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新评水浒说 > 第 21章 如此“及时”雨,如此“母女”心
    秋老师: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在那个年代要想把黄金条变成金元宝,或者把金元宝变成小金条都不是说办就能办成的现实状况。

    因为在大宋那个年代,科技不发达,也不普及。主要是一般的人提供不了那么高的温度能将黄金先融化成液态,再倒入特定耐高温模具内冷却才能成为金元宝或者是小金条!

    明老师:晁盖这次非常大方地拿出了百两黄金给宋江支配,这就暴露给读者一个不争的事实:

    梁中书的“生辰纲”中肯定不是这一百两黄金条,否则是用不了分成十担来挑,那十名挑夫的军土挑“生辰纲”是很累人啊,只能说明“生辰纲”是被人买走的,是艺朮精品才能入得了宋徽宗的眼!

    艺术精品也才能被他人高价买走,买主用的就是一大笔的小金条,晁盖才舍得拿出其中十条来感谢宋江他们三人的救命之恩。

    结果是宋江只取一条小金条十两,这种小金条在北宋中原的地区是很少见,要么是十两金元宝或银元宝喜庆,要么是花金、花银或碎金、碎银就很正常。一条十两的金条的价值又高,又稀罕,宋江倾家荡产也只能凑个百两黄金,宋江家里的家财是田契和地契上面。

    秋老师:宋江有一整天躲在小酒馆中,陪着刘唐别到处走动,自己还不厌其烦地交代刘唐,原计划给朱仝和雷横的那两份礼物你不用出面给了,

    “你太醒目了,到处是画影图形的通缉令,你一出去就会被人认出来,对你来说不安全!”宋江解释道,接着又把不要给朱仝和雷横送礼的情况告诉了刘唐。

    原因是朱仝家富裕,大恩不言谢,你那点朱仝看不上。雷横家很穷,你一下给他这样的小金条不合适。属于巨额财产来历不明,被人盯上反为不美,所以也不能给雷横,以后要给就给寻常的银两即可。

    宋江交代刘唐:平时不要用这种小金条,这样的金条只能用于大量来购钱粮布匹等大额支付。

    梁山要想发展军事实力,还是要用到这些小金条的,不能用错了方向,要求刘唐将其余九十两黄金都带回去,刘唐则要求宋江写回信,而且是军师的号令严明。

    宋江道:“既是号令严明,我便写一封信来,与你将去便了。”

    所以宋江只好借酒楼纸和笔把这些写在信中让刘唐带回梁山,同时又写了张欠酒楼一两银子欠条给量酒人,这样也杜绝了有心人拿纸和笔作勾当给说出来。但是没有等到吴用伪造信件来所利用,宋江那里就早己中招了!

    明老师:宋江俨然是把自己当成了寨主,在遥控管理着梁山的事务。他做这些正确的建议让吴用感觉自己没有看错人,更加肯定了宋江这样杰出的人才是他吴用需要的梁山首领,相比之下,晁盖还是有一定差距啊!

    宋江一整天都躲在小酒馆,而此时却被两个女人给找了底朝天。一个叫阎婆,一个叫王婆,在施老先生笔下的水浒世界中,上了年纪的妇人都不好,凡是教了女儿唱曲、弹拉的父亲更是不怀好意的父亲。

    就像金二,阎公,和白云乔都不是称职的好父亲。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像有了能唱曲,会弹拉的女儿的父亲,在当时社会有一个特别的营生叫“养瘦马”,难道靠唱曲,会弹拉的女人对“管理家务、生儿育女”有帮助作用吗?

    显然不是!他们都是想让自己的女儿能傍大款,一夜暴富,天下闻名,都像李师师一样,但在东京找就太难了。毕竟皇帝只有一个,虽说有钱人多,但要做“有钱头傻”的人是有限的。

    于是就有一些从东京跑出来,到各地去找。像金二最终能找到赵员外做了外室,像白王乔到了郓城县让白秀英和知县有了关系,但阎公也是来投奔一个官员的,没找到这个官,自己却先害疾病死了。

    这让母女俩怎么办?那不就是要立马找个金主,出一笔钱,先葬父,后卖身过活。于是阎婆就要托王婆去帮忙找这样的冤大头,王婆是个媒婆,就帮助母女选定了这个人选,就是宋江。

    书中己有交代,本来宋江是准备直接回家,就把信件火烧了,因为不好当做刘唐的面烧信,宋江觉得那样不好,另外再把金条也藏起来,如果这样吴用三招就全无效。

    秋老师:但偏偏在这个月色美好的夜晚,宋江却被二个婆子给找着了,王婆热情地把死者阎公的女儿夸赞了半夜,再捧及时雨宋江,希望给阎公的棺材板下葬的钱,宋江这个冤大头是立马拿出十两银子,宋江还亲自出面帮助,就忙活了一晚上,把阎公给下葬了。这期间只花费了三、四两银子,多出的六、七两银子也就留给了母女俩做生活花费。

    这算不算及时雨呢?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可能就知道了。县衙门前有个摊位,摊主是无儿女依靠的王公,起早贪黑在衙门前卖醒酒药汤给官府衙门或其他人喝,据说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又能及时解酒。

    深受衙门官府众人喜爱,宋江多次三番许诺给王公一笔钱购买棺材板的钱,按今天比照,也就三、四两银子,但一直没有兑现,这次等到想起来了,一时又没有三、四两的碎银给,结果是宋江又没给了。

    明老师:宋冮可是接下来就跑路了,王公是盼星星,盼月亮,又是起大早,难是忙到晚,却连个棺材板的钱都很难挣到。还被宋江骗了。

    可以想象,生活在郓城县底层的百姓有多么艰辛,因为他没有一个女儿给郓城县的上流社会去做娼为妓。

    所以说宋江的“及时雨”就是一块无耻的遮羞布!也被施耐庵老先生给无情地扯下来!

    秋老师:宋江本来是个不好女色的汉子,但架不住王婆这个媒婆的软磨硬泡,王婆为什么这么热情,当然是利益的驱使,如果说合成了宋江和阎婆惜在一起混,那阎婆可是许诺了丰厚的媒婆介绍费的。

    宋江终于答应了下来,并拿出大笔钱财,到底花了多少书中没有交代,但是要置房,购物,生活费用,还有最大的开销就是女人身上的打扮,书中写到阎婆惜全身上下是:满头珠翠,遍身金玉。

    宋江就算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也没有去想使用那个小金条,甚至都被宋江给淡忘了。理由只能是价值太高,又太显眼了,属于那种来路不明、也无法说清的财富

    宋江在之后的连续半个月都没有时间再回到他单身的家中,所以把身上的招文袋中的及待处理书信和收藏金条给忘到了脑后,每个晚上都是在和阎婆惜的床上度过的。

    明老师:宋江要维持知县之间默契的配合,只能是天不亮就要出现在早衙之前的衙门里,侍候知县到来,无论有事没事你不能走远,要随叫随到,知县才能满意。

    那么宋江陪伴阎婆惜的时间就被压缩了,以前宋江是以衙门为家,现在宋江就觉得很烦人,那阎婆现在是一到晚上就派人来催,或者自己来。

    宋江不好女色的关键是身体跟不上,估计一夜只能上交一次“公粮”,但阎婆惜可不满足,她是那种巴不得一天到晚都能和情郎腻在一起的生活的女人,但宋江天不亮要去早衙让阎婆惜非常不满足,加上宋江面黑,阎婆惜叫他黑炭头。

    整个人就是黑、矮、瘦,而阎婆惜心目中的情郎应该是高、大、尚,还要能满足自已的欲求,直到半个月后的那天晚上,宋江不合情理的带了一个据说是同案押司的后生小张三,名叫张文远来家喝酒。

    秋老师:该来的“事事非非”总是会来的,不管你宋江乐意不乐意。半个月一到,宋江和阎婆惜之间的新鲜感一去,阎婆惜的金钱意识还是被颜值意识所取代,这个女人太贪心了!

    尤其是当她的人生中出现了外貌风流潇洒、口中甜言蜜语、却又很穷的小张三的时候,她迷失了自我。

    为什么大家都叫“三郎”,却又相差这么远呢?这要是合二为一那该有多好啊!相信她可不是一次这么想。

    那阎婆惜是个风尘娼妓的性格,自从和小张三滚了床单,她并无半点情分在那宋江身上。

    宋江若来时,只把言语伤他,全不兜揽他些个,小张三来了俩人是如胶似漆,夜去明来,弄得街坊上人也都知道,传吹在宋江耳朵里。

    宋江自肚里寻思的是:“……(我只是包养)她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她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的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

    看来宋江对此事很清醒,自此有一个月不去,这是一个干大事人的心胸,及时止损!

    明老师:如果此事到此为止,双方是相安无事,各安身命,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还是小张三家太穷了。就押司那点“收受”,也叫月工资这日子也能过,但这不是阎婆想过的日子。

    说穿了当年阎婆和阎公就是一路货色,都没生个儿子,那就是断子绝孙,绝后了,这是和中华传统文明不合的理念,这些人只顾生前享乐,一夜暴富,哪管其他。

    这都是与当时官府和社会的风气相互配合的产物,可谓上行而下效,宋徽宗可以有李师师,那下面的群臣会怎么做,那治下的百姓又会怎么想,又想怎么做。所以阎婆不认可小张三,累使人来请宋江,但宋江只推事忙,不去上门了。

    管仲有句名言:仓禀实而后知礼议。他说这句话是不对的。只要反问一句:仓禀不实时就可以不知礼仪吗?,就可以去巧取豪夺去追求那“实”吗?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多了还想多,要了还想要更多,不知疲倦地求“实”,不择手段去捞取那个“实”,与此同时,社会风气更乱,笑贫不笑娼,就会大行其道。

    像这阎婆惜:满头珠翠给谁瞅,遍体金玉遍体寒;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不回头。

    秋老师:把话说穿了,阎婆和她的女儿阎婆惜的贪心是如此的同样,阎婆这一次是使尽了千般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把宋江请回家,请不回去就拽回去,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宋江身上获得银两,这是一个财源滚滚的宝藏男!

    阎婆到家后又通过哄骗让女儿下楼见宋江:“你的心爱的三郎来了!”把女儿和宋江挷到了一起,甚至当唐牛儿想从他母女身边骗走宋江时,立刻被阎婆识破,并使用了“武力”,给了唐牛儿二巴掌,赶走了‘好心帮宋江’的唐牛儿,把房门都锁好。

    宋江看来是一定要在这里过一夜了,那就只能脱去外套,解下銮带挂在床尾,銮带里面就有宋江己经记不起来的招文袋,而招文袋中又有三件东西:十两的金条,梁山晁盖的信件,一把可以杀人的压衣刀。

    宋江是和衣腄在床尾,而阎婆惜睡在另一边的床头,两人的关系由于阎婆的操弄是彻底绝情了,这也是阎婆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也把女儿送上了不归路。

    明老师:宋江有个好习惯,早醒早起早上衙门,坚持了这么多年,无论酷暑,无论严寒。同样在衙门口见到了摆摊卖醒酒二陈汤的王公,王公照常捧上热腾腾暖心的二陈汤,由于每碗二陈汤价钱太低了,只需付几个铜板,所以宋江就不想每次掏来掏去的,嫌麻烦!宋江身上一般只有银两支付。

    所以宋江许诺,到时候一次性付给王公一笔银子,可以作为给王公做身后的棺材板的钱。

    这可是个好彩头!“棺材棺材”,将来世是有“官”又有“才”,那下辈子王公就发达了,翻身了!

    所以王公也愉快地答应了,就这样天长日久,都已经习惯了,宋江就从未付过一文铜钱。和着这些年,宋江是白吃白喝,但今天宋江想起来,一定要给!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5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5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