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新评水浒说 > 第 33-34章秦明和黄信是一对大草包师徒
    秋老师:宋江和花荣一见面,就知道了自己应该是救错了人,原先以为那妇人是花荣亲眷,实际上却是花荣切齿痛恨的刘高正寨主的恭人。

    我还是佩服施耐庵老先生的文思机巧的。居然编出这种文武花知寨、文正武副两寨并存的奇葩设计思路,真是一举两得。

    (1)文正武副、两寨并立可以彰显北宋国策“扬文抑武”的作法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这在真实的北宋是不可能的存在,但施耐庵老先生就这么凭空想象出来,堂而皇之地描写下来,这其实也是施耐庵先生写作勇气的体现吧。

    (2)如果只有一个花知寨,刘高为正,花荣为副,宋江去投靠花荣,刘高作为正寨主就可以直接穿帮了,故事就很难编下去。

    现在这种文武两寨分立,那文寨之中可能还在上演刘高和妇人的重逢庆幸之中,这武寨之内也在上演宋江和花荣兄弟相逢的喜悦之中,那是互不对眼,互不干涉的静态表现。

    明老师:宋江看到花荣对文寨的恨意那是正中下怀,只要自己一旦被那个文寨正寨主刘高这对狗男女发现了,刘高的妇人就会认出自己这个冒牌清风匪寨的大头目来,向丈夫一禀报,那刘高肯定要抓自己,花荣肯定要保自己,那结果一定是双方要发生冲突的,宋江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花荣给宋江派了几个梯己人领着宋江去游玩,宋江开始一天换一个梯己人领着自己,开始了他的公开频频亮相,他是希望被刘高的恭人看见自己,并及时认出自己,然后派出人马来抓住自己。

    宋江希望这一切来得那么自然而然,但一个多月过去都没让刘高的恭人打过照面,这种状况直到元宵节放灯。

    宋江由三个梯己人领着到小鳌山去观当地鲍老演滑稽舞,宋江矮挫,站在后面看不见,其中一个梯己人认得领头队里,便叫分开众人,方便宋江观看,只是这院墙里面正好是刘高夫妻两口儿和几个婆娘在里面看,那刘高的老婆于灯下却认得宋江,便指与丈夫道:“兀那个黄矮汉子,便是前日清风山抢掳下我的贼头!”

    刘知寨听了,吃一惊,便派六七个军汉去抓人,就把宋江给捉住拿回文寨里,押至厅前。三个梯己人见捉了宋江去,自然跑去报与花荣知道。

    秋老师:宋江即使被抓,但他当然不慌,但他害怕的是杀阎婆惜案曝光,所以谎称郓城客商,叫张三,但是这与花荣的从济州来的刘丈,双方的口供词就对不上号,露馅了!

    这让刘高很生气,“……俺须不是你侮弄的,你写他姓刘,是与我同姓。恁地我便放了他?”那花荣见刘高不放人,便全身披挂,拴束了弓箭,绰枪上马,带了三五十个军汉都拖枪拽棒直接打上文寨,便把宋江救了回去。

    明老师:宋江见双方己经撕破面皮公开为了自己闹了起来,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自己就该撤回清风山寨去躲避了,叫花荣明日去和刘高白赖,便是文武不和相殴的官司。

    但宋江显然低估了刘高作为文人的智商,刘高也确实是心思高明之辈,早就联想到宋江既然与清风匪寨有联系,就会前往清风匪寨去暂躲避一时,所以刘高在前往清风匪寨的必经之路口设下埋伏把宋江抓了个正着。

    此到的主动权又回到了刘高的手中,按常理刘高有上下两策,上策是向上一级官府即青州府请求援助,下策则是人不知,鬼不觉地把犯人一杀,随地一埋,就算啥事也没发生,反正犯人被你花荣救走了,花荣发现宋江人间蒸发也怪不到刘高头上,又给自己和老婆出了这口恶气。

    但是这是水浒的世界,一切是颠倒的理念,就连正常官府的正常策略也颠倒了,上策成了下策,而平日里的下策其实是刘高人生的上上策。如果杀了又埋了宋江,人不知鬼不觉,以前是怎么样过,现在和将来还是怎么过,就当宋江没来过,刘高没有死亡的威胁。

    但是刘高选择了看似正常官府的上策,却实际是他人生的下策,向青州府申请援助,其实还是贪心那高额的赏金心态走上人生不归路,是死路一条。

    秋老师:刘高的求援得到了青州府慕容彦达的积极正确的对待,派出了青州府的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要求黄信连夜去花知寨文寨,好去押运犯人张三来讨赏钱。

    那对于黄信来说他的上策是刘高既然已把张三匪头抓住,自己只要连夜把张三往青州府的府尹一送就算完成任务,有没有赏钱先不管,但一来二去的辛苦钱总有吧,否则下次没人肯干活了。

    青州府一旦接到犯人张三,宋江肯定开口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郓城前押司,现在杀人在逃犯人宋江,显然是刘高抓到犯人宋江到底是有功劳。但是这功劳的大小就难定论。那就要看宋太公给的钱财是否到位了。

    明老师:镇三山黄信其实武功并不高,是个四流高手,使用的还是一把道士做法术的丧门剑,但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为了博得上司秦明的欢心,居然去拜秦明为师,而秦明这个人居然能答应收下黄信这个徒弟,这样秦明和黄信居然成了一对师徒的关系。

    俗话说:月棒年刀剑随身!

    师父是只需几个月就能练成的棒法,秦明是天生力气大,一力降十会,为了增加打击力度,秦明还采用了狼牙去增加武器的重量和破坏力度,招数就更简单易学,破坏力度也更强大。

    现在秦明却要去教人使用一辈子随身的最难学的剑法,我们真不知道秦明到底有没有指点过黄信武功。

    但黄信的大话却已经说出去了,牛皮也吹起来了,他一个人就能征服青州府三座大山(二龙山、清风山、桃花山)上的匪徒,所以才被人叫做为“镇三山”,嘲笑黄信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但黄信偏偏接受这个侮辱的绰号,反而为荣真是个奇人!智商有问题。

    秋老师:黄信当听到刘高封锁了消息,居然想出了摔杯为号抓花荣的最愚蠢的计策,黄信的谋略书在平时可能读得太多了。

    黄信又喜欢卖弄小聪明,也想亲自做一幡,是照葫芦画瓢。真是多此一举,吃力不讨好,常言道:“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你黄信害了花荣,抓了花荣,暴露了消息,你还能像来的时候那样顺利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清风山匪寨的耳目众多,黄信再想平安押回宋江和花荣回青州府,已经走漏消息是不可能再完成的任务了。所以说黄信就是一个头脑易冲动、惹事又生非的大草包,和霹雳火秦明是一个德性的莽夫。

    明老师:花荣真上当了,主要是没有想到宋江会被抓,同时刘高也封住了消息的外传,花荣是个小李广很粗心,对黄信上门邀请喝酒,化解误会的谎言完全没有戒备,也相信了。

    陷害花荣本来就是由黄信首先自己提出,亲自出面实施,到了最后面对花荣的质问,黄信居然喝道:“这须不干我事,见有告人刘高在此。”

    黄信居然又把刘高做原告来推卸自己先提议,后实施的责任,转眼就把刘高出卖,把己给摘出来不想负责任的大草包德性。

    “不妨,不妨。这是我的亲眷,他自是郓城县人,你要强扭他做贼,到上司自有分辨处。”从双方对话可见,那黄信在官场又是多么幼稚,难怪被人讥讽为“镇三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黄信就是个好耍小聪明的官场草包二百五。

    秋老师:刘高算是倒了霉,黄信力邀他同往青州府,他也神鬼使差地答应同行,结果是送了自己的性命。

    清风山上的燕顺、王英、郑天寿早得到线报,立刻定下谋划下山截道,面对强大的匪徒,黄信哪里顾得了众军士和刘高,他是率先独自飞马奔回清风镇逃跑了,众军士见黄信这个主将遇敌就逃回时,已自发声喊,撇了囚车,都四散走了。只剩下刘高这个傻文官,猪队友任人宰割!

    明老师:在水浒这本书中有两个有趣的现象,这都与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有很大关系:

    (1)“全民练武,全民皆兵”,各州各府均设立个官府的专职团练使进行管理,一旦发动战争,即可在短时间征兵十万、百万,兵源充沛,再由枢密使派出领兵将领统帅,稍加训练,配备武器装备,既可去攻城略地主力军或者是战争中消耗对手的炮灰。

    但北宋的统治集团却忘了,这样的兵源即可以是官军,也可以是上山为匪的,无论是官军还是土匪,在老百姓眼中就是一份职业,是一份可以获得钱财的捷径,那至于战斗力是不用提了,那边将领势大得胜,那就是发财的机会就拼命往前冲,别耽误了发财的机会;如果一见自己这边的主将不行,就一轰而散,四处逃窜,那些军士想的就是,可别因为没有跑得快而丢了小命,那就不值了。

    而刘高是首领,早就被土匪盯上了的,刘高是土匪要抓捕的主要对象,就算是跑得快,刘高那也肯定是逃不脱的。

    (2)官府的运行都是做生意一样!对公人或者官军抓到的土匪是有区别的封赏,如果是活口,经审判确认,土匪就人会被公开处以极刑,有功之臣得到的赏钱是很高的,如果是被你打死了,确认死者就是罪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甚至死者家属会拿出足够钱财来翻案,到那个时候你这就不一定是功劳,而是要有被沦为是杀人犯的风险可能。死者有可能被你们阴谋杀害,同时案件有被翻盘的可能。

    所以土匪头子一旦被抓,暂时是没有生命危险,很容易就被同伴又救了回去,就象宋江和花荣一样又被救了,但反过来,官府的官员一旦被土匪抓住,那人生就悲剧了,因为土匪是无处讨赏钱的,那就只能把仇人挖心割肉吃喝一顿,算是报仇雪恨,就像刘高一样的惨死下场!

    秋老师:逃回花知寨文寨的黄信又立刻让亲信带着自己的求援信件飞奔州府禀报失败的现状,又向州府再度请求援兵。

    慕容知府接报是大吃一惊,连忙请来了兵马大总管,兵马统制“霹雳火”秦明来商议,结果是让秦明带更多兵马,去消灭清风山匪寨。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6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8760/7146216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