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三国人物那些事儿 > 第76章 袁绍:汉末的英才第章 豪杰第章 雄主和梦想家(九)
    袁绍,一位显赫的诸侯,在三国乱世中拥有着不小的势力。他共有三位子嗣: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以及三子袁尚。在这三位子嗣中,袁绍对后妻刘氏所生的三子袁尚有着特别的偏爱。他不仅对袁尚宠爱有加,更是有意将他立为继承人,以继承自己的事业和地位。

    为了考验和观察自己子嗣的能力,袁绍采取了一项策略。他计划让四位年轻的儿子各自掌管一个州,以此来考察他们的才能和治理能力。在这样的安排下,袁绍将长子袁谭派往青州,让他在那里担任要职。不仅如此,袁绍还向沮授透露了自己的意图,表示要让四人各据一州,以此来观察他们的表现。

    袁谭最初被任命为青州都督,随后,曹操也任命他为刺史,这标志着他在青州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然而,当他抵达青州时,发现自己所能控制的地区仅仅是平原一带。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袁谭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动作。他先是北上对抗田楷,然后又东进攻打北海国的国相孔融,最终在海隅地区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经过一系列的征战,整个青州终于落入了袁氏的控制之下。

    在对子嗣的安排上,袁绍并没有止步。他又任命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同时,他的外甥高干被任命为并州刺史,而他自己则只留下最宠爱的三子袁尚在身边,亲自教导和培养。这样的安排,无疑显示出了袁绍对自己子嗣的期望和用心,也反映出了他对未来继承问题的深思熟虑。

    在古代北方的边疆地带,乌桓族是一个强大的外族部落,其首领丘力居在初平年间不幸去世。丘力居的儿子楼班年纪尚小,无法承担起领导部落的重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楼班的侄子蹋顿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和智慧。蹋顿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善于运用策略,因此被推举代替年幼的楼班,成为乌桓族的新任首领,统领着三个郡的乌桓军队。

    建安初年,即公元196年,中原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袁绍与公孙瓒两位势力强大的军阀正处于对峙状态。蹋顿看准了时机,派出使者前往袁绍那里,提出和亲的请求,希望通过结盟来增强自己的势力。袁绍接受了蹋顿的提议,双方达成了联盟。

    在随后的冲突中,蹋顿派遣自己的军队支援袁绍,共同对抗公孙瓒。在蹋顿的帮助下,袁绍大获全胜,彻底击败了公孙瓒。为了感谢蹋顿的支持和帮助,袁绍对蹋顿以及其他几位乌桓首领进行了封赏,授予他们单于印绶,这是对他们地位和权力的一种认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难楼和苏仆延这两位乌桓首领开始寻求更大的权力。他们联合自己的部众,推举楼班为单于,而将蹋顿推举为乌桓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平衡部落内部的权力结构。

    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广阳郡的一位名叫阎柔的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阎柔年轻时曾在乌桓和鲜卑之间游历,凭借他的机智和能力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利用这个机会,借助鲜卑人的力量,杀害了护乌桓校尉邢举,并成功地取代了他的位置。当袁绍得知这一切后,他没有选择对阎柔进行惩罚,而是选择了安抚。袁绍命令阎柔负责安定北部边郡,希望借此来维护边疆的稳定。这一举措显示了袁绍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边疆地区稳定的重视。

    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东汉朝廷授予袁绍右将军的职位。在这个时期,汉朝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处境尤为艰难。据史料记载,那年的冬季,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保护下,逃离了当时的都城,来到了曹阳地区。而在他们的身后,李傕率领的军队紧追不舍,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是否迎接汉献帝这一重大决策,史书中对袁绍阵营的记载存在分歧。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袁绍派遣了郭图前往汉献帝处进行使节任务。郭图返回后,他向袁绍建议应当迎接天子,但袁绍并未采纳他的建议。然而,《献帝传》中的说法则是,沮授是力主迎接汉献帝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举措。但是,郭图和淳于琼却持反对意见,他们劝阻了袁绍。

    关于袁绍没有迎接汉献帝的原因,以及后来汉献帝被曹操迎立时的态度,不同阵营的史料记录也有所不同。根据敌对的魏晋时期的《三国志》记载,袁绍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他不认可董卓所立的刘协作为合法的皇帝。但在曹操成功迎接了汉献帝之后,袁绍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而从袁绍所在的河北地区的《为袁绍讨豫州檄》来看,原因则是因为当时冀州正面临着公孙瓒、臧洪等强敌的夹击,袁绍无法从战事中抽身而出。这一观点的证据是,袁绍派出了从事中郎徐勋协助曹操迎接汉献帝,并且负责修缮郊庙,一路护送汉献帝。

    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曹操将献帝刘协迁至许县,这一举措标志着新的宗庙社稷制度的开始建立。在这个新的政治中心,曹操着手构建一套完整的朝廷体系和官员制度。袁绍的谋军校尉应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协助建设,还撰写了《汉官礼仪故事》一书,为许都新朝廷的朝廷制度和百官典式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制度和典式,大部分是由应劭亲自建立和完善的。

    曹操本人则担任了司隶校尉的职务,并负责录尚书事。自从献帝定都于许县之后,天子的实际权力被逐渐削弱,而曹氏家族的权力则日益增强。曹操利用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公开指责袁绍,指出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庞大的军队,却专门树立私党,不出兵勤王,反而发动兵力与其他诸侯相互攻伐。

    面对曹操的指责,袁绍并没有沉默,他向献帝上书申诉,表达了自己的冤屈和忠诚。他在申诉书中提到,如果能够让他表明自己的本心,并且无愧于先帝,那么即使面临最严酷的刑罚,他也心甘情愿。袁绍恳请献帝留心“尸鸠之平”,意指希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杜绝谄谀和污蔑,不要让他含恨而死,抱恨于九泉之下

    曹操在权力的游戏中巧妙地自封为大将军,同时将他的旧日盟友袁绍任命为太尉,并赐予邺侯的封号。然而,太尉的职位在大将军之下,这让袁绍感到了深深的羞辱。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因此上表拒绝了这一封拜,并且在表中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曹操曾经多次面临生死关头,而我屡次出手相救,帮助他从危难中脱身。如今他却忘恩负义,竟然利用天子的名义来命令我!”这份表的内容让曹操感到了极大的恐惧,为了平息事态,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大将军职位让给了袁绍。

    在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曹操派遣孔融携带天子的符节前往邺城,正式拜袁绍为大将军,并赐予他弓箭、节钺以及一百名虎贲勇士,同时让他兼任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州的刺史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129/7443209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129/7443209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