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为张氏先祖扛大旗 > 第29章 上懂天文,下会动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现在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他的爷爷张堪凭借“渔阳惠政”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张衡跟他爷爷一样,从小就很喜欢学习。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写出一手好文章了。

    十六岁那年,他决定远离家乡和小伙伴,开始自己四处游学的旅程。他先是去了那个学术气息特别浓厚的三辅(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那一带)。

    那里的风景特别美,还有很多秦汉古都的遗址,这些都给了他很多写作的灵感。

    后来,张衡又去了东汉的都城洛阳,也就是当时的雒阳。

    在那里,他进了当时最高级的学府——太学,还结识了一个叫崔瑗的学霸朋友,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张衡的兴趣非常广泛,他不仅自学了《五经》,还彻底搞懂了六艺的道理,除了这个以外,他还特别喜欢研究数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什么的。

    不过,他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的还是写写诗歌、辞赋和散文什么的,虽然他的才华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平时总是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也不喜欢和俗人打交道。

    在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 89 年至 105 年),张衡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他去任职,他也没有去应召。

    那个时候,国家繁荣昌盛,长久的太平岁月使得那些王侯以下的人们,都开始过度追求奢侈,京中奢靡之风盛行。

    张衡看在眼里,心里可急了,决定仿照着班固的《两都赋》,花了整整十年,写出了《二京赋》,用来给朝廷敲敲警钟,让大家知道过日子得有个度。

    到了永元十二年(100 年),南阳太守鲍德请张衡去当他的主簿,帮忙处理文书工作。后来,鲍德升职当了大司农,张衡就辞去了主簿一职,全心全意地搞起了学问。

    大将军邓骘特别欣赏他的才华,准备好了职位,好几次叫他过来上任,都被张衡无情地给拒绝了。

    永初四年(110年),张衡意气风发,创作了《南都赋》,《南都赋》主要描绘了他的故乡南阳那充满趣味的风土人情和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

    在这篇赋文中,他通过对南阳的地理环境、丰富矿产、锦绣山川、动植物、独特祭祀习俗、俊男靓女的游乐以及精彩音乐文化等方面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了南阳的繁荣昌盛和如诗如画的美景,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浓浓真情和深深眷恋。

    张衡还特别擅长机械制造,对天文、阴阳、历算都很有研究。

    他特别喜欢扬雄的《太玄经》,还跟崔瑗说这本书很了不起,将来一定会再次兴盛起来。

    永初五年(111 年),邓绥太后特地用公车把张衡接进京城,让他担任郎中这个官职。

    这段时间里,张衡也没闲着,写出了《与崔瑗书》《太玄经注》《玄图》《大司农鲍德诔》等好几部作品。

    元初元年(114 年),张衡又升官了,他成了尚书侍郎,帮助邓太后进行改革,他特别聪明,起草了很多重要文书。在这期间,他还写了一本叫《黄帝飞鸟历》的书。

    三年后,也就是元初四年(117 年),张衡又升官了,他成了太史令,负责全国的天象观测工作。

    他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元初四年(117 年),张衡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的天文仪器——浑天仪,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衡在当太史令的那几年(115-121 年),还写了很多作品,比如《地形图》《浑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灵宪》《灵宪图》《算罔论》等。

    其中,《灵宪》这本书特别有名,这可是咱们中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

    在这本书里,张衡详细解释了天体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运行的,还提出了一个基于“气”的宇宙形成理论。

    这些观点和发现,在当时可都是非常前沿的。

    张衡对阴阳之道有很深的研究,因此他精通天文历法,发明了很多神奇的器械,比如独飞木雕、浑天仪、瑞轮蓂荚和漏壶等。

    后来,张衡被调去了别的职位,但最后又回到了太史令这个岗位,而且一干就是 14 年呢!他很多重要科学研究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离世,汉安帝开始亲政,张衡的仕途也遭遇了一些波折,被降为了公车司马令。

    但金子总会发光的,到了汉顺帝永建年间(126年-132年),张衡又被重新任命为太史令。

    张衡这个人,对名利并不太看重,虽然做了多年的官,但升迁得并不快。他离开史官职位五年后,又回到了这个岗位,还特地写了篇《应问》,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那时候,朝政逐渐衰落,宦官们开始插手国家大事。张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写了一封信给顺帝,劝他好好治理国家。

    在永建七年(132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这还不算完,后来他还搞出了测量气象的候风仪、自动转向的三轮指南车和能自动起飞的木雕。

    到了阳嘉二年(133年)那会儿,张衡可算是升官了,当上了侍中,顺帝经常让他陪在身边,有时候还会听听他对国家政事的看法。

    有一次,顺帝问张衡,现在天下人都恨谁啊?

    那些宦官们听了,心里咯噔一下,生怕张衡说他们的坏话,都瞪大了眼睛盯着他。

    张衡聪明得很,他知道这时候不能说得太直接,就用了一些比较含蓄的话回答了一下,然后就出来了。

    但那些宦官还是不放心,觉得张衡以后肯定是个隐患,于是就开始四处说他的坏话。

    张衡心里明镜似的,他知道吉凶祸福这些事儿,深不可测,不是一般人能琢磨透的,就写了篇《思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017/7178991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017/7178991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