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三国人物那些事儿 > 第73章 袁绍:汉末的英才第章 豪杰第章 雄主和梦想家(六)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袁绍作为一位权势显赫的将领,心怀家国之忧,他对自己的别驾从事沮授提出了一番深思熟虑的话语。他说:“眼下,朝纲不振,贼臣横行,导致朝廷不得不西迁。袁家世代深受皇恩,我决心竭尽全力,以恢复汉室昔日的荣光。然而,历史上的齐桓公若无管仲辅佐,便无法成就霸业;勾践没有范蠡之助,也不可能保全越国。我希望能与您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安定社稷。不知您有何高见,能助我一臂之力?”

    沮授听后,对袁绍的抱负表示赞同,并回应道:“将军您年少时便入朝为官,名声远播四海。在废立君王的关键时刻,您展现了忠义之心;独自一人出走,令董卓感到恐惧。您渡过黄河北上,渤海之地顺从;凭借一郡之兵力,聚集了冀州的民众。您的威望已经超越了河朔,声望在天下无人能及。如今,若将军能够率先起兵东征,定能平定青州黄巾之乱;再回军讨伐黑山,消灭张燕。然后,我们可以北征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如此,将军将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进而招募英雄豪杰,集结百万大军,迎接皇上于西京,恢复宗庙于雒阳。以这样的威势号令天下,诛讨那些尚未臣服之人,将无人能够抵挡。”

    袁绍听到沮授的这番话,心中极为振奋,随即封沮授为奋威将军,让他监督和指挥诸将。同时,袁绍也任用了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这两位都是正直之人,但在韩馥手下并未得到重用。此外,袁绍还招纳了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他们都是智谋过人之士。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袁绍还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以此来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冀州地区,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使得它成为了多个势力争夺的焦点。在这片土地上,北面盘踞着一位名叫公孙瓒的强势军阀,而南面则由另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物袁术所控制。这两股势力无疑对冀州的统治者袁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袁术,作为袁绍的从弟,本应是家族中的亲近成员。然而,权力的游戏往往能够撕裂最紧密的血缘关系,袁术和袁绍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明证。他们之间的不和,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纷争,更是政治立场和利益冲突的外在表现。这种紧张的关系,使得袁绍不得不时刻提防着袁术的动向,以防被其出其不意的攻击。

    在这场复杂的权力博弈中,兖州刺史刘岱扮演了一个微妙的角色。他不仅是袁绍的姻亲,同样也与公孙瓒有着婚姻上的联系。这种双重的亲属关系使得刘岱在两大势力之间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袁绍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将妻子和孩子安置在刘岱的治所内,希望借此确保他们的安全。

    而在另一个战场上,荆州牧刘表与袁绍结成了盟友关系。这种联盟在动荡的战国时期并不罕见,但它也意味着任何一方的敌对行动都可能牵涉到另一方。正是因为这种盟友关系,刘表遭到了袁术和孙坚的联合袭击。孙坚,作为东吴的奠基人,他的介入无疑加剧了整个地区的紧张局势。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成为了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阴谋的年份。在这一年,权势显赫的袁术任命了勇猛的将领孙坚为豫州刺史,并命令他在阳城地区驻扎军队。阳城因此成为了孙坚的军事基地,他在这里积蓄力量,准备对董卓这位权倾朝野的宦官进行致命的打击。

    然而,就在孙坚准备出征董卓的关键时刻,另一股势力正在暗中蠢蠢欲动。袁绍,另一位野心勃勃的诸侯,看到了孙坚离开阳城的机会,决定出兵偷袭。他派遣了自己的将领周昂,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虚而入,成功地攻占了阳城。这一举动不仅削弱了孙坚的势力,也使得袁术的地盘受到了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袁术不得不采取行动。他派出了公孙瓒的从弟,也就是他的亲族成员公孙越,协助孙坚回师救援阳城。不幸的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公孙越不幸被一支流矢击中,英勇牺牲。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耳中。

    公孙瓒对于弟弟的战死感到极度悲痛和愤怒,他将这份怨恨全部投射到了袁绍身上。在愤怒的驱使下,公孙瓒决定举兵攻打袁绍,以此来为弟弟的死复仇。面对公孙瓒的强大军力,袁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意识到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来缓和这场危机。

    为了平息公孙瓒的怒火,袁绍决定提拔公孙瓒的另一从弟,名为公孙范的人,任命他为勃海太守。这个职位在当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行政职位,负责管理勃海地区的政务。袁绍希望通过这样的政治安排,能够收买公孙范的忠诚,从而缓解与公孙瓒之间的紧张关系。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袁绍的预期发展。公孙范到达勃海之后,并没有成为袁绍所期望的和平使者。相反,他立刻背叛了袁绍,转而加入了敌对的阵营。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无疑加剧了当时的局势,使得整个地区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当时公孙瓒以其过人的武力和军事才能,成为了黄河以北地区的一方霸主。他的声名远播,威震四方,以至于当他挥师南下,向冀州发起进攻时,冀州的各郡县纷纷望风而降,没有一人敢于与他抗衡,纷纷倒戈投向了公孙瓒的怀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孙瓒轻松地击溃了冀州各郡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他的胜利让他更加自信,于是派出使者前去与刘岱交涉,要求刘岱与他的劲敌袁绍断绝已有的联盟关系。然而,刘岱并没有被公孙瓒的气势所吓倒,他坚定地拒绝了公孙瓒的要求,保持了与袁绍的联盟。

    面对这样的局势,袁绍决定亲自出马,率领军队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的地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公孙瓒以三万步兵为主力,他们排列成坚固的方阵,两侧则是各五千多名骑兵,形成了强大的攻击阵容。而袁绍则不甘示弱,他命令部下麹义率领八百精兵作为先锋部队,同时配备了千张强弩作为远程支援,而他自己则统领着数万步兵紧随其后。战斗一触即发,公孙瓒看到袁绍的兵力相对较少,便果断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试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践踏敌军阵地。然而,麹义的部队却异常沉着冷静,他们静静地俯卧在盾牌之下,等待着最佳的反击时机。当公孙瓒的骑兵冲到只有几十步之遥时,麹义的士兵突然跃起,勇猛地反击,同时千张强弩齐发,密集的箭雨向公孙瓒的骑兵倾泻而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公孙瓒的军队措手不及,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骑兵和步兵在恐慌中争相逃命,原本有序的阵型瞬间崩溃。而麹义的部队则越战越勇,他们在战斗中斩杀了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并斩获了千余名敌军的首级。乘胜追击,他们一路打到了界桥。公孙瓒虽然企图在界桥固守,但已经元气大伤的他再次遭遇了失败。麹义不依不饶,一直追击到了公孙瓒的驻营地。在这场战役中,公孙瓒的势力受到了重创,而袁绍则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决心。这一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两位英雄之间的较量,是智慧与勇气的碰撞。

    在古代战场的硝烟弥漫之中,袁绍作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果断地下达了追击敌人的指令。他的部队迅速行动起来,而他本身却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缓缓地跟随在后。在他的身边,仅有数十张精良的强弩和一百多名手持长戟的卫士,这支队伍虽小,却是精锐中的精锐。

    当袁绍行进至距离界桥大约十余里的地方时,前方传来了捷报,他的部队已经取得了胜利。于是,他决定暂时停下来,下马卸鞍,让士兵们稍作休息,恢复体力。然而,就在这短暂的宁静中,意外发生了。公孙瓒的部队中,有两千多名逃散的骑兵突然如鬼魅般出现,他们迅猛地对袁绍发起了攻击,将他和他的卫队团团围住。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形势一时间变得极为危急。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田丰挺身而出,他扶着袁绍,试图将他引入一堵矮墙之后,以图暂时避难。

    但袁绍,这位骨子里流淌着战士血液的男人,他的反应出人意料。他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发出了坚定而又响亮的声音:“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这句话,如同晨钟暮鼓,激起了士兵们的士气。袁绍迅速指挥着他的强弩手们应战,他们的箭矢准确无误地射向敌人,杀伤了不少公孙瓒的骑兵。由于公孙瓒的部队并未认出袁绍,加之袁绍部队的顽强抵抗,他们开始逐渐后退。就在这时,麹义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迎接袁绍。在这支生力军的支援下,公孙瓒的骑兵终于撤走,袁绍和他的部队得以喘息,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终于得到了解决。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一场关键的战役在巨马水附近爆发,这场战役被称为巨马水之战。当时,势力庞大的袁绍派遣了他的部下崔巨业,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围攻故安城。故安城守军坚韧不拔,使得崔巨业的军队尽管发起了多次攻势,但始终无法攻破城池的坚固防御。

    随着时间的推移,崔巨业的军队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士气和物资开始出现枯竭。在一次尝试性的撤退行动中,他们遭遇了意外的灾难。公孙瓒,另一位雄心勃勃的诸侯,早已觊觎这块地盘,他派出了三万大军,如饿虎扑食般追击崔巨业的部队。在巨马水一带,崔巨业的军队被截击,惨烈的战斗导致了七八千名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129/7394591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129/7394591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