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连痛苦都是假的!
    第1426章连痛苦都是假的!

    《月球》还有一个被讨论的最多的主题,那就是关于如何定义“人”!

    影评人周清泉在个人的专栏上这样写道:“《月球》可算是近年来比较另类的一部成功科幻片,这部电影的成本并不高,但是一上映,在科幻电影节上,几乎是场场爆满,而且口碑非常之好。

    可以说今年的科幻电影节,将这部电影作为开幕影片,绝对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因为《月球》完全可以算是给小成本科幻影片指出了一条明路,起码证明了,科幻片也不需要完全靠钱来砸特效,故事好创意成功一样能博得大家的欢心。

    如何节约成本?首先是少用演员,基本属于独角戏的本片真是怪杰,要有交流冲突怎么也得有个对手戏吧,他就用一个人就完成了,还毫不让人觉得冷清。密闭空间又节约了环境成本,我看他搭的布景数量也就是情景喜剧级别。当然也有捉襟见肘的地方,不得不出现的外景一看就是小模型,让人代入感降低了一些。不过瑕不掩瑜,故事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优秀的创意,只要能风格统一的善始善终,其他部分说得过去就和大片一样能出彩。

    其实故事并不复杂,如果把克隆人换成机器人,恐怕立意就要大减。我们似乎还是更看重自己的,一个人,被欺骗,被隔离,享受着永远无法突破的孤独,多么悲伤啊。而同样是处于如此境地的ai八戒就没什么人去同情他,虽然他也是受害者。究其原因首先是情节设计成人是被骗的,而机器是知情的,但关键还是我们同情同类。可仔细想起来,倒霉的吴刚第n号能算是人吗?

    科技日新月异,克隆人这个话题,也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关于克隆人的电影也有不少。

    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觉得,一些拍克隆人的科幻电影,其实很科幻,并不真实。

    而《月球》虽然成本低,也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特效,当然主打的也不是什么特效场面,可是这部电影,却让人有种距离我们很近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们的确可以登月了,的确也被证明了月球上有着丰富的矿物资源,也的确成功地从月球带回来了月球土壤。

    这被证明,《月球》里面的剧情,并不算是凭空杜撰的,而是抛开克隆人的元素,在不远的将来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

    同时,克隆人的使用,也有着非常完善的逻辑自洽,其实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尝不是在讽刺当下的一些社会现实,比如资本为了降低节约成本,有没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答案是肯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让人觉得“真实”的原因所在。

    《月球》有别于其他克隆人的地方在于,我们有关“克隆人”的影视作品中,常有这样的桥段,某人因意外迷失在外,等到回家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克隆体”替换,而克隆体正与自己的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且无人觉察。如果导演脑洞再大一点,就会在结局揭示——主角自己才是“克隆人”。细思恐极………

    然而《月球》从头到尾都是在讲述克隆人的故事,聚焦的点也仅仅在于克隆人身上,或者说聚焦于,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

    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对于人身份的识别仍然限于体征,也就是什么指纹,眼纹等等。不过从根本上来讲,这些东西其实只是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可能都是可替换,可制造的。

    原则上来说,人应该只是我们的记忆和思想。也就是说,甚至我们的大脑也不是人的本质,那只是个生物硬盘。存贮在其中的操作系统,即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才是人的一个特征。看到一件事,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会有不同的看法,但看到的场景是客观一致的。由此一致的场景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才是一个人的本质,另一个可识别的人的本质就是记忆,我们对于自己经历的脑中存贮,这两点结合起来,才是一个人。

    回到《月球》,回到主角吴刚,我们会发现这两点对于他,其实都是人造的。

    他的记忆不必提了,假的。他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也是仿制品,但这就说明这个人造人不是人类?

    似乎又不能这么说,他和ai八戒还是有本质区别的,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他有可塑性,也就是说他的过去虽然是被制造的,但他的未来是可以变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婴儿虽然没有记忆,没有性格,可他仍然是人,就因为他可能会有这两样东西。而一个ai,比如八戒,直到他报废,他和其他的八戒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所以吴刚-n怎么说,也算是个人,起码算是个加工过的婴儿。

    这一点从不同的克隆人“吴刚”的不同的性格,就可以看的出来,5号克隆人吴刚,和6号克隆人吴刚,有着明显的性格上的差异。

    而且哪怕是6号也同样地在那里度过3年,结果也绝对会和5号不同,这就是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异所在。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感,会导致不同的性格的形成,而同样的也会让他们的记忆开始出现不同。

    所以,克隆人,虽然有着初始的记忆,但是却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性格。那么无疑,他们也和人类在除了寿命方面的差异,其他方面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克隆人从这方面来说,是不是也是“人”?

    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同意这个结论,那毫无疑问吴刚是个大悲剧。

    他是人,但没有丝毫的人权,也就是说,他没有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权利。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像机器一样无私无畏的为别人创造价值,甚至他不需要被支付酬劳,可以说是一头被人无私榨取劳动价值的人形奶牛。

    这虽然是个科幻片,但他提出的问题还是有些意义的,如果生命真的不再是神的特权,那么我们制造的同类,该不该享有像我们一样的权利呢?这个问题一直被讨论着,可是一直都没有答案,但技术不会因为伦理而停滞,该来的还是要来,如果能通过更换躯壳的方式让我的精神永存,那我何乐而不为呢?…

    说得有些远了,一部科幻片,能引起这些思考,那他就够有意义的了,何况他花的钱还不算多。时代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停歇,如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真的反过来背叛人类,这也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甚至可能比克隆人会更快面临,那么我们还会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当技术到来的时候,绝不可能会不用,那么怎么用,能不能尽量平等的用,这就是个大问题了。不患不足患不均本就是社会的痼疾,等到技术的加速度彻底分化了人群的时候,一个新时代可能也就要到来了。”

    相比起周清泉更加的理性地解读,感性的解读的影评更多。

    非常规影评人刘飞的影评就比较感性,或者说,他更多的是站在观众的立场上来看待。

    “对《月球》期待已久,早前一直宣传的是这是一部月球版本的《楚门的世界》,可如看完之后,却似是而非!类似的是,同样的被安排好了一切,不同的是,《楚门的世界》里面的楚门,他至少还存有自己突破这个世界的控制的权力,可是《月球》里面的吴刚,没有!

    他更加的悲哀,因为《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他的感情都是假的,但是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真的,而吴刚却从头到尾都是假的,只有和机器人一起的那些记忆是真的。

    甚至于,根本没有人在意他。

    因为他对于公司而言,只是工具,而对于所谓的“家人”而言,他是不存在的!

    言归正传,《月球》让我连续反复地看了好几遍,而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最钟情的场景,是吴刚5号在信号干扰外给地球上自己的“家人”打电话的时候,以及6号吴刚毫无心理准备地观看5号与“家人”通话的录像的时候。

    可以说两个吴刚的反应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当5号听到小女孩说妻子已经死了,他的最初反应是思考了一下,然后不可的置信的问:“你确定么?”然后5号发现小女孩就是他日思夜想的女儿,他脱口而出:“亲爱的”,然后又觉得唐突,改口问了句:“你妈妈是怎么死的?”

    但是6号,他听到妻子的死讯时,身体摇晃了两下,仿佛站不稳似的,因为对6号来说,他的记忆仅仅到他来月球一星期为止,他和妻子刚刚分别了一周多,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太大了。所以这让他无法接受。

    6号沉浸在痛失爱妻的心情中,对眼前这个15岁的,应该是自己“女儿”的人感觉异常陌生,直到通话快结束的时候,他才把机器拿到眼前,看了看女儿,脑中的疑惑又被爱妻的死讯所带来的痛苦瞬间淹没。

    这也是两个克隆人的差异,同时也是最让他们痛苦的地方!

    他们都有着同样的记忆的,可是5号比6号多了3年的记忆,尽管那些记忆他们已经知道了是被植入的,是虚假的记忆,可是于他们而言,却都不可能真的当做是不存在的。…

    这也是最残酷的地方,因为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至少于他们而言是真实的!

    甚至于那是他们唯一的信念所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发现了真相,等同于在情感上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暴击!

    让唯一的信念崩塌!

    当我第二次看的时候,最让我动容的,是5号和6号在车里一起回忆和妻子邂逅的场景。5号说一句,6号接一句,他们对当时的感觉是完全一样的,内心的小担忧,妻子欣然接受邀约后的欢喜和难以置信。

    人活在世界上,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可能100的分享内心,即使两个人一起经历的一生,他们对每一个瞬间的记忆和感觉也是不同的,只有成为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爱同一个人,担心同一件事,才能拥有相同的记忆。

    这本来是一件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0/6551432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0/65514329.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