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都督功劳有三!一是安全护送太子去天津登船入海;二是奉旨除掉拒不勤王的刘泽清,并率兵进京勤王;三是在通州击溃流贼,解了京师之围,功高至伟!”

    “且刘都督乃孝纯皇后(崇祯之母)之侄,新乐侯刘文炳之弟,虽没有爵位,却也位列勋贵之中。”

    “所以臣提议由左都督刘文耀担任京营总督一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内阁的带领下,满朝文武几乎全票通过。

    但是也有例外。

    右都御史房可壮,刑部右侍郎张忻,兵科给事中曾应麟,兵科给事中的陈名夏等人站在原地既不表达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崇祯静静的看着他们,猜到了这些人的想法。

    想必这些人怕被治罪,索性在朝堂上佛系当差了。

    崇祯心中冷笑,是狐狸早晚要露出尾巴的,他只需要等待即可。

    “那就按诸位的意思办吧,左都督刘文耀兼任京营总督一职。”

    刘文耀也不推辞,当即跪地领旨:“臣刘文耀领旨谢恩!”

    “免礼平身!京营总督的差事不好当,要让京营士兵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与敌军精锐一战的能力。”

    “臣谨遵圣意!”

    “既然京营总督有了人选,那么李阁老继续吧!”崇祯表情平淡。

    李邦华再次出班,拱手说到:“朝廷九边已失八边,只有蓟州一镇可守!当务之急是在蓟州布置重兵,抵御流贼和建奴。”

    李邦华的话刚说完,兵科给事中曾应麟忍不住了,他拱手问:“李阁老,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懂,但钱从何来?兵又从何来?”

    “户部前些日子虽然有不少银子入库,但边军欠饷尚未补发,各地的军饷也都有亏钱,一旦把这些钱都花了,国库的那些钱怕是不够吧?”

    “况且蓟州屡次兵变,不应在此驻军!”

    曾应麟自以为说的有理有据,所以语气十分不友善。

    在他的认知里,朝廷现在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万两银子。其中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成国公府上查抄几百万两,在离京的勋贵手里抢了几百万两,仅此而已!

    而且蓟州有过两次兵变,确实有不适合继续驻军的理由。

    李邦华心中冷笑。

    虽然他不知道内帑有多少钱,但国库存银超过了一千万两。

    这些钱肯定够用。

    实际上国库加内帑存银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两,如果算是其他财物折银,总数逼近三千万两。

    而且九边大军已丢八边,除非那些士兵投降,否则之前拖欠的饷银根本不用补发。

    吴三桂那边欠饷不足一百五十万两,虽然不少,但也不多。

    而且新招募士兵才多少钱?

    朝廷给士兵的钱主要包括两项,一是月粮,二是行粮。

    月粮\\u003d工资。

    行粮=出差补助。

    边军去城四十里外才给口粮,而军镇腹地的官兵则不发口粮。因为腹地官兵不属于出差,所以不会发放行粮。

    就算蓟州招募的士兵按照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标准,三万兵士一年也才消耗七十二万两银子。

    对比辽东,这些钱根本不算什么。

    李邦华眯着眼睛,悠悠说道:“钱的问题不劳曾大人费心了,国库不但有存银,而且很多。兵源的问题本官也考虑过,来源有三!”

    “一,招募蓟州当地百姓!二,调山海关总兵高第的守军;三是蓟辽总督王永吉王大人的关宁军。”

    “至于你说的蓟州屡次兵变,那些都属于人祸,与蓟州这个地方无关。”

    朝堂之上,安静的有些可怕。

    李邦华太敢说了,先不提他的兵源对策,但就蓟州兵变的言论,就触及到朝廷和皇帝的逆鳞。

    他怎么敢的啊?

    众人一番对视后,最后将目光落到崇祯身上。

    崇祯一脸平静的坐在龙椅上,开始回忆历史。

    蓟州兵变

    这是史书都不愿记载的事件,自此之后明军开始日落西山。

    蓟州兵变对于大明的影响十分深远!

    第一次蓟州兵变是万历二十三年,明史记载两千多戚家军不满粮饷,兵变被杀。第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9973/7177960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9973/71779608.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