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西风峥嵘 > 第 34 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光流转,到了初中,开始对仪表有了想法。赶时髦谈不上,但是也想衣着不俗。这里的那帮上海人总是引领风气,他们衣着裁剪的很合体,大翻领男衬衫穿着看上去很帅气。有一段时间,他们还穿一种紧腿裤,号称是香港流行的港裤,就是把下肢包很紧,腿好像都打不了弯了。不过总的来说,同学们的穿着以朴素为基调,衣服大多都是家里做的,很少有人穿成衣。

    生活就是生存。生存既需要精神,也需要物质。1919年毛主席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的确,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乃人生之大事也。看完唐诗宋词,还得一日三餐,顿顿得做饭。那个时候,家里不富裕,没有闲钱去下馆子。我当时很羡慕大食堂的饭菜,偶然吃一顿,犹如过大年。厂子大喇叭按时早上吹起床号、中午吹中午号,下午吹下班号。各家各户闻号而动,叮叮当当做饭忙。新疆百姓家的主食就是面食,如拉条子、 揪片子、馒头和发糕。做拉条子的关键是所用的面要有劲道,和面时的水量和放盐量也决定成败。和好的面要抹点油,放在案板上醒面以后,才能开拉拉条子。做揪片子的工序稍微少些,一锅水开了之后,啪啪啪啪把面揪到锅里就大功告成。做蒸馒头看似简单,其实工序也挺多的。首先要用起子发面,发好后要留下一坨做下次发面的起子。然后要往发好的面里参一些白面,再加一点苏打或者是碱。参多少有讲究,否则馒头会发黄,或者味道不好吃。蒸馒头火候很重要,要把炉火烧的通红,蒸锅里的水要加满,否则如果中间干了锅,就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喜庆日和过年要包饺子,不过我始终没有真正学会包饺子,从来没有掌握捏饺子的技巧。不过,做米饭我是老手。另外,西红柿鸡蛋青椒汇在一起的炒三样这道菜,我也最拿手。

    在南疆的时候,那里盛产瓜果梨桃,但是有些东西很难吃到。来到了北疆以后,我第一次见到了大带鱼。尝过了红烧带鱼后,它就成了我的最爱。然后还有那著名的黄花鱼,这种鱼个头都是一斤两斤那么大的,父亲做的一手好吃的醋溜黄花鱼。黄花鱼是蒜瓣肉,鱼刺和鱼肉很容易分开,我也特别爱吃。还有一种新疆特有的鱼叫五道黑,味道鲜美无比,堪称美味佳肴。五道黑的学名赤鲈又名河鲈,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这种鱼在新疆北部天然产量很大,特别是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产量最大。五道黑肉质肥美,味道鲜美,是当地有名的上等食用鱼类之一。五道黑跟黄花鱼一样,也是蒜瓣肉。无论什么做法,五道黑都特别的好吃。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学校举办了一场久违的运动会。

    自从那次全疆中学生篮球联赛在北辰进行了比赛后,我们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这个时候学校又调来一个新体育老师。此人据说毕业于师范学校体育专业,他篮球打的确实不错,个子不高但是跳力惊人,带球突破也很有一手。遗憾的是他上体育课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为了办好这个运动会,学校一下子添置了不少体育器械,挖了跳远、跳高的沙坑,安装了单杠、双杠。这个双杠一时间成了热门器械,同学们都趋之若鹜,就连女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在上面荡悠。围着足球场的跑道也整修一新,并用白灰画上跑道线。另外,还搭了一个主席台,周围插上几面红旗迎风招展。最让大家感到这次运动会像那么一回事的是学校这次还请来几个人当裁判。这些人穿着打扮五花八门,但是手中都持有裁判旗,胸前挂着白铁皮哨子,给人一种正规运动会的感觉。

    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大家各个奋勇当先。入场式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喇叭播送的著名的《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各个班的同学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队走过主席台,嘴里还高喊着毛主席语录:“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队伍过后,掀起滚滚黄尘。

    我报名参加了三个项目:跳高、八百米长跑和投掷项目扔手榴弹。在这个黄土运动场上,我也是大显身手。我使用跨越式跳高,姬力用的是俯卧式,最后他技高一筹得了第一名,我屈居第二名。在八百米跑中,我得了第二名。但是这个八百米差点要了我的命,因为平时没有锻炼,那天跑得比较急,加上天气温度很高,在最后的一百米时我觉得好像心脏就要停止跳动。好不容易冲过终点,我就感到天旋地转,虽然没倒下,但心脏很难受。不过,上领奖台领奖,还是很兴奋。奖品就是牛皮面小笔记本,或者圆珠笔。

    再看运动场上的其他同学,也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当仁不让,你争我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其中有的人是越战越勇,也有几个在半路上就躺在地上。有些低年级的孩子憋不住了,干脆跑到旁边就地撒尿,好不热闹。

    运动会举行了两天才闭幕,皆大欢喜。

    陶老师上语文课,总是口若悬河,气势豪放。她讲课经常引述许多课本以外的材料,注重在更大的背景下展示课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在讲高尔基那篇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时,她首先充满激情地朗诵到:“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她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的面部表情,有力的手势,炽热的目光,让我们全班同学感同身受,热血沸腾,不能自拔。

    她接着讲述了高尔基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高尔基在1901年3月4日参加了在彼得堡喀山大教堂附近举行的学生示威游行,亲自目睹了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血腥镇压。在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之后,高尔基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它的结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战斗诗篇,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它把诗和散文的特点结合起来,又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它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一点很符合陶老师推崇的文章意境和写法。所以,她鼓励我们模仿这首诗,也写一篇散文诗,长短不限,作为作业。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一套根据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改编的连环画《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这些连环画1972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由董洪元绘制。画面采用钢笔绘画,画工细腻,精美绝伦。我看了很受感动,爱不释手。《童年》讲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外祖母的善良和外祖父的狡黠。《在人间》讲述少年的高尔基离开了外祖母,独自走向社会谋生。《我的大学》讲述已经成年了的高尔基经过对社会底层不断的生活积累,为追求理想信念,积极参加各种政治论坛,探讨革命真理。

    这三本小画书中,我最喜欢读《在人间》,因为我也正处在这个年龄阶段,许多情节,感同身受,颇有心灵共鸣。

    我后来又借到另外两本高尔基的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于1927年,主人公克里姆是个个人主义极端严重的知识分子,他卑鄙、怯懦、道德败坏、灵魂空虚、充满市侩习气。他仇恨革命,却又企图在革命中投机,最后沦为奸细而被游行的群众踩死。《母亲》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直接反映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为争取社会主义而斗争的长篇小说。小说取材于一九 0 二年索尔莫伏镇工人示威游行事件。这两部著作,是在用文学的平台反映激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因而用政治倾向色彩强烈的语言叙述较多,笔调比较严肃,我读的时候感觉有些艰涩难懂。

    陶老师崇尚古文,她认为写好文章,必须有坚实的古文功底。她给我推荐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希望读好这些古文。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陶老师很喜欢欧阳修《醉翁亭记》,推荐我阅读学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不过,相对于文言文文章,我那个时候更喜欢古代诗歌。

    恰好这个时候借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71年出版的郭沫若写的书《李白与杜甫》,一读果然不俗。该书上篇考证李白,下篇涉及杜甫,并附上李白杜甫年表。郭老在此书中历数李杜的身世、婚姻、生活习性、政治活动、宗教倾向和文学创作以及二人的交往和交游,力图阐述他对“诗仙”与“诗圣”的看法、分析和评价,以正本清源。老郭论述的重点似乎在人生而不在诗歌,由此重复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诗人在诗与政治之间的徘徊。

    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传记,我从中了解了两位诗人更多的生命轨迹和宦海沉浮。说到诗歌,我既喜欢李白,也喜欢杜甫,他们各有不寻常之处。李白的诗歌才思飞扬、气魄宏大、充满阳光。杜甫的诗歌呕心沥血、润物无声、感性十足。杜甫的诗歌中,我最喜欢《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之中,有感而发的绝唱。对景物的描述细致入微,妙笔横生。借景生情的展开,诉尽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感伤之情一泻千里,感人至深。

    陶老师让她的儿子背诵李白的长诗《蜀道难》,她说我也应该读一读。不读还罢,这一读我更加崇拜李白了。这首诗想象壮阔奇异,笔力纵横恣情,风格豪放洒脱,感情强烈真诚。诗中气象万千,峥嵘突兀,把蜀道的强悍崎岖、奇丽惊险和不可跨越的险峻,描写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

    读书带给我精神上的快乐是语言无法形容的,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给我创造了一个脱离了现实的世界,我的思想感情可以在那里自由的飞翔。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我都感同身受。通过这些书,我神游列国。我跟着普希金在皇村金色的秋叶下漫步,我跟着雾都孤儿穿行在伦敦阴暗肮脏的贫民窟里,我与一群穷孩子们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广场上看美丽的爱思美拉达跳着放荡不羁的吉普赛舞。书籍好像能使时间倒流,读着三国、隋唐,就能看见关公、赵云、秦叔宝、程咬金他们生龙活虎的在那里刀光剑影、驰骋沙场。书中的各种知识,往往还能触类旁通,引导你去探索更多的知识科目。知识多了,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就增强,写文章时,下笔有神,言之有物。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何以解忧,唯有书籍。小说首先有娱乐性,但是,它也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有用的,它能医治心灵创伤,它能助力克服生活的难困,攀上命运的高峰。

    陶老师的藏书中中国历史类书籍较多,此外还有不少关于辛亥革命的书籍,以及一些有关俄罗斯和苏联的书籍。这些书籍给我打开了文史知识的大门,一经踏入就再也不能自拔。有一本书,我翻开只读了几段,就被那优美动人的流畅文笔像磁石一样吸引,这本书就是卡拉姆津写的《俄罗斯国家史》,它叙述的俄罗斯历史上起远古,下迄17世纪。作者认为主宰历史的是伟大人物,自己的任务则是用心理分析方法去揭示这些人物的行为动机,从而阐明历史事件。他被称为精神上的斯拉夫派之父。这本书文笔清丽,资料丰富,自始至终洋溢着作者对俄罗斯祖国深沉的摯爱。另外,这本书的翻译也是完美无缺、无与伦比,堪称信达雅的典范。

    陶老师那里还有两本普希金诗集《高加索的俘虏》和《茨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普希金的作品,读后让我耳目一新,赞叹不已。《高加索的俘虏》讲述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士兵被高加索的切尔克斯山民俘虏失去自由,变成奴隶。他想要逃走,但爱上了一位切尔克斯姑娘,并被山民的信仰、热情和淳朴生活所感染。当山民和哥萨克人的战斗再次打响,切尔克斯姑娘私自放走了俘虏,俘虏想要带着姑娘远走高飞,然而被这位姑娘拒绝,他无奈的回到俄罗斯,将高加索的回忆隽刻在心中。《茨冈》是普希金写于1824年的不朽诗篇。长诗叙述俄罗斯贵族阿乐哥满怀自由的理想,抛弃城市投奔游牧为生的茨冈人。在这里他遇见了美丽的茨冈女郎真菲拉,与她恋爱结合。可好景不长,真菲拉移情别恋,决意离开他,愤怒的阿乐哥残忍地杀死了她和情敌。这部作品体现了普希金的思想与艺术特点,标志着俄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了批判现实主义。

    我很喜欢普希金于1825写作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百读不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在我们讨论普希金的这些诗的时候,陶老师提及普希金的生平。普希金(1799—1837)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考入皇村学校。普希金年轻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与莫斯科美人冈察洛娃相遇后一见钟情,疯狂追求,终成眷属。但后来沙皇禁卫军军官、法国籍纨绔子弟丹特斯对她展开猛烈的追求,普希金决定与丹特斯决斗,不幸负伤而死。一个天才的诗人,像一颗流星那样陨落了,全俄罗斯一片哀伤。屠格涅夫说普希金创立了俄国的诗的语言和俄国的文学语言  。我和陶老师都对普希金的英年喋血痛惜不已,对那个登徒子丹特斯深恶痛绝。

    陶老师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十分了解,说起来是如数家珍。我也对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家,也有特殊的偏爱。19世纪俄罗斯文学爆炸式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堪称是世界文化史的奇迹。甚至俄语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语言才刚刚成形,就人才辈出,一下子涌现出众多天才的、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真是空前绝后。听听这些响亮的名字吧: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以浪漫主义开山,最终登上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品格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使命感;深沉的精神忏悔;崇高的理想主义;浓厚的悲剧色彩。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996/7202037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0996/72020372.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