会是一样吗?

    再比朱仝和史进,这一个有妻子、整天在捕快环境下和只在家中蒙头练武的无业青年的差异。

    第二个“坑”徒弟是王进反复提到他是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但他自己是通缉身份还能用吗?

    如果有王进一直在史进身边,我们可以相信,结局都会比今后好很多。

    秋老师:第三:朱武设局诱导是史进焚家的一把火。

    人们常说“名字可以取错,但是“绰号”是绝对错不了的”:

    神机军师朱武没有多少武力,却有谋略。

    白花蛇杨春武力值也很低,但却可以和朱武一唱一和,

    跳涧虎陈达武艺在三人中最高,却是朱武和杨春使唤的对象, 朱武带领陈达和杨春来少华山落草,事先早已打听清楚才来的,尤其对于史进的为人、秉性有所了解: 这个年龄段的小小伙子正好忽悠上山,增加山上武力值自保就必须争取史进加盟。

    虽然有风险,但风险越大,

    一旦成功收获更大!

    第一步,刺激跳涧虎陈达去和史进争斗。

    陈达肯定打不过史进,就有两种情况发生:

    若陈达被杀,那朱武和杨春只能离开少华山甚至散伙,这就是风险,

    若陈达被抓,则进入第二步,也就是这个苦肉计的实际操作阶段,以义气和桃园结义明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生死相契,富贵与共。去忽悠史进的幼小的心灵中那点善念和做英雄好汉的向往,饶他三人的性命,同时也就有了和史进接触的机会。

    第三步,一旦双方有了这样恩遇接触,落到有心人的眼中,贪婪的意思下向官府告发获取赏钱。史进与官府必定发生冲突,则朱武就可以见机行事。

    明老师:事实还真按朱武的三步走进行:

    陈达被史进活捉,朱武带杨春上史家庄求死,史进成为朱武口中英雄:

    “休得连累了英雄,不当稳便宁可把我们去解官请赏”

    史进道“如何使得,你肯吃我酒食?”

    朱武“一死尚然不惧,何况酒肉乎。”

    史进大喜,释放陈达,朱武第一、二步成功实现。

    史进的是非观念开始发生改变,朱武将抢劫的财物作为礼物献给史进。

    史进收下,当然也会回礼。

    “纸里是包不住火”。

    李吉向官府告发,趁中秋之夜,史进在庄中款待朱武、陈达、杨春之时,县尉带倆都头、李吉和三、四百土兵围住庄院。

    史进一把火烧了史家,带领朱武、陈达、杨春趁乱杀出重围,杀了倆都头和李吉,上了少华山。

    这都是中秋节酒后乱性做下的。

    等到第二天,酒醒了、后悔了、思考了多时就想起了师父王进。

    如果师父不离开自己,怎么可能闯出这么大的祸事?

    家没了,王进成了史进幼小心灵中唯一的依靠。

    秋老师:第四:鲁达的负面引导,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拒绝落草的史进想到曾经师父多次提到去延安府种经略相公处,所以带了银两,就投延安府而来。

    先到渭州在小种经略府附近茶坊探路,正好遇见军官模样的大汉,叫鲁达,两人相惜十分投缘,按照史进的想法,先认大哥抱大腿,由大哥介绍进入府内谋个差事,这个方案是十分靠谱的。但因为遇上了不靠谱的人让史进的想法直接泡了汤。

    史进与鲁达的初次相会,鲁达随着老种相公多次来过东京,知道王进的大名,现在知道史进是王进的徒弟,得到过王进倾心的传授,武艺高强。

    所以鲁达拉着史进是满面春风,请史进到潘家酒楼喝酒。中途遇到史进的第一位师父李忠,顺便也邀请去一块喝酒,这一段描述,场景设计太精彩了。

    李忠的出场,让鲁达和史进的人格、形象一下子丰满、深刻了许多。

    鲁达想从史进的口中得到王进的真传功法,对史进是热情,对李忠无所求,只能碍于史进的面子才勉强请李忠喝酒,还嫌弃李忠落魄,始终都瞧不起李忠。

    明老师:史进也一样,年轻不懂事,面对鲁达的奉承、引导,嘴上没有把门的。

    “道不轻传”这概念在史进的头脑中是没有的,到底是年轻,面对鲁达和李忠,那口中是滔滔不绝,那些运气、使力的法门全部说了个遍。

    鲁达有了很大收获,李忠的针对性强,收获更大。

    秋老师:施耐庵对鲁达的这种小心眼的描写是活灵活现。

    鲁达瞧不起李忠,认为李忠斤斤计较,其实不自觉地把鲁达自己的“更加斤斤计较”表现出来。鲁达拿出五两银子也不算多少,因为你是有编制的体制中的人,按梁中书的说法,是有一份月支收受即月工资。李忠打把势卖艺带卖祖传“打虎将”牌膏药,要赚二两银子那需要卖多少膏药才可以赚到,李忠能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2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2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