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新评水浒说 > 第 18章 何涛想独贪功劳正中宋江报私信的下怀
    秋老师:再说民间,生辰纲被截这事件后,那各种版本的传言是满天飞,甚嚣尘上,都有人在卖弄小聪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弄出了许多小段子出来。

    那和去年子虚乌有的,风平浪静相比,可谓是沸沸扬扬天下人知,天下人议!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演化的也许是娱乐搞笑,笑话的对象相然是蔡太师和他的女婿梁中书。

    但是一旦传到安乐村王家客店中的账簿抄手小厮何清的耳朵里,却引发了何清的脑海中的惊涛骇浪!

    明老师:他很清楚的记得那天下午,傍晚吃晚饭时分,大家都在吃饭,安乐村街道、王家客店都没人,何清值班,客店来了一群贩枣商人,领头的人是晁盖晁保正,那可是“托塔天王”,当地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因为何清投奔过,但晁保正没有瞧得上,被当面拒绝。

    所以何清不但认得,而且印象深刻!那天是六月初三,“我等姓李,从濠州来,贩枣去东京卖”。这时另一个人插话道。而晁盖却没有否认自己姓晁不姓李。

    何清迅速从柜中存放过往帐薄中找到最上面那本,翻到六月初三那页,自已写下的那行字历历在目,下面有客店管事勘合印信,错不了了。

    还有赌友的闲汉白胜那时候挑着一担酒水,自已多嘴去问一句,白胜却偏说是醋,当时认为他是跟自己搞笑,现在一串,正好是欲盖弥彰的体现。

    何清可是三都缉捕使臣何涛的幼弟,耳濡目染的重韬之下,对这一套那可是门儿清,当即他拿出一本空白备用簿子把那此完整抄了个副本,因为他在此处的工作就是抄这此簿子的,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每天主事时勘合印信也有,不仔细看真假还难于辨认,完成之后又放回原处,这原本上面有每天主事勘合印信,方可作有效的呈堂证供。

    秋老师:这天刚好做满半个月,何清就结算了工钱,怀揣着那本经折儿簿子回到了自己家,也就是他哥嫂家中。

    何请一进家门,正值何涛也心情烦闷在家坐着,一愁莫展。何涛此利一见到多天不见的幼弟,气就不打一处来,一顿数落:“你来做甚么?不去赌钱,却来怎地?”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家长神情。

    但何涛的妻子是非常贤惠,也许是两者年龄相差较大,长嫂如母啊。连忙招手:“阿叔,你且来厨下,和你说话。”

    何清顺从跟了嫂嫂进到厨房里坐下,嫂嫂拿出许多何清爱吃的肉食菜蔬,盪几杯酒请何清吃,还在旁边不断解释给哥弟俩做说和。

    明老师:每次看到这水浒这部的感人的场景描写,这是唯一的,水浒中难得的场景。就会联想到历史上“四大嫂”苏秦的嫂嫂、刘邦的仲嫂、陈平的嫂嫂、和韩信的嫂嫂,相比之下这何涛的老婆还就是好,不但心肠好,还能察颜观色!所以何清是不愿分家,把哥嫂家当作自家看待。这次如能破案,这功劳的首功还得让给何涛去承受!

    当然自已该得的功劳也要捞到手,他也想进官府,有个正经差事,以后也好成家立业,这次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说起话来是底气十足:“直等哥哥临危之际,兄弟却来有个道理救他。”说完,起身要去。

    秋老师:阿嫂对这个丈夫幼弟可是十分了解,听他这话说的跷蹊,便稳住何清继续慢慢吃喝,自己慌忙来对丈夫备说了。

    何涛连忙叫请何清到自己面前,陪着笑脸说道:“兄弟,你既知此贼去向,如何不救我?”但不管何涛怎么求,何清道:“不要慌,且待到至急处,兄弟自来出此力气拿这伙小贼。”一副自信满满的口气和神情。

    何涛见他话里有话,慌忙又取出一个十两银子放在桌子上,想让何清松口,何清此刻怎么会收银,他要的是封赏。当时何涛与弟兄道:“这银银子是上司的信赏,非是我把来赚你,后来再有重赏。……”

    明老师:何清见何涛话说还有重赏,便不再推脱。全说了:“……我猜不是晁保正去是兀谁?如今只捕了白胜,一问便知端的。这个经折儿是我抄的副本”。

    何清没敢承认是自己偷的,毕竟此时事实还没落实,别把自己先搭进去。何涛听完大喜。

    何涛随即引了兄弟何清经到济州府衙里见了大守,何涛就是另一说法去了。府尹问道:“那公事有些下落么?”何涛禀道:略有些消息了”。

    府尹叫兄弟俩进后堂秘室来说,仔细问了来历。何涛马上把弟弟这个缉捕司线人何清推到前面,何清就是体制里派到安乐村的线人。

    府尹当下便差八个做公的,一同何涛、何清连夜来到安乐村,叫了店主人作眼,径奔白胜家里抓人取赃物。

    秋老师:六月初四,以晁盖为首的八人组合顺序智取生辰纲,一地里往安乐村赶来。其中的白日鼠白胜虽是个闲汉,但唯独对金银感兴趣,也非常了解各种金银的各自的价值,在回安乐村的路上他迅速对这十一担财物作价了。

    回到家时白胜评估完了心里就凉了半截,他开始以为这生辰纲是金银珠宝首饰,最差也应该是金元宝、银元宝吧!这十一担价值得有多大!

    但白胜偷偷一看,十担全是餐具,哇亮哇亮的,好看又精美,他知道这是掺加了黄铜才会有的效果,但金子是越纯越值钱,这种成色是最差的,虽然好看,但说不上价,最关键是而且难于及时脱手。

    所以一回到白胜自己位于安乐村家里中时,白胜就先摊牌了,要求立马分赃物,并指明自己只要梁中书老婆那小担中的金银首饰。

    明老师:阮小七一听马上就想翻脸,但被吴用喝住,然后木着脸问白胜说:“不行,就这担最值钱,可不能让你全拿”,白胜也没有想全拿下,但至少也要分一半给他。

    吴用再一次问他道:“你确定只要这担中一半首饰金银,你可别后悔,你取个誓,不能说出去。”白胜很清楚自己将占了很大便宜,当即立誓答应。

    吴用也包住剩下来一半的金银首饰,脸色铁青地带领其余六人冒着茫茫的黑夜,悄悄地离去了。

    秋老师:吴用率领众人在转过一道山梁,就见前面左侧有个小树林。从小树林中跑出一骑,马上安坐一位中年大汉,一身中原人士打扮。

    吴用见状打了个呜哨,对身旁晁盖低声道:“这是买主来了,大家别作声,做好一切准备!”就向前小跑几步唱个喏,公孙胜在吴用身后半步也唱个喏,那中年人见状,向小树林打了个声响。

    不久,就从林中又奔出二十多匹骑马,其中十五名汉子均手拿一只小口袋,在中年人的抬手指下,纷纷把手中小口袋扔在吴用身前空地上,发出金属沉闷响声。

    明老师:吴用也给晁盖他们打了个手势,这在家里早就叮嘱好了但来找到白胜却没有空闲时间去告诉白胜。晁盖5人分别手提一担货,来到前面,将手中的货物堆放在中年人马前,随即退下去。

    此刻马背上也跳下十人,每人手托一担货,迅速上马进入小树林,中年人笑道:“我刚从东京出来,现在只想回家喝酒庆贺!告辞,加亮先生,后会有期”。说完,拔转马头消失在黑夜中。

    秋老师:“多感!”吴用道谢。然后示意众兄弟拾取小布袋,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黄澄澄的小金条。

    晁盖见状:“怎么不是金元宝?”吴用道:“不太清楚,反正只有我们大宋才用金元宝、银元宝,那是需要加工的,这种小金条不需加工,不用费工夫就可以定型”。

    “这下子白胜要是知道亏大发了,不知道是什么表情,他分的那些货,顶多值一根金条”,不知道谁说了这句话!

    吴用一行人迅速也离开,彻底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明老师:而这时的白胜可高兴坏了,他媳妇见到满桌子的金银首饰先是呆住了,可当一听自家的男人说,这些都是自家的时候,他媳妇就要忍不住伸手去拿自己中意的首饰。

    但是却被白胜一巴掌打了手。骂道:“没见识的贼婆娘,现在风头正紧,这些首饰只要一拿出去,那不是不打自招了吗?这眼下要全部藏起来。你还想显摆,那不是找死不是。”

    白胜想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埋在地下更稳妥,就叫媳妇把床头被褥都拿走,他自己再接着把床板也抬走,就开始挖了个大深坑,又把所有的金银首饰用多层布袋包裹好,放入坑中。

    白胜和他媳妇两人忙了大半夜,才再将泥土回填,用脚踩实,再把多余的土处理掉。重新搭好床,把被褥铺好,两口子这才舒舒服服的长去了一口气,睡在床上激动的睡下着。

    白胜交代媳妇平时多往人群多的里面凑合,平时多低低头,不多开说乱说话,也不要和任何其他人起争议,就听人家的议论,回来告诉我就行,这就叫低调,别人问你家男人,就说找一直生病在家,平常躺在床上,连门都没有出去过。

    秋老师:白胜就这么每天窝在家里,有时候临睡前还会和老婆说会话,主要听她老婆在村中见闻。要不就跟老婆谈到今后的幸福生活、他听向往的生活,

    对,咱把这房卖了,对外就说要去你的娘家,那里有新的好营生等着咱们,比这里要强一些,然后卖了房带着金银钱财,咱们去东京,那是大地方这些首饰才好出手,得个好价钱,再去开个卖酒的小作坊,你就可以做老板娘,一天到晚啥事也不用管,尽享福了。那妇人也被白胜忽悠的不知道姓啥了。

    五天过去,风平浪静,十天过去,还是没有半点风声,眼看着十五天的时间也过完了,大概安乐村的人都差不多不知道还有白胜这户人家了,这不正是符合这对夫妻的心意,睡觉也开始睡得踏实了。

    明老师:但就在这天晚上都三更时分,自称是王家客店的主人在外敲门要见白胜。这对夫妻也没太在意,他老婆披衣起床开门,结果门一开,一下子涌进了十多个人,瞧打扮都是公人,直吓得床上的白胜不敢做声,问他老婆,却说:“害热病不曾出汗。”,便被人从床上拖将起来,见白胜面色红白,就把索子绑了,喝道:“黄泥冈做得好事!”

    何涛就这一句,犹如晴空霹雳一般,在白胜耳中回响连续十八遍,好半天才静下来。

    白胜心说这下完了,但还是抱着心存侥幸的心理,哪里肯认。但一群公人把那妇人也捆了,但白胜的媳妇也不肯招,她当然知道这是犯下了大罪行。但这都难不倒久经阵仗的何涛,指挥众公人绕屋寻赃物。

    秋老师:当寻到床地下,何涛和众公人那可是久经阵状。此时何涛见到泥土新开,地面不平,就让众人掘开,不到三尺深,众多公人便发声喊叫,白胜当即吓得面如土色,众人就从地下取出那包全银。随之两夫妻就被连夜带回济州城里面,却好五更天明时分,何涛带领众公人来见府尹。

    府尹与何涛共同审询,问他主情造意,白胜百般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及众人等七人,连打三、四顿,然后府尹诈喝道:“告的正主儿已招了赃物,捕人已知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六人,已被抓获,你这厮如何也赖不过,只不过走个规程,你不招,定是主谋无意。”

    白胜一想,人家都把晁保正给说了,还剩什么秘密呢?干脆也招了,免得皮肉受苦。”因为他们一样的打扮,他也不知其他六人姓名,只知是合伙人或随从。

    明老师:到此时,何涛就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马上派人去通知其他强力部门,尤其是武人为代表的军方即兵马都监或兵马总管,由军方出动兵力直扑东溪村去抓晁盖一伙,这是万无一失的正常做法。二是自已贪独全功,直接率自己手下公人二十多人到郓城县走程序,由当地官府出动捕快的力量去抓晁盖一伙。

    此刻何涛最佳选择就应该是派人先去请兵马都监前来共同商议,请对方出动兵马去抓晁盖一伙贼人。

    如果这一次让兵马都监与何涛率兵五百,直接去东溪村,下午即可开始围剿行动,在这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攻面前,晁盖、公孙胜、吴用、刘唐四人能否全身而退是堪忧,也许就被人一锅端了。

    秋老师: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何涛为了独贪功劳,不想让武人军方兵马都监府来,让军方部门去分享这份功劳。所以何涛没有及时派人去请军方的兵马都监来,府尹也属文官体系,也不想让武人参与,捡现成的功劳,所以对何涛做法未加干涉,这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因为当地官府能否配合是就是一个大问题,毕竟晁盖敢做大卖买,当地官府一定是有保护伞的,而晁盖却至少有三个大保护伞:押司宋江、两捕头雷横、朱仝,尤其宋江,绰号及时雨,说他仗义蔬财,急他人之所急,对不对?大家是全部理解错误。

    “及时雨”是说宋江是郓城县警匪情“预报员”。一旦有针对匪情的官府行动,宋江能“及时”预警,晁盖就能迅速获得情报,做出最佳选择,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险。

    明老师:宋江自称是晁盖心腹人。施耐庵老先生仍用比兴手法,写了宋江作为及时雨的仗义疏财是有条件的。阎公死了要棺材钱没有,找到宋江却不谈阎公,却只介绍他的女儿阎婆惜十八岁,宋冮及时拿出十两银,当场解决,顺便又包养了他女儿;与县衙门口的王叔已经许诺多年的棺材板钱,却多少年都没给,今天想起了给却刚好身上又没有钱,无法给钱。

    最后宋江跑路最终还是没给形成鲜明对照,这是宋江及时雨的例证,这分明是施老先生在打宋江及时雨的脸。直接否定了他人的说法“仗义疏财”就是这么做到的。

    你相像一下,一个郓城县若有这样的及时雨,那这个郓城县不就是整天笼罩在黑恶势力统治的水浒世界,否则那里可能想下就能下,说明郓城县有多么黑暗啊!辛辛苦苦一辈踏实做人做事的老百姓到头来连死亡之后的一幅棺材板钱都拿不出来啊!

    阎公拿不出,可是有女儿来抵,宋江当场给了十两银子,王叔无儿无女宋江许诺多年始终没有兑现。

    这样的黑势力难道不要铲除吗?

    秋老师:但很可惜!何涛本来可以做正义的化身,是可以及时铲除晁保正和及时雨宋江这一对毒瘤,但他太贪功了,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没有及时向军方清求帮助捉拿晁盖。

    何涛为贪全功劳,没有去请军方的兵马都监,军方没有得到这个清求援兵消息后,当听到何涛失败消息之后,军方的兵马都监就知道了事件的原委,何涛既然无视军方想获全功,军方就什么都不理了。

    何涛向军方兵马都监府要人,军方可以给五百兵去围剿,但要带兵的将领都监府可就不给了,那些没有将官带领的兵就像无头的苍蝇。俗话说:“兵无头可不行,鸟无头不飞啊!”

    至始最终也无一个军方将领伸这个头,都在济州城里看何涛、黄安的失败笑柄,最后宋江这个及时雨的警匪预报员都没有暴露。

    明老师:我们从第十八回章节的名目上都可以感觉到施耐庵老先生是“愤怒了,”

    在郓城县就是一个凡事都颠倒的水浒世界里,明明是宋江报信在前,朱仝雷横放跑晁盖在后,施老先生却把雷横朱仝放跑晁盖放在前,明明是朱在主持抓捕,却又写成雷横智稳,但书中雷横却只会叫唤的傻人。

    这不是回目标题全颠倒吗?这就是施老先生描写的目的,让读者得到一个颠倒的印象:

    在郓城县里所有的事情发生都是颠三倒四、没有正常官府规矩的水浒世界。

    尤其是宋江、朱仝、雷横三人都应该是官府中主持正义的官员,却成为及时通风报信的警匪预报员,也就是及时雨。犯人晁盖成为他的心腹人,舍命也来通风报信,朱仝雷横本来是抓犯人的捕头,却反而成为竟相私放晁盖的人,并都想在晁盖面前表白功劳,换取人情的官渣。

    何涛想利用这样的捕头去帮他抓犯人来独享功劳能如愿吗?何涛没死捡条命回去就算是平时积了德,才有的回报吧!

    秋老师:何涛带二十个公人到郓城县抓犯人,知县又是一个什么态度呢?从内心上讲,知县是偏向晁盖这个犯人的!这与官府对官员政绩考核有很大的利益冲突。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4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4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