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西风峥嵘 > 第 37 章
    随着小提琴技巧有所提高,能拉一些曲子之后,我对乐理知识也是越来越感兴趣。我从聂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乐理书,有问题就不耻下问。聂老师那里还有一本精装版的《红色娘子军总谱》,在明白了和弦与管弦乐队配器的一些知识后,我就借来总谱对照广播电台播放的《红色娘子军》音乐,尝试把各个声部对号入座,尤其是弦乐组中的小提琴部分的乐谱,以便自己照猫画虎地学习演奏。在这个总谱上五线谱音符漫山遍野,各个器乐组,如弦乐、管乐、打击乐,是一应俱全,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有了这些乐理概念,听起管弦乐曲来就更有韵味和感觉了。记得在这之前,听到广播电台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时总是觉得乱七八糟的,一点美感都没有。现在再听那些过去觉得是杂音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了气势磅礴、激情澎拜的壮丽乐章。《钢琴协奏曲黄河》用西洋钢琴表现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曲调,洋为中用,珠联璧合,意境宏大,我甚至有点百听不厌。

    我想尽办法疯狂地搜罗各种音乐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幸运地找到了一本梦寐以求的歌曲集,这就是音乐出版社1958年7月出版的《外国名歌200首》,其中共收录224首外国歌曲。这部歌集里面的几乎每一首歌曲都是精品,尤其是那些俄罗斯和苏联的歌曲,旋律非常优美、深沉,曲调富有激情的同时又带些忧伤,听起来感人肺腑、余味无穷、抚慰灵魂。我太喜欢这本歌集《外国名歌200首》以至于想不还了,最后觉得从长远着想还是遵循古训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为上策。于是,我就把这本歌集的谱子全抄了下来,搞成一个手抄本《外国名歌200首》。它们当中有许多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乐曲结构简单,很适合用小提琴演奏。

    《喀秋莎》这首歌以前听陶老师说起过,这次一睹真容,果然名不虚传。据说这首歌创作于1938年,刚一发表即成为军旅文艺作品的典范,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均为斯大林奖金获得者。1940年苏联人在家庭聚会时都要唱《喀秋莎》,它真可谓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苏联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歌曲写的也是楚楚动人,旋律跌宕而又自然,结构精巧,常于平淡、深沉中显露出激情和豪迈。我很喜欢他创作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海港之夜》,尤其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这首歌也很动听,我为它的纯真、优美、浪漫的曲调而着迷。

    这本歌集上的一些俄罗斯民歌,更是让我流连忘返,听的不能自拔。首先是《故乡》这首歌,它曲调深沉而宽广,十分感人。据说这首歌的词作者叫萨维诺夫,是一位穷困潦倒的无名诗人,《故乡》这首诗经过切尔尼亚夫斯基谱曲,成了他唯一流传后世的作品。陶老师会用俄文唱这首歌,在我的请求下她教会了我俄文歌词。为了记住俄文发音,我拾起学英语时发明的汉语注音法,用汉语的相似发音字标注俄文歌词。虽然看上去有些滑稽,但是非常实用。

    《德聂伯河》这首歌曲也很动听,曲调在舒缓中奔发着激情,有点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这首歌据说由克雷查诺夫斯基作曲,但是填词有两个版本:一是《德聂泊尔掀起了怒涛》,词作者是 19世纪乌克兰的伟大诗人舍甫谦珂(1814~1861)。还有一个填词版本是50年代初苏联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国上演时,导演孙维世用这首歌的曲调另填上新词《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作为话剧的主题歌。《三套车》据说是由特瑞佛列夫所作,这首民歌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歌的经典,具有浓郁的土生土长的俄罗斯民歌风格,代表了俄罗斯民歌一切品格和特征。它的曲调深沉、忧伤、苍凉,三个乐段回旋出现,不断撞击听众的心弦,激起人们对那些饥寒交迫生活的满腔愤慨。《小路》这首歌曲,我对它情有独钟,它的旋律有一种特殊的美,能激起心中的特别感受。咋听是小家碧玉,旋律有些轻柔、缱绻,但是越听就越能在其中感受到大江大河般的坚毅和激情洪流。

    除了苏俄歌曲外,这本歌集里面还收录一些其他国家的歌曲,其中留下美好印象的歌曲有加拿大民歌《红河谷》,西班牙民歌《鸽子》,爱尔兰民歌《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以及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上述这些歌曲的风格与苏俄歌曲完全不同,它门的曲调基本上都比较轻松愉快,意境简单明了,没有苏俄歌曲那样深沉、宽广。此外,还有美国歌曲《老人河》,我听着也觉得不错。据陶老师说世界级低音之王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paul robeson)演唱的版本最好。

    另外,陶老师还会唱一首俄文歌曲,旋律也极其优美动听。这首歌就是就苏联电影《渴》的插曲《两道河岸》。这部电影由敖德萨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出品,由上海电影译制厂于1960年译制。该片讲述了一小队水兵向敖德萨市行进并试图秘密潜入水厂,不惜代价地完成一次对城市供水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由吉洪诺夫扮演,那个时候他初出茅庐,演技方面有些青涩。

    《外国民歌200首》展示的异国情调,以及那些优美、欢快、深沉、感人的旋律,让我流连忘返,百听不厌。后来,我也开始搜集国内的歌曲集,其中《战地新歌》歌集是最好的一本。

    《战地新歌》是从1972年开始编选、出版的,每年一本,每本收录大约在100到130多首左右,全套丛书约收录了800首左右,均为简谱横排排印。该歌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到1976年结束,一共出版了5本。《战地新歌》歌曲作品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革命历史歌曲、毛主席颂歌、工业题材歌曲、农业题材歌曲、部队题材歌曲、少儿歌曲、国际题材歌曲等分组编排设置。其中又以毛主席颂歌的数量最多,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北京颂歌》等。此外,这本歌集还收录了一些来自生活、取自百姓的创作歌曲,诸如:《阿瓦人民唱新歌》、《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和《红星照我去战斗》等。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和《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这两首歌,我非常喜欢,因为它们先后都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由上海交响乐团小提琴手潘寅林经典演奏,我是百听不厌,自己也是跃跃欲试。作曲家白诚仁1958年创作的《挑担茶叶上北京》也很有特色。那高亢、尖利、富有浓郁的湖南苗族风格的旋律,让何纪光唱绝了。他的真假嗓结合、刚柔并济、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独特唱法,我觉得中国无人能比。

    《北京颂歌》是这本歌集中我最欣赏的歌曲,再加上李双江的演唱,我认为它几乎完美无缺。我始终难忘第一次听到它时的情景。我记得那是一个隆冬季节的周日正午,寒冷好像把天地间的空气都凝结了。我独自走在空旷的道路上,周围万籁俱寂,一片白茫茫的雪源,路边的杨树枯枝指向天穹。就在这个时候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突然开始播放这首曲子,在那雄浑而又激越的前奏过后,李双江那甜美的、绵羊般颤抖的声音开始歌唱这首庄严的颂歌。他那富有穿透力的声音直冲云霄,在远处的博格达峰上回荡,使我激情澎拜,浮想联翩,身心进入一种高远的意境之中。另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和《红心照我去战斗》这两首歌曲,经过李双江激情而又浪漫的歌喉高歌一曲,也是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

    有一天,我正打算去学校一趟,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两个人正在追逐一个人。那个被追的人膀阔腰圆,一路狂奔。后面追踪的人当中有一个瘦鸡麻杆的人一马当先,紧追不舍,卷起一道滚滚尘土。我定睛一看,那位正是我们厂的捕快都头老施。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离那个逃跑的人还有一米左右的距离时,只见这个老施一跃而起,一个饿虎扑食就将那个家伙按倒在地。随即,老施一只腿跪压在那个家伙的背上,同时用两只手紧紧地扭住他的胳膊,最后在另外一位伙计的帮助下,将那个家伙制服,那个家伙俯首就擒。据说这小子企图盗窃厂子的财务。

    一个晴朗的夏日,厂子里传出了一个好消息:局里拨发了一部台式电影放映机,这样我们厂自己也可以在周末放电影了。放映员老牛放电影讲究周吴郑王,一本正经。我们厂没有人家北辰家大业大,因此夏天放电影就在蓝球场上拉个屏幕放映,冬天则在那个以大食堂名义但是实则偷梁换柱盖成的小礼堂放映。我们只有一部台式放映机,放电影时把它放在一张桌子上。放一部片子,至少要停下来换几次片子。换片子是老牛的高光时刻。在大灯泡下,只见他不急不躁、慢条斯理,毫不理会大家希望他快点换好片子的心情。有的时候可能事先没有协调好,还需要去外边跑片子。这时就见老牛把风镜潇洒的往脸上一扣,骑着摩托车一溜烟的扬长而去。等片子的时候电影场内人声鼎沸,但是当大家一看到他回来的身影就立刻发出一致的欢呼声:“片子来了!片子来了!”全都忘却了刚才电影中断时带来的恼火。

    老牛搞来了几部朝鲜电影,印象最深刻的是《买花姑娘》和《护士日记》。

    《卖花姑娘》讲述的是花妮一家在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下的悲惨生活,以及只有通过革命才有出路和希望的故事。扮演主人公花妮的演员洪英姬长得很像我喜欢的阮姐姐,因此我也爱屋及乌。不过对这部电影,我最感兴趣的是影片中的音乐。这部电影的配乐和插曲不仅优美动听,而且感人至深。我最喜欢的插曲是主题曲《买花姑娘》,它感情真挚,而且易于用小提琴演奏。

    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故事》描述朝鲜解放战争时期,一位年青的护士姜连玉奉命单身护送四名重伤员回野战医院,最后为救伤员英勇牺牲。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护士怀抱一束鲜花,一边唱一边走在小路上的形象,让我流连忘返。片中的那首插曲 《护士之歌》,我更是百听不厌。我还根据记住的旋律,用简谱把曲子记录下来。

    这段时间里北辰又盖了几幢新宿舍平房,这样陶老师就终于分到了新房子。搬家那天,我们班的壮劳力是齐上阵,搞了一辆双轮人力车。我们四个人一组,一位力气大的同学驾辕,车子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各有一位同学奋力推车助阵。陶老师真是秀才搬家,除了书籍,确实没有什么金贵的东西,或是笨重的家具。没用半天时间,乔迁新居就大功告成了。晚上,陶老师招待我们吃了一饨红烧肉加拉条子大餐,我们一个个放开胃口,吃了一个肚歪。

    在陶老师的倡议下,由我牵头在班里开始创办一份油印小报,报纸的名字就叫《火花》,计划每两周出一期。在这之前我负责编辑出版班里的墙报,所以对于组织稿件、规划版面等事情,已经轻车熟路,这些经验显然可以用到编辑这份油印小报上。唯一需要新学的东西,就如何使用油印机,如何刻蜡版等技术。陶老师从学校给我们借来了油印机和油墨等材料。我组织了一个《火花》编印小组,我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编辑稿件和设计版面,印刷发行由姬力负责,刻蜡版主要由毛馨担当。对于复杂的插图,就请那个有点绘画天分的同学来作。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这样,我就成了一个报人。办这个小报,组织稿件是最难的。同学们中大多数人对写作文最头疼,请他们写稿子真是难于上青天。没办法我就成了主力撰稿人,有时毛馨也帮助写点,还有就是从报章杂志上摘录一些文章作为稿件。最后,由于稿源枯竭,再加上有了越来越多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份报纸无疾而终了。不过,通过这个活动我了解到了办报的方方面面,也知道了办报的艰辛。

    除了故事片,我逐渐开始对其它类型的影片感兴趣了。首先是新闻纪录片,这是那个年代唯一的获得影视新闻资料的途径,因为此时电视还没有普及。记得新疆电视台在1972年7月1日才开始正式播出,每周用维吾尔语和汉语节目各播1次。后来上面给厂子划拨了一台20寸的黑白电视机,一时间成了这里的稀罕物,人们趋之若鹜。每到有电视节目的时候,厂子就把这台黑白电视机搬到小食堂的门外,人们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一片围着看。但是由于信号太弱,电视画面上总是雪花飞舞,鬼影重重。过了一段时间,干脆什么画面都没有了。

    过去看电影最讨厌先于故事片放的《新闻简报》,但是现在我是越看越津津有味,总希望多放几个纪录片。看这些新闻纪录片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各种活动,比如《毛主席会见尼克松》和《毛主席会见菲律宾总统马克斯》。另外,通过新闻纪录片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事情,比如《成昆铁路》,神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放眼世界的异国风情。对科教片,我也很感兴趣。有个科教片叫《机械制图》,通过观看我学会三视图,知道了什么是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不过有些科教片,也让我心生恐怖。比如有个讲述火山爆发的科教片,看后搞得我惶惶不可终日,好几天晚上夜不能寐,胡思乱想世界毁灭的可怕问题,心里没着没落的。

    这个期间上映了一部音乐艺术片,看的我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拜、难以忘怀,这就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在1976年摄制的彩色音乐片《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由于已经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因此对这部组歌的欣赏就比较深入。长征组歌描写的故事家喻户晓,那就是毛主席力挽狂澜挽救了红军和党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歌颂这样的传奇,需要有相配的音乐艺术手法。这部组歌的曲调感人肺腑、高亢有力、气势磅礴、优美动听,而且还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独唱、合唱、重唱和混声合唱,在管弦乐队伴奏的烘托下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另外,歌词也写的朴实、直白、真挚,非常贴切当时的历史环境。其中,我最喜欢贾世骏演唱的《过雪山草地》。

    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基本属于化外之地,一切都匮乏,尤其是物质、文化资源,只有精神是自由的。我的思想在读书中获得动力和尉籍,我的人文想象不断野蛮发展、茁壮成长,几乎成为一个精神贵族,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上下求索,说来也是有点匪夷所思。

    家里有个老式电子管收音机,当时是我关心国家大事、欣赏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唯一现代化的手段,也是我有了无线电爱好后能够自己操控的第一个电子设备,因此,它一时间成了我的最爱。有段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放中篇小说,如《闪闪的红星》和《新来的小石柱》。其中,《新来的小石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小名叫石柱的乡下少年,进入省体育学校体操集训队练体操。小石柱纯朴耿直,但是从城市来的集训队员陈超嫌他“土”,不时对小石柱打击嘲笑。在教练高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小石柱正确面对个别不良影响,顽强刻苦地进行训练,同时,真诚地对待陈超,逐渐感动、教育了他,使他改变了错误的思想观念。最后,小石柱战胜了剧烈的痛疼,最终凭借顽强的毅力参加了比赛,以高难度动作——直体后空翻接转体180度,获得了全国少年组体操冠军。播音员曹灿绘声绘色地播报,更增添了这部小说的魅力,听的我是如醉如痴。

    这个时候,我从老张那里借到了一些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小说,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小说当属《红旗谱》和《播火记》。这两本书都是由梁斌所创作,笔法雄浑,语言朴实生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草莽英雄朱老忠的那些轰轰烈烈的造反事迹,小资情调浓厚的女学生严萍的烽火爱情,把“革命”二字绣在衣服上的、朴实憨厚的春兰的革命痴心,让我读的浮想联翩、激情澎拜、心驰神往。

    还有一本作家冯德英创作的小说《苦菜花》,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于一九五八年。这本书读起来觉得故事情节有些错综复杂、模糊不清,场面背景描写的比较灰暗阴森。不过,小说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996/7286054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996/7286054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